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2章

作品:还珠之晴儿的路人生活|作者:雨来不躲|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3 01:02:15|下载:还珠之晴儿的路人生活TXT下载
  蒙丹来到北京城已经有好些天了,他日日巡逻,把自己的仆从派出去打听含香到来的路径。其实,这有什么好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听,早就已经确定了的路线,自是不会变的,但是蒙丹心里就是放心不下。

  他心心念念着的含香,美好的像是山上的雪莲,那般纯洁无暇。

  他想到他们的誓言,风儿吹吹,沙儿飞飞,那般缠绵悱恻。

  他思念含香,依偎在怀中的感觉,那般柔情似水。

  蒙丹见识到了北京的花花世界,这让他目不暇接。大清京城是他们那里永远比不了的。尽管心中不想承认,但是是骗不到自己的。

  蒙丹听说过很多因荣华富贵离散的伴侣,他从心底不相信含香会是那样的人。但是含香答应嫁到这里,又从另一面打击到了他仅剩的自尊。尽管,不能否认的是,含香嫁到北京这里是带着民族所有的真诚的。

  他想起自己父亲去世后,阿里和卓,也就是含香的父亲对他就不再亲切了。世人的眼光总是带着浅薄,他们感天动地的爱情,难道就那么不容于世么?没有爱情,活着就是没有了意义,如同行尸走肉般。

  含香,难道就非嫁大大清不可么?阿里难道忘了含香和他是定过亲的么?

  蒙丹想起他对阿里和卓的质问,他清楚地记得阿里和卓那时的表情,轻蔑无比,带着居高临下的倨傲,看他就像是看一只蚂蚁一样,

  “既然你什么都没有,谁给你的胆子觊觎我的女儿!你也不去湖边照照,你是个什么身份!!”

  他的心如坠冰窟,阿里和卓果然是嫌贫爱富的首家代表,难怪自己的父亲让自己亲近含香,而不让和阿里和卓多接近,真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其实,蒙丹倒真是多想了。

  蒙丹的父亲也是实权部落的首领,一直存着想要代替含香公主父亲的心思,但总是棋差一招。万般无奈喜爱,想着若是蒙丹当上驸马也是不错的。他只有这一个儿子,虽不是很有才智,善于谋略的人,但是他总要为他谋划一番。

  阿里和卓本来是有些看好蒙丹的。

  因为蒙丹的地位可以很好的照顾含香,而且他对含香是真心喜爱的。蒙丹这小子也是阿里和卓看着长大的,含香交给他,也让人放心。至于他的父亲的心思,那根本不是一个段上的人,阿里和卓压根就不把他父亲放眼里。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蒙丹的父亲竟是个短命的。蒙丹从小娇生惯养的,又不善于管理,以至于他父亲留给他的部落里的人,就被其他部落给分割的差不多了。最后,除了父亲留下的死忠的护卫,蒙丹竟然什么都没有获得。

  阿里和卓这时意识到含香不能嫁给蒙丹。阿里也是真心疼爱这个女儿的。他的这个女儿,作为回族的圣女,从小就是捧在手心的珍宝,阿里和卓不舍得她跟着蒙丹受苦受累,而且含香太漂亮了,蒙丹没有权利的时候,是守护不了这份儿美丽的!

  在这个时代,安稳是最高最求。所以,在大清击败了所有回族部落之后,阿里和卓意识到,这是一个打破僵局的天赐良机!

  天下间,最是可怜父母心,偏偏很多孩子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无形的枷锁,束缚了自己的未来。

  父母总是想孩子好的,但孩子却很难理解。孩子却一味的坚持自己是对的,并且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记得张来玲说过这个话题,原话不大记得,大意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非走不可的道路是年轻时的弯路。

  这是很好的一种人生体验,走过,即使累了也是不悔的,那毕竟是自己的人生。但是,年长者总是希望孩子锦衣玉食,子孙后代都好的。

  但含香和蒙丹都不理解,只觉得阿里和卓冷酷无比,是他们爱情的刽子手。蒙丹对阿里和卓的怨念,更加促进他要劫走含香的,这些天。他已经守株待兔很久很久了,下次的计划也做好了,他们蓄势正待出发!

  我是行动再次失败的分界

  蒙丹说起来真是非常可怜,再次偷袭的结果,依旧是败北。他的身家性命又一次被阿里和卓紧紧握在手中,一个念头流转就可以让他碎尸万段。含香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苦苦哀求他的父亲,阿里和卓也念着蒙丹父亲过往的功绩,终是放了蒙丹。

  阿里和卓的随从都觉得,蒙丹就是小丑,脑袋已经不清楚了。

  可蒙丹这是却没有意识到别人的鄙视,他更没有意识到他多次命悬一线,他是被含香救了的!蒙丹只是顾影自怜的怅然觉得,失去含香,生无可恋,他无能的带不走含香

  蒙丹这次受的伤非常严重。新伤旧伤,再加上心伤,被手下带回会宾楼时,已经昏迷到痴痴呓语的严重地步了。他的仆从十分担心,他们本来是带着很多的药的,但是一次次的拼死冲突,死伤消耗太大,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剩余了。

  蒙丹的仆从们面面相觑,他们都不通汉语,用回族语言交流着,想着办法。

  对蒙丹的行为,他们是有不满的,明明是都知道结果的。即使是成功的劫走含香公主,他们也是跑不远的,但蒙丹却一次次,重复的做着无谓的付出和消耗。丢弃在这场含香公主争夺的战场之上的,是他们一起长大,有着过命交情的兄弟啊!

  偏偏蒙丹是自己效忠的小主子,他们不能反抗他的命令。商量结果,一个侍卫很是无可奈何的去找那个看起来不错的老板娘了。

  这时,五阿哥和福尔康正在会宾楼和柳青柳红闲话未来,定了一个又一个的策略。回族侍卫推门而入,但是语言不通,最是容易造成误会。

  那个侍卫只好拉着柳青的衣袖领他去见蒙丹。五阿哥和福尔康认为这其中必定大有原因,执意一起过去,侍卫没有办法,只好带他们一起进去。

  五阿哥他们对蒙丹的上感到很诧异,遂交代小二去请大夫,但是蒙丹现在昏迷不醒,也是问不出什么的

  而在五阿哥、福尔康和蒙丹第一次接头的同时,额勒登堡正在书房倒吸凉气!他实在是惊着了!

  额勒登堡自上次在会宾楼见到一行五人的回族人后,就觉得有些不对,遂派了两个忠于他,并且武艺高强的暗卫去监视回人他们。

  真是不打听,不知道!这个地方竟然有连成一团的回人,这让额勒登堡大感不妙,就又加派了两人,让他们详细记录那个首领做的事。

  额勒登堡看着手中薄薄的几页纸,听着暗卫的话,顿生一种,这个世界果真奇特无比。

  其实不止额勒登堡感到不可思议,暗卫们也同样觉得有些吃不消!

  额驸当时吩咐他们观察时,他们还有些不以为意,觉得额驸有些大材小用了。谁知道这群人真是包藏祸心,个个都随身带着武器,他们这才觉得额驸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

  但是当他们看到那个领头的竟然是和回族首领阿里和卓发生冲突,并且和他们的圣女公主不清不楚时,他们意识到,事情大条了。大清,这回是会受到侮辱了。

  刚开始,他们觉得狗咬狗也不错,但是经过他们认真的调查了一番后,事实的真相真是耸人听闻。回人的公主,真是当婊、子立牌坊。还冰清玉洁的圣女,可笑至极,和男人私奔那么多次,还敢来京,真是笃定我们大清不会发现么?!更令人费解的是,就这样的公主还受到回人的尊敬?!

  额勒登堡定了定神,看向来回复的暗卫:

  “你们先撤了吧,这件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是。”暗卫回答完后,就快速消失了,他也知道这件事,没准儿牵连很大。

  额勒登堡用手揉了揉眉头,觉得整件事离谱透了。这件事儿是可大可小的,现在还不好下结论。还是得看回族人的意图和皇帝陛下的态度,并且,弄不清之前,自己就提前知道的这些东西,朕不是什么好事啊!

  额勒登堡起身,打开灯罩,把手中的纸张放在蜡烛上,等它一点点的变成黑色,有风透过窗户,将不堪一击的黑色纸屑吹飞起来,屋子中有种特有的燃烧后的味道。

  额勒登堡背着手,走了出去,看到守在门外的小厮说:

  “去把书房收拾干净。”

  “是。”

  额勒登堡慢慢走向就寝的那个院子,那里,晴儿还在等着自己

  到来

  回族的队伍很快的就来到了京城。

  小燕子和紫薇这个时侯也已经被放出来有几天了。他们自是结伴时常的跑到会宾楼,日然而然的,也就顺势的结识了蒙丹和有着侠义之风、“一萧一剑走江湖”的萧剑。

  又是一个明朗的天气,又一股子民族风十足的音乐伴唱,又是一样的奢华。回族的态度不像是求和,倒是像来向大清炫耀来的。

  我觉得可能来朝觐见的人,即便是知道是战败了,也是想要显摆一番自己民族的骄傲的,心中总是会有些不满,需要停不了的的攀比来证明他们还是很有气节的。

  觐见的日期总是选的那么的凑巧,从来都是大晴天!

  对于回族这样的招摇却偏偏自以为理所应当的行为,群臣们是非常看不过眼去的。不过,最终的oss——皇帝陛下都没有异议,他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乾隆皇帝到底还是亲自来迎接了。

  尽管比较令人欣慰的是,乾隆皇帝是在宫里迎接,这让一开始就心肝乱跳的武官们,心里好受了很多。

  回族的圣女一直在车辇上没有下来,她带着白色沙织的豪华车辇之上。这个公主穿着一身红色的维吾尔族衣衫,正襟危坐,红纱蒙着口鼻,面容肃穆极了,眉宇间似乎带着哀愁。她的身边,是两个娇俏的回族侍女。

  额勒登堡不着痕迹的观察了这个公主。

  尽管只是可以看到半边脸,但这个公主的长相绝对是高水准之上的!听说这个公主自生下来,就带着香气,更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被回族人认为是天降祥瑞,也导致她的地位水涨船高,不过,现在的位置比较远,倒是闻不到什么味道。

  只是令人非常不满的是,这个公主一脸的不愉快和高高在上的矜持,这是装给谁看呢!

  额勒登堡想起她做过的事情,再回过头看到这幅表情,顿时觉得有种吞了苍蝇的感觉,真是令人恶心。

  阿里和卓和乾隆在大殿前碰面,寒暄几句,然后回族公主被两个侍女扶着下来,同阿里和卓一同向乾隆行礼。

  两个人就含香香气问题已在讨论。

  乾隆一副享受模样,色不醉人,人自醉,阿里和卓的自吹自擂,都是让人感到牙酸的要命。可笑的是,他们口中的主角,却一直保持着置身事外的超然。

  若不是额勒登堡早早的了解了这位公主的大胆,没准儿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合格公主的高贵矜持呢!额勒登堡看着乾隆的模样,觉得有些不妙了。

  两方的见面,无非是你臣服于我,你好我好,大家好。加上了政治家的润色,整个大殿之内,其乐融融,一片祥和。

  这些事情是武官们不太在意的,在乾隆时期的清朝,还有很多的仗要打,所以武官的地位也比较高,他们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并不是和民生挂钩,更多的是以战功立世!所以,相当来讲,武官的地位比较平稳,环境相对单纯。

  但也是少不了纠纷的。

  就像是对回的态度,就有很大不同。一方认为,回族人现在不过是一时的蛰伏,狼子野心,其心可诛,另一方,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觉得大清人杰地灵,国力昌盛,一下子就把回民们给打趴下了,回民自然是不敢与之想较了!

  不得不说,两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