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似乎司空见惯,有些老套。但发生在自己家的门口,发生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实生活之中,这就显得亲切和感人了。
学校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县教育局。教育局又报告给了县领导。
县委书记钱似海听到这个事情后,当即作出批示。同时决定要亲自赴医院探望。
雨,仍在紧一阵慢一阵地下着。
蒋玉雯所乘坐的汽车,顶风冒雨,在泥泞的乡路上颠簸,急急地赶奔临江乡医院。
临江乡医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距离乡政府不足一公里的一处高岗上。
蒋玉雯他们感到的时候,领导们还没有来。
在那位老师的病房外,围满了乡里的领导、学生的家长、学校的师生等。
在病房外等候领导时,蒋玉雯隔着窗户看到了躺在床上的那名老师。只见他的头部缠满了绷带,只露出眼睛和嘴巴。此刻,他正在安静的病房里闭目静养。
这时,钱似海带领县委的主要领导们赶到了。
大家放轻了脚步,在医生的带领下,走进了病房。
校长首先走到床边,俯下身子,轻轻地唤道:“小赵,钱书记李县长来看望你来了。”
被称作“小赵”的人缓缓睁开露在绷带外面的双眼,微微点头。
“小赵同志,你辛苦了!我代表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钱似海动情地说。
这时,有孩子的家长献上了一面绣着“为人师表,时代先锋”的锦旗。其中一位女家长握着小赵的手,对他感恩戴德,不能自己。场面甚是感人。
离开病房,人们驻足在走廊里。钱似海等县领导听取了院长关于小赵老师治疗情况的汇报。
院长汇报说,经过及时抢救,小赵老师已经脱离了危险期。但由于乡医院的技术和条件有限,后续的治疗工作恐怕跟不上去。
钱似海当即指示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马上把小赵老师送县医院,同时与市医院联系,调集最好的医生药品来协助治疗。
大家医听,不由鼓起掌来。有学生家长就要给钱似海下跪磕头。
台长吩咐蒋玉雯立刻做好准备,不失时机地请钱似海对全县人民讲几句话。
钱似海表情庄重地环视了一下大家,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常常抱怨在日常的生活中缺少英雄。即使有了英雄,我们也总是认为英雄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英雄都产生在别的地方。孰不知,英雄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小赵老师就是我们的英雄。他的这种舍己救人的事迹就很典型,就很说明问题。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这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和带动全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英雄为榜样,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钱似海高屋建瓴的讲话,激起人们的一阵热烈的掌声。
钱似海问校长,这个小赵老师平时表现怎么样。
校长动情地说:“我从事教育事业快三十年了,在临江也已经近二十年了。共过事的老师、接触过的老师不在少数。可是,像小赵同志这样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年轻老师还不多见。”说着,不觉眼中渗出了泪水。
“是呀,像赵老师这样的,太少见了。”旁边的一位学生家长插话道。
蒋玉雯不失时机地把话筒递到那位家长的面前,摄像师也调好了镜头,对这位家长进行随机采访。
这位家长说:“两年前,在外地打工的孩子他爸,不慎从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掉了下来,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因讨要不到工钱和医药费,家里几乎倾家荡产筹集钱给他爸治病。在这种情况下,我儿子就没办法上学了。小赵老师得知后,连夜赶到了我家做我的工作,坚决反对孩子辍学。当小赵老师了解到我们家里的实际情况后,当即表示,由他来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特别是我陪他爸在市里治病的工夫,小赵老师还把未儿子接到他自己那儿,给他整吃喝……”
说到这儿,这位家长已是泣不成声,不能自己。周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此时,屋外雨势在不断加强。轰鸣的雷声,不时震得病房微微颤抖。暴雨如注,枝断叶折。但并没有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仍然沉浸在对小赵老师崇敬与感佩之中。
台长抹着湿润的眼睛,对泪眼婆娑的蒋玉雯说:“我看赵老师情况比较稳定,你采访他一下,让他讲几句话。”
蒋玉雯点头应允。
蒋玉雯随台长再次走进病房,来到小赵老师的病床前。
台长俯下身子,对小赵轻声道:“这是县电视台的记者,想请你讲几句话。好吗?”
见小赵老师微微点头,表示了同意。台长便把蒋玉雯让到前边。
蒋玉雯走到床边,还没等开口,只见小赵的眼睛突然睁大。
“蒋玉雯?”小赵不由脱口而出。
“啊?”蒋玉雯一下愣住了。(本章完)
第十五章 生活感悟
导读:
赵未平一笑,道:“生活不需要聪明。聪明与疯子是同义词。尼采很聪明,他说上帝死了,结果他疯了;叔本华很聪明,创造了伟大的学说,他却怨恨他父亲生了他;梵高很聪明,他描绘了天堂的景色,却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生活只需要实实在在的做,而不是聪明。”
蒋玉雯静静地听着,仿佛又看到了从前那个慷慨激昂,博学雄辩的赵未平。
“这是你对生活的感悟,”蒋玉雯深有感触地说,“我原以为你很消极,其实你这是成熟。”
正文:
生活的本身就是一出没有尾声的戏剧。
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好的、坏的;咸的、淡的……
无需编剧,也无需导演,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发生着、发挥着、发展着……
橘红色的灯光,营造出温暖的氛围。淡淡的音乐,弥漫在空中,犹如氤氲,朦胧而又隐秘。
这是成田县城里的一家茶座。
蒋玉雯看得出,坐在对面的赵未平,对这里的环境不太适应。他那说话间,不经意瞟来瞟去的目光,闪烁不定,就像是心虚一般。
赵未平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还是蒋玉雯记忆中的样子。
不过,要说一点变化也没有,似乎也不客观。蒋玉雯发现,与在学校时相比,眼前的赵未平明显地多了几分成熟。
“全好了吗?”蒋玉雯指了指赵未平额角上一条伤疤问。
“没问题。”赵未平拍了拍胸脯,一副自信的样子。
“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了。自从毕业……”蒋玉雯微笑着说。
“是的。很久。”赵未平简洁地回答道。
“我给你写过信,可你始终没回……”
赵未平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是,……不太礼貌。可是……可是,即使回信又能说些什么呢?”
蒋玉雯默然。
一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你过得怎么样?还顺利吧?”过了一会儿,蒋玉雯笑问道。
赵未平淡淡一笑。道:“无所谓怎么样。”
“不太顺利?”蒋玉雯追问道。
赵未平把玩着手中的茶杯,一副不以为然而又若有所思的样子。
沉默了片刻,赵未平慨叹一声,道:“你了解我。我这个人好认死理儿,看不惯的就想说,就想管。可是……”
赵未平欲言又止。
“你现在可是英雄了。英雄也有不容易的事儿?”蒋玉雯有意逗赵未平。
赵未平抬起手,指了指蒋玉雯。
蒋玉雯嘿嘿地乐起来。
“英雄有什么用?英雄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他不代表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赵未平随意地说着,“本质上,英雄人物,与能抓耗子的猫,能看家的狗没有什么区别。”
“你也太消极了吧?怎么能把英雄人物同动物相提并论呢?”蒋玉雯反驳道。
“难道人不是动物吗?”赵未平不动声色地做辩解。
赵未平仰靠着椅子,眼睛望着蒋玉雯不语。
蒋玉雯沉思着,慢慢地说:“生活肯定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就拿你来说吧,一个堂堂的高材生,却窝在那么一个无法施展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对待生活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记得你当年说过,人类在面对矛盾时,有时是被动的、无可奈何的;但在解决矛盾的时候,永远都是主动的。”
赵未平哈哈地笑了起来。
“没想到,你还记得我那几句幼稚的语言。”
“我不这么认为,”蒋玉雯认真地说,“因为这句话能够代表我生活的态度。”
“谢谢!”赵未平点点头,“你是不是以为我在学校里屈才了?”
“我认为是这样。”蒋玉雯肯定地说。
“恰恰相反,”赵未平坐直身子,严肃地说,“我在这里过得很充实,特别是在那些学生需要我的时候。当我面对那些学生,望着他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才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我的脾气秉性没有什么变化,但在表达的方式上,与从前截然不同。我不在直截了当地去反对什么,批评什么,而是努力去做点儿什么。你也知道,在我们这样的乡镇学校,信息闭塞,视野狭窄。教育的方式方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在这样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怎么可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要按我从前的脾气,早就去提意见了。可是我没有这样做。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很多。既是因为有人反对,有人困惑,有人不解,更主要的是我怕伤了老校长的心。所以,我就默默地去做,自己去改革,去实践。”
“这样做很聪明。”蒋玉雯表示赞赏。
赵未平一笑,道:“生活不需要聪明。聪明与疯子是同义词。尼采很聪明。他说上帝死了,结果他疯了;叔本华很聪明,创造了伟大的学说,他却怨恨他父亲生了他;梵高很聪明,他描绘了天堂的景色,却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生活只需要实实在在的做,而不是聪明。”
蒋玉雯静静地听着,仿佛又看到了从前那个慷慨激昂,博学雄辩的赵未平。
“这是你对生活的感悟,”蒋玉雯深有感触地说,“我原以为你很消极,其实你这是成熟。”
赵未平长出了一口气,停住了话头。
“算了算了,不说我了,我说得太多了。还是说说你吧。怎么会成田来了?”
蒋玉雯往茶壶里倒上开水,略等茶叶沉淀了一下,给赵未平斟了一杯。
“说来话长了,”蒋玉雯笑笑说,“告诉你最直接的理由吧。我父亲去年得了脑血栓。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我是年前调回县里的。”
蒋玉雯告诉赵未平,自己先是在县委宣传部当了两个月的干事。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机关太沉闷,刻板,就主动提出调换工作,下到县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现在,已经担任县电视台新闻部的主任。
“噢。”赵未平点点头。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
“你还是一个人?”蒋玉雯率先打破了沉默,目光有些调皮地望着赵未平。
“是。你是两个人?”赵未平反问道。
蒋玉雯苦笑了一下,道:“已经变成了一个了。”
赵未平怔怔地看着蒋玉雯,眼睛里盛满疑问。
“看啥?”蒋玉雯故作严肃地说,“就是这么回事儿。”
赵未平下意识地咧咧嘴。
赵未平给蒋玉雯倒上茶水。
“没想到咱们俩会这样重逢。又是在一个雨天。”蒋玉雯摇摇头,觉着不可思议。
“情理之中,预料之外。”赵未平倒是觉得很自然。
蒋玉雯直问赵未平:“你为?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