阅读历史
换源:

第7部分阅读

作品: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作者:紫轩辕|分类:女生小说|更新:2025-05-19 00:02:28|下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TXT下载
  带着孩子去吃“海鲜”,这位妈妈还怕孩子周末悄悄溜走,就一天都看着孩子。等到周一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在回忆“野炊”的趣事,而孩子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发呆。放学回家后,孩子一句话都不说,甚至一个星期都不理家长。

  这位妈妈以自己的理由阻止孩子,她没考虑到孩子也需要社交,需要和同龄人在一起。虽然是郊外、野炊、观察植物,也许孩子观察不出什么,可是孩子的快乐在于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过程。同时,她也夺走了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孩子“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正是由于他一直缺少锻炼的机会吗?培养孩子要照顾自己的一个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来了,她却又要夺走。她在这件事上和孩子发生意见冲突,在她的“强制”下,孩子不得不屈服,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尊重。这样渐渐地会让孩子形成要么逆反心理很重,要么毫无主见的性格;而且孩子也很容易形成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思维方式。家长因为有自己的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

  在这里,我所说的放手让孩子去做不是一种冒险,而是要让孩子通过自身体验,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能力,从而也能在实践中学会防范危险。如果家长总是怕孩子出意外,总是保护得严严的,将来孩子真遇到什么事,可能就没有能力和勇气去应对了。怕孩子吃饭噎着,难道就不让孩子吃饭吗?怕孩子摔跤,这辈子就不让孩子走路了吗?

  孩子出行,安全是第一的。这也就需要家长平时多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要尽可能早地让孩子独立去从事各种活动。一旦觉得可行,就高高兴兴地让孩子去做吧。

  第51节:“潇洒走天下”真好

  “潇洒走天下”真好

  看到一则故事说,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从学会骑自行车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利用假期在中小学期间就独自骑遍全国各地。她的父亲是一位教育意识非常好的家长,鼓励女儿独自远行。小女孩在一次次的远行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独立的能力,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孩子。

  这也就说明儿童其实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并不总是愣头愣脑,像父母想象的那样凡事不知深浅。如果家长能给孩子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他们会成长得更快更好。

  丽文和先生的事业都很成功,女儿妞妞在各个方面也极为出色。妞妞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与同学们的关系相处融洽,办事能力很强,一直担任班级团委书记职务。在高中繁忙的学习期间,妞妞在学习之外,除了班里的繁琐工作外,还主动帮助学校团委书记担任学生助理,周末组织各班班干部一起去商家、公司给学校拉赞助,和同学们创办的班刊在学校各班中相传展示。

  和丽文多年的好友之情,我可以体会到他们作为家长的智慧。如果要我概括他们的做法,最基本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他们在这个信念下,很多做法听起来都有些让人难以相信。

  妞妞上幼儿园时,从她家到幼儿园需要乘坐四站公交车。丽文送妞妞去幼儿园一年后,到妞妞上幼儿园中班时,丽文觉得妞妞已完全知道这段的路线了,而且从公交车上下来不用过马路,站点不远处就是幼儿园,路上的注意事项也讲过多次了,于是丽文就对妞妞提出:自己去幼儿园,爸爸妈妈不再接送她了。妞妞心里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第二天自己一个人去幼儿园。丽文和老公也不放心,悄悄跟在妞妞后面观察,等确认没什么问题以后,就真撒手不管了。后来,妞妞很安全地度过了整个幼儿园时期。而妞妞也比一般孩子要成熟得多。

  妞妞在家里并不是“小公主”,经常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凡妞妞自己可以做的,绝不帮忙。有时候他们二人工作忙时,妞妞自己在家也不会饿肚子,还帮妈妈把做饭用的材料准备好,如会择好菜、淘好米等。

  其实丽文和老公并非是那种因忙于个人事业而疏于照顾孩子的人。表面上看,他们在家里有些不作为,其实这正是他们的用心之处。他们不在简单的事情上乱插手,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让孩子安全、独立地做事上。

  我觉得,家长替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去替孩子做事。丽文对我说,自己让妞妞独自上幼儿园这件事,她和先生提前做了许多论证,把每一个细节反复斟酌和跟随了孩子一周,确信孩子掌握了安全常识,在对孩子的安全有把握的情况下,然后才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假期让孩子独自回老家或亲戚家及外出旅游也是这样的。而这个过程其实远比自己陪着孩子更难。

  丽文夫妻的这种“不作为”,只是父母表面上得到了解放,实际上他们所经受的心理考验更为强烈,他们忍受的煎熬更多。相反,凡在孩子的事情上大包大揽,甚至在思想上也不让孩子独立的父母,他们表面上付出了很多辛苦,其实他们首先满足的是自己,并没有认真考虑孩子方方面面能力的成长,更没有真正地为孩子一生的发展而考虑。

  有个年轻女士听到我讲到妞妞一个人去幼儿园的事情后,也要模仿。我说,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里限制的因素很多,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的性格、社区的安全以及交通工具的便捷性等等,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不论想让孩子做什么事,一定要综合权衡方方面面的情况,选择那些安全系数高的事情让孩子做。作为监护人,家长必须要首先对孩子的安全负责。

  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形式上让孩子一个人出去旅游、一个人乘车等,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哪怕是和家长一起做家务、一起外出旅行、一起购物,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以便把种种体验的机会留给孩子。孩子的成长必须要独立,独立是一个人生活必备的能力。听妞妞说,大学开学报到的时候,就她没有让爸爸妈妈送,学校门口人山人海,家长比学生还要多。自己寝室的一个女孩,每天起来不会叠被子,衣服脏了堆上一周送到洗衣店。妈妈们,你们的孩子多大才能长大啊!

  哲学家弗洛姆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不是看母亲给孩子多少保护,而主要是看母亲是否把孩子从自己的保护下分离出去,是否更好地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爱孩子,就勇敢地放开手,让孩子做个“独行侠”去“潇洒走天下“吧。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只学会抵抗

  尊重孩子的“坏同学”,而不是去攻击他;爱孩子的话,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而不是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

  麻烦的“差学生”

  妞妞上学后,每门功课成绩都很不错,丽文觉得妞妞掌握的知识超过了同班同学,就让妞妞跳级升入三年级,学习上没什么困难,很快就和新班级的同学们处熟了,也有了自己最要好的伙伴。不过,过来一个多月,有一件事让妞妞觉得很烦恼,就是时常受到班里一个小男孩的欺负。

  丽文打听到,这个男孩是老师和同学们眼里的“差学生”,叫吴郡。妞妞是跳级进入这个班的,座位在吴郡前面。听说以前这个吴郡也欺负班里别的女同学,自从妞妞来了后,主要精力就放在欺负新来的妞妞身上了。

  妞妞经常回家向丽文抱怨,每天上课的时候,这个吴郡要么是从后面揪妞妞的小辫,要么就是用直尺捅她的后背要借用小刀,还在妞妞的衣服上用笔乱画;下课后,妞妞和同学玩踢毽子,轮到她踢的时候,吴郡就过去抢毽子然后就跑了,妞妞就去追吴郡,可是等到妞妞追到吴郡时,他就故意把毽子扔到很远的地上。弄得妞妞干脆连毽子也不踢了,每天只能看着同学们玩。每次妞妞都气愤地给丽文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老师发现了,会惩罚吴郡站到教室外,可吴郡还是会找她的“麻烦”。

  丽文说,她并没有想到要去找到学校,让老师们惩罚那个男孩。她觉得一方面小男孩都难免淘气,不是多大的事,只是告诉妞妞别在意他。二是觉得自己要是找了老师,班主任无非把吴郡批评一顿也就没事了。丽文希望妞妞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她认为,这个小男孩给妞妞带来的只是烦恼,妞妞回家说说也就没事了,构不成对她心理的伤害,所以家长也不着急出面。

  可是越到后来,小男孩的恶作剧更多了。轮到妞妞值日,吴郡就故意不回家,妞妞在打扫,他就围着妞妞转,等到妞妞和同学打扫完了,吴郡就故意在地上扔纸屑。吴郡还经常往妞妞家打电话,要是丽文和老公接,他就不说话,要是妞妞接电话,他就大喊“妞妞,我喜欢你”之类的话,妞妞每次气得把听筒扔了,说:“妈,赶紧换电话吧!”

  突然有一天,妞妞放学回来就说要转学。然后就急急忙忙要洗澡。丽文说吃完饭再洗。妞妞哼叽了半天,才有些不情愿地告诉妈妈,刚才放学时,她和同学走到校门口时,吴郡就从前面跑过来,一把拽过妞妞,塞给她一张纸条,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亲了她一下。这下全校的同学都知道了,妞妞有些委屈地想哭。妞妞一直在说,要转学。

  第52节:真麻烦的家长

  妞妞的爸爸听了很生气,说立刻去找那个男孩,告诉他的家长,让他的家长管教他一顿。可是丽文认为,这样的孩子,找他的家长也没用,家长骂他一顿或者打一顿,他以后不一定又搞什么恶作剧呢。

  丽文决定和这个小男孩谈谈。

  真麻烦的家长

  等到第二天下午放学的时候,丽文到学校门口等妞妞出来,两个人一起在等吴郡。没过一会儿,一个个子高高的,穿得有些松松侉侉,显得很邋遢的男孩走过来,妞妞说他就是吴郡,妞妞不情愿地把他喊过来。吴郡听到妞妞叫他,以为是妞妞找他,很高兴地跑过来。

  等吴郡过来后,丽文就说,吴郡同学吧,你好。我是妞妞的妈妈,我想找你聊一聊,可以吗?

  小男孩可能以为丽文是来找他算账的,眼睛里流露出害怕,还转过去看妞妞,可妞妞根本不看他,吴郡的眼里又流露出无所谓的神情,瞟了一眼丽文,就准备要走。

  “吴郡,你不要害怕,阿姨只是来和你随便聊聊,咱俩说说话好吗?”丽文弯下腰和吴郡说。

  小男孩愣了一下,有些诧异,但情绪有所缓和。这时旁边有几个同学围过来,丽文觉得不想让孩子们围在旁边,就拉起吴郡和妞妞走到对面的一棵树下,但还是有几个小男孩跟过来了。

  丽文和气地问:“吴郡,你坐在妞妞的后面对吧。你觉得妞妞是你的好同学吗?”吴郡有些羞涩回答:“是。”丽文接着问:“那你说说妞妞哪些方面好呢。”吴郡脱口而出:“学习好。”想了一下又说:“唱歌好,还有画画也好。”就沉默了。

  丽文接着问:“哦,那还有吗?”小男孩又想想说:“妞妞没有骂过我,也不欺负其他同学,还借过我好多东西。”丽文接着再问:“那你觉得妞妞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小男孩略有不好意思,低低地说:“没。”

  丽文笑了笑说:“吴郡,妞妞是你的好同学,可是要是有人欺负她,那你说他们这样做好不好?”小男孩摇摇头。“那你呢?”小男孩迟疑一下,摇摇头。

  丽文这时觉得吴郡自己以后不会再对妞妞做恶作剧了,微笑着摸摸他的头,转过去对妞妞说:“妞妞,吴郡也是你的好同学,对吧。”

  妞妞看了看吴郡,这时旁边几个小男孩不满了,纷纷说,阿姨你别相信他,他经常欺负妞妞,他都给我们班主任保证过好多次了,保证完了就又犯错误。这些同学的话让吴郡顿时一脸的不满和微微的羞愧,低着头转过去瞪着那几个同学。这时丽文转身对那几个同学说:“吴郡保证以后不了,他也是你们的好同学。”然后充满信任地问吴郡:“是不是啊,吴郡?”吴郡眼睛里一下充满光泽,他点点头。

  丽文说,在那一瞬间她看到了这个孩子的善良,隐约地觉得孩子这样,肯定和他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就想找他父母谈谈,希望能彻底解决一下这个孩子的问题。于是随口就问:“你爸爸妈妈在家吗,阿姨想和你妈妈聊会儿。你放心,阿姨保证不是告状。”吴郡一下子显得非常为难,情绪一落千丈。

  这时围观的一个孩子在旁边小声对说,阿姨你别问了。这时丽文猜想,吴郡家里肯定有事情让他很难过。丽文赶忙打住,向吴郡表示道歉,“噢,阿姨给你带来一本很好看的书,你肯定喜欢。”她拿出童话书《虎皮猫,你在哪里》说:“这本书很好看,妞妞就很爱看这个书,你想不想看看啊?”吴郡不说话,只是点点头,眼皮又耷拉下去了。

  丽文把书放到吴郡的手中说:“这本书送给你,回家看去吧。妞妞在家里有很多好看的书,你要是想看的话,可以让她带来,借给你看,你看完一本还回去,然后再借一本。好不好?”小男孩双手拿住《虎皮猫,你在哪里》,眼睛里闪现出光泽。

  丽文把妞妞喜欢的童话书借给吴郡看,她觉得同龄的孩子有共同的爱好。这一方面算做是件“行贿”品,另一方面想让小男孩读一点书。

  读书对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认为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这时围观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丽文觉得这样可能对小男孩更不好,就说,“今天咱俩就聊到这里,以后来我们家玩吧。”小男孩还是点点头,样子显得很乖。

  丽文和妞妞正高兴地回家,这时有个小男孩凑过来,神秘地对丽文说,吴郡没有妈妈了,他爸爸每天都喝酒还打他。丽文顿时觉得这个孩子太可怜了,觉得这些事情和孩子的家庭很有关系。丽文说,从那次谈话以后,吴郡再没欺负过妞妞。只是听妞妞说,有次吴郡和别的班的孩子打架,老师让吴郡把家长叫过来,吴郡的爸爸来了后就当着老师的面打了吴郡,班里的同学都看见了,同学们都说,吴郡的爸爸很凶恶。

  丽文给妞妞说,吴郡的爸爸做得确实不对,太伤孩子的自尊心了。这样的家庭,孩子有什么办法呢!吴郡的错其实不是他的错,是他爸爸的错。你不要歧视他,遇到有别的同学说吴郡是坏孩子时,你也要去制止。不要把他当成坏孩子看,他就是个普通的同学,大家现在对他一视同仁,他长大才能做个正常人。

  我和丽文都很惋惜这个男孩,丽文说也不知道那个男孩现在怎么样了。我心里在祈愿,但愿这个孩子能好些。

  第53节:好水得有好源头(1)

  好水得有好源头

  在中小学校里,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是常有的事情。可不少家长却在教孩子怎样去和同学打架斗殴。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在值日的时候不小心把同学的作业本弄地上了,同学来了后,就凶狠狠地让那个男孩赔一个新的作业本。两个男孩就因为要不要买个新的作业本发生了口角。“值日男孩”可能觉得心里委屈就向父母撒谎说,那个同学打了他。第二天“值日男孩”的父母就到学校去找那个男孩“算账”。夫妻俩直接到学校的班级里,把小男孩叫到教室外面,什么也不问,就开始暴打,一个拽着,一个打,导致男孩身残。这是多么残暴的行为啊!

  在打别人的孩子之前,为什么就不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打学校的学生之前,怎么就不去问问班主任老师?冲动的家长不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也葬送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和两个孩子的一生。伤残的孩子这一生将在痛苦和仇恨中度过,而自己的孩子以后怎样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他的一生又怎样度过?

  几乎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家长们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一定要记住处理事情的一个底线——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能伤害那个“坏同学”,而是像尊重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那个“坏同学”。同时要考虑所采用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他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

  爱孩子,就需要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生活是再好不过的课堂

  生活是美好的,可是生活中也有意想不到的“危险”。让孩子经历生活的大课堂,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经常听到,很多的妈妈都告诉自己的孩子,“外面的骗子很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的周围确实有一些“坏人”,妈妈们又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判断“坏人”?

  一家法制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个妇女向她打听一个地方,这个妇女说的是外地口音,小女孩没听懂,但她内心肯定是想帮这个妇女的。于是,还拿出自己的笔和小本让妇女来写,可是那个妇女故意表现得很焦急也不写字就是比划着。说一下说不清,他们有车,让小女孩上车再说吧,还没等到小女孩反应过来,这个妇女不由分说就把女孩推进旁边停着的一辆车里。结果这个女孩子被贩卖到一个偏远的山沟里。就这样,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又被卖给当地的一个中年男人,逼迫结婚生子。渐渐地,山沟的人觉得女孩子不可能再逃跑了,就放松了对她的看管。直到八年后的一天,这个女孩趁着他们在农地里干活才侥幸逃出来回到自己家中。而她的同学们都已风华正茂,都在上大学,可女孩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还生了一个孩子,身心俱损。

  第54节:好水得有好源头(2)

  这些“坏人”毁了这个女孩的一生,读来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丽文都要将类似这样的事件经过给妞妞说说,重要的是将骗子的一些骗法给女儿讲清楚。而各种各样伤害儿童的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就在于大人和孩子没有相关生活常识,没有提防心理。

  我们一直致力于让孩子感受世界是美好的,周围的人是可爱的。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家长们有必要不失时机地把生活的另一面适当地呈现给孩子,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也有贪婪、谎言、暴行等阴暗面。儿童是那样纯真,他们多半只从故事中、电视上知道有“坏蛋”这样一种人,知道坏人们的可怕,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知道这些“坏蛋”就可能活动在自己身边。

  丽文也觉得在生活中妞妞并没有遇到真正的“坏蛋”,丽文最担心的就是妞妞误以为坏蛋就是像画册和电视上那种,长得一模一样的,一眼能看出来,从而对所有遇到的人都怀有善意,没有提防心。

  生活真是最好的教材!儿童在生活中才能真正成长!

  妞妞七岁时,丽文带她去深圳旅游,经历了骗子骗人的经过,这给妞妞上了很好的一堂课。在去深圳的火车上,对面是个穿着很体面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但是他的口音里有很重的广东一带的话音。他很客气地和周围几个人热情地攀谈起来。他自称自己是广州某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也许是听到丽文说自己和女儿第一次去深圳,那个广东人就说自己还要去深圳办事,对深圳那边很熟。

  丽文心想自己在深圳也没有认识的人,正好可以打听一些事情。丽文首先想到的是住的地方,没有提前预订旅馆,下车正好是白天,准备下车再找旅馆。丽文就顺便向这个人打听一下住在什么地方交通方便,且能找到价格合适的旅馆。这个广东人说自己有个朋友就是一家宾馆的老板,说又干净又便宜,他每次就在那里住。他可以打个电话给朋友提前预定。丽文问他怎么走,他说自己也要去的,下车可以同打一辆车,他把丽文她们带过去。丽文心里微微有一丝担心,但看这人不像坏人,而且觉得大白天的,即使他是坏人也没什么好怕的;而对于各种骗术,丽文也自认为有所提防,所以就向他表示感谢,同时想人家应该就是单纯地想帮助自己,不该随便怀疑别人。

  下火车后,丽文带着妞妞跟着那个广大男人在出租车等候点上了一辆出租车,那个广东男人告诉司机去什么地方,他说的是地方语言,丽文没有听懂。出租车走进闹市,越来越繁华,丽文也就越来越放心了。出租车行走了半天,也没有到广东人说的地方,那个广东人也有些着急。总是说快到了。大约四十分钟后,广东人说他着急要去办点事,要先下车,还信誓旦旦地说他已经给朋友打过电话了,房子预定好了。等到了一个大厦楼前,他就喊停车,他推开车门就下车,也没有再嘱咐司机往什么地方开。

  丽文心里觉得可能是上当了,有些担心广东人和这个出租车司机是一伙的,赶快问他那家旅馆该怎么走,广东男人用手随便往前面一指说“那边就是啦”。丽文还想再问得明白些,广东男人已赶快关了车门,头也不回地匆匆走了。等到司机问丽文去哪里,丽文也拉着妞妞赶紧下车了,准备重新乘辆出租车。丽文这时候心里才有些后怕。妞妞开始没明白怎么回事:这里明明没有什么宾馆啊,那人为什么要说有呢?丽文也没有多解释。等到终于七弯八转地找到一个合适的旅馆住下后,丽文才和妞妞谈起白天的事情,妞妞这时才明白了原来自己真的碰上了电视上演的“坏蛋”。

  然后丽文又在回想整个事情,觉得这件事本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设想了一下这里面存在什么样更大的风险,如果遇到了应该怎么办;丽文然后又分析以后自己遇到了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从一开始避免这些风险,以后出门如何防范这种盲目带来的损失等等。丽文当时有些气愤,说了句“难怪人们说广东人很精明”,突然意识到自己太极端了。丽文这样说,不仅会让妞妞从小就在思想上产生“广东人是坏人”的印象,也会影响妞妞对这个城市的亲近感,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这种情绪恐怕会影响她的游玩。

  丽文对孩子说:“妞妞,其实妈妈只是想说,让咱们自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以后也有好处,以后咱们再碰上了就知道怎么做了。妈妈说的精明其实最先是个褒义词,真正精明的人是要用他的聪明做好事,做大事。你看深圳这么繁华,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人把精明用在正道上,用在做正事上。可是现在很多人把精明一词用在像那个广东人的身上来形容他们的不良行为。他们的行为只能叫小聪明,一辈子也就这点出息了。全国哪里都有这种耍小聪明的人,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做大事的人。世上当然是好人多,对不对啊。”

  妞妞听妈妈这样说,对这件事也就释然了,丽文觉得这件事不但对她们一点损失没有,还有很大的收获呢。

  第55节:生活中的陌生人

  生活中的陌生人

  在深圳的几天,妞妞玩得非常高兴。一天,丽文和妞妞高兴地从游乐园回来,路上却遇到这样的事情。她们在回来的一条小道上,一个打扮挺漂亮的女孩从她们身边匆匆走过,急忙赶路的样子。就在离她们几米处,边走边从手里的提包取什么东西,带出一包东西来,掉在地上,可是她却好像并不知道自己东西掉地上了。还是继续往前赶路。妞妞先看见了,就告诉妈妈,丽文就冲着那个漂亮的女孩喊,可是那个女孩好像没有听见,还在不回头地往前走。妞妞看那个女孩并不回头,就下意识地要弯腰捡起那包东西追过去。就在那一瞬间,丽文拉住了妞妞。那个小包看起来厚厚的,很小的一个包,里面装的东西落地的声音却很大,而且丽文觉得那个女孩就看见她们两个人才故意掉东西的,小道里也没有别人,而且那么大声地喊她,她不可能听不到。丽文拉着妞妞赶快追上那个女孩,告诉她掉了个小包,接着用手指指后面不远处地上的那包东西。那个女孩这才站住,瞪了丽文一眼,有仇似的,生气地说,多管闲事。然后返过身捡起小包,就径直往马路对面去了。

  妞妞被漂亮的阿姨搞蒙了,不明白这个阿姨为什么连谢谢也不说。丽文告诉妞妞,这个漂亮的阿姨是个骗子。丽文拉着妞妞边走边给她讲着曾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各种骗术,有的和刚才的这个漂亮女孩的举止是类似的。骗子用自己掉下的小包或者钱包作诱饵,设一个圈套在里面,等你捡了地上的东西,他们就会用已设计好的方法,要么敲诈你一笔钱,要么骗你一笔钱。虽然各种骗局尽管形式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骗子会利用人的贪欲心理。

  丽文觉得自己之前给妞妞讲的一些“坏人”、“骗子”都是纸上谈兵,通过这次深圳的见识,妞妞是真正自己看到了。后来当丽文问妞妞以后再遇到别人掉了东西怎么办。妞妞认为那也不能不管,说不定有的人是真的丢了东西,还是要提醒他,但不能自己亲手去拿那个东西。妞妞的做法是对的。

  丽文一直担心妞妞以前没见过真骗子,会把骗子脸谱化,真遇到了也没有防范心。现在正好,自己亲眼看到这两个骗子外表看起来都没问题。妞妞自己觉得,开始看到这两个人时,觉得他们一点也不像是骗子。丽文对妞妞说,没有一个骗子或坏蛋是有标志的,他们和常人一样,甚至有时让人觉得他们是好人,所以,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心里还是要对一些人和事有防范心理才行。

  深圳之行的这两件事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事,但这与她们参观游览的自然博物馆、华夏文明展示、外滩等一样,都成为妞妞此次旅游过程中值得记忆的内容,丰富了她的旅行。而丽文想它们对妞妞来说尤其重要。

  孩子的警惕性

  丽文告诉我,从深圳回来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她想起来又害怕又庆幸。她自己都没想到妞妞会有那么强的悟性,也非常感激孩子。也许是深圳之行真的让妞妞学到东西了。

  丽文的一个朋友说晚上请丽文一家人吃饭,丽文老公正好有事去不成,丽文就把妞妞带上了,朋友也有孩子,正好两个孩子也好久没有见了。丽文和妞妞一起高高兴兴地去了。大家吃完饭后,就九点多了,丽文和妞妞正好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因为丽文家附近的一条街正在整修,丽文和妞妞必须提前一个站下车。丽文带着妞妞下车后,两个人还沉浸在刚才的高兴中,丽文和朋友聊天聊得很高兴,妞妞也和自己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两个人走在小道上,一路上唱着歌。可是就在拐弯的时候,妞妞突然发现前面有个身影,躲在路旁的树后面,丽文并没有发现,妞妞说,她看见了一个黑影。丽文不想让妞妞害怕,就说没事,继续要走,可是妞妞却不走,拽着丽文说,妈妈咱们等会儿吧。丽文也突然心里有些担心,母女二人站在大道口边等了几分钟,丽文也看见一个人影,心里想这条路不能走了。妞妞悄悄说,妈妈咱们去前面电话亭那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接咱们吧。丽文当时觉得,妞妞警惕性那么强,她都没有妞妞反应得快。

  丽文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些后怕。即使当时什么事情没有,可是也让人觉得很危险。丽文想,这些事情经历过后,妞妞的安全意识已经建立起来了。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家长应该让孩子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应该让他们知道生活还有阴暗面,还有危险。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本书精华已连载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