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3章

作品:我们的千阙歌|作者:套牢|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22:15:08|下载:我们的千阙歌TXT下载
  “我会让你随便嫁阿猫阿狗吗?婚姻讲的是门当户对,女孩子尤其不能下嫁。你看看你大哥,不听我的话,娶了你大嫂,完全没从婚姻中得到任何好处!老实讲,老周前一段时间一直跟我套近乎,很有撮合他儿子跟你的意思。”

  司凌云又是好笑又是好气,“您怎么说?”

  “我直接告诉他,他的身家倒也算说过得去,但是他那个儿子就完全配不上我女儿了。”

  这句话居然让司凌云眼眶一热,她连忙掩饰地大笑了,“这话我爱听。”

  “傅轶则这人吗,能力、学历都是很出色的,不过,他可不是能轻易驾驭的类型,你这个脾气,跟他也不见得合适。”

  这已经是她从父亲那里听到最接近于关心的话语了,不想破坏此时的心情,“我跟他交往的时间还不长,没到结婚那一步。没什么事我先走了。”

  “等一下。以后不要那样跟你张阿姨争吵。不论在公在私,礼貌还是应该讲的。”

  这个批评显然是张黎黎告状的结果,但来得如此轻描淡写,几乎是走个过场而已。她努努嘴,决定给父亲面子,“好好好,大家都要讲文明讲礼貌,我知道了。”

  “也别再那么气你妈妈了。”

  为了程玥报销旅行购物费用的事,母女俩前天大吵了一架。司凌云将程玥从欧洲带回的礼物摔还过去,请她以后不要再做这样丢脸的事情,更不要再试图控制她的生活;程玥则毫不客气地数落她矫情、小题大做、吃里爬外……两人谁也没说服谁,接下来几天处于冷战之中。显然,她昨晚不在家,程玥也跟司霄汉诉苦了。她哼一声,“您不给她报销她才会生气,我哪能气得到她。我走了。”

  出了父亲的办公室,司凌云马上拿手机给曲恒打电话,然而手机响好久都没有应答。她回到自己办公室,却有些心神不宁,正准备查他公司的号码再打过去,他总算打回给她了。

  “你怎么不接电话?”

  “我在医院……”

  她懊恼地说:“对不起,我应该早点儿告诉你可可的事,也许你就不会挨打了。”

  “告诉我可可什么事?谁告诉你我挨打了?”

  司凌云一下哑然,停了一会儿,懊恼地问:“你在医院干什么?”

  “我母亲病了。”

  “啊,她……还好吧?”

  “情况不大好。凌云,我正好有事想请你帮忙。”

  “什么事?”

  “顶峰行政部陈经理前几天通知我,要跟我中止花木租摆合同。”

  司凌云一怔,“为什么?”

  “原因我不关心,合同没了就没了吧。只是我现在急需用钱,财务部汪经理一直拖着没跟我结上两个季度的帐,我……想麻烦你帮着说一下,”曲恒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对不起,医院在催费,我公司账上已经没有流动资金了,如果不是太紧急了,我不会跟你开这个口。”

  “我明白,交给我吧。”

  司凌云放下电话,叫小伍进来,问他知不知道与宜园园林中止合同的事,他也茫然,“金主任倒是来打听过,你跟曲恒是什么关系,跟这事有关系吗?”

  司凌云大怒,“你怎么说的?”

  小伍好不委屈,“我只说你们是朋友,早就认识,我想这层关系对曲恒应该有帮助吧。”

  “算了,你再去打听一下,取消跟宜园的合同到底是谁干的。”

  小伍自从去年底与其他部门女同事合作过节目后,已经有了自己的消息网,过一会儿便带回了消息,“据说是张总亲自下令中止这份合同,行政部门当然马上照办。其实宜园园林的花木供应和维护工作一直做得不错,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张总。还嫌我们的事情不够多,都不通过我们办公室就这么干,虽然是个小合同,可完全可能又埋下官司隐患……”

  她心底一沉。她只是在公司年会上给曲恒解过一次围而已,张黎黎这次居然迁怒发作到中止他的合同。她马上起身去了财务部,汪经理是个长着标准会计面孔的五十岁男人,一副谨小慎微而又精明的模样,眼镜滑落到鼻尖,小眼睛从镜框上方看人,无端带着一点窥视的意味。

  “汪经理,我想知道报销审批的流程,正常情况应该是多长时间?”

  汪经理十分客气地说:“对不起,司小姐,今天早上程女士打电话过来,我也给她解释过,我没有见到审批下来的单据……”

  司凌云打断他,“我不是问这件事。给顶峰做花木租摆维护的宜园园林被解除了合同,但还积压了两个季度的花木维护费用没有结,正常来讲,不应该拖这么久吧。”汪经理目光闪烁了一下,“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司小姐,我们现在正在推行规范管理,重新审查所有开支项目,同时还要一一审查供应商资格,所以确实比以前有延迟。”

  “会延迟多久?”

  汪经理赔笑道,“司小姐,既然你过问了,只要张总批下来,我马上加急办理,绝不耽搁。”

  她明白他的言下之意,“顶峰一共欠宜园那边多少钱?”

  汪经理叫职员翻看账目,报出一个数字,接近五万块。她点点头,“好,谢谢。”

  出来以后,司凌云还真有些左右为难。只区区五万块,并不算大数目。张黎黎此举明明针对她而来,她去理论,只会招来羞辱,不可能解决问题;这种事在司霄汉看来大概不值一提,她去告状只徒然显得幼稚无能;她自己是标准的月光族,总是一拿到工资便要还卡债,从来没有一分钱存款;她刚刚跟母亲吵翻,没办法低声下气去借钱。可是曲恒这样硬气的人,肯向她求助,一定是到了非常为难的时候,更何况他这次是受她连累,她父亲公司还拖着他的货款不结,她不可能不解决这件事。

  她想了想,下楼去了司建宇办公室,这次他的秘书小王马上站起来,“司小姐你好,司总正好马上要去出差了。”

  说话之间,司建宇拎着公事包走了出来,“凌云,有什么事吗?边走边说吧。”

  两人站到电梯前,她问:“大哥,你要去哪里出差?”

  “我去一趟上海,后天回来。”

  她只能单刀直入,“大哥,我想找你借五万块钱,私人有急用,会尽快还你,方便吗?”

  “没问题,我得去机场了,你要得急的话,我打电话让晓岚跟你联系,让她转给你。”

  “谢谢大哥。”

  送走司建宇后,她考虑到已经接近银行下班时间,又已经安排好了与白婷婷碰面加班,可能来不及去取现金送给曲恒,便发短信说已经给他从财务结了款,让他将银行卡号给她。过了一会儿,米晓岚果然给她打来电话,记录下她报的卡号和名字,却有些诧异地问:“咦,这不是那个给我种树的园林公司的老板吗?”

  她这才记起他们之间的那场不愉快,不免有些尴尬,“他是我一个朋友,现在急需用钱,大嫂,谢谢你了。”

  米晓岚笑了,别有意味地说:“你早告诉我这层关系,我也不至于跟他为一棵树扯皮了。好吧,我马上划钱过去。”

  她总算松了一口气,半了小时后,曲恒打来电话,“钱已经收到了,谢谢,但顶峰跟我结账应该是48970块,你打多了1030块。”

  “算是拖欠的利息吧。你妈生的什么病,在哪家医院,我过来看看她。”

  “她是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胸腔积液,目前在重症监护室,不用过来,过来也看不到她。”

  她听得出他声音里的疲惫,只得说:“你好好照顾她,还需要钱的话,我再给你想办法。”

  “不用了,应该差不多够了,谢谢你。”

  司凌云与白婷婷、小伍在一起加班整理一起债务纠纷的起诉材料,一直忙到晚上九点。三人都累了,司凌云正打算打电话叫外卖,白婷婷连忙说:“今天小伍说请我去同仁里吃大排档,凌云你也一起去吧。”

  “顶峰不是已经拍下了那块地了吗,怎么还没有拆迁?”同仁里是本地一处有名的排档,司凌云有几年时间没去过,不过看集团出的简报,知道顶峰通过土地市场参与旧城区改造,拍下了同仁里地块。

  “据说居民因为拆迁补偿问题僵持了一段时间,好容易才谈妥,马上要开拆了,过几天同仁里的排档都要正式结束营业。听说我在这边好几年,居然从来没去过那里,小伍好心要带我去见识一下。”

  小伍笑嘻嘻地说:“最近好多人专程过去怀旧,生意好得不得了。”

  这几天司凌云跟程玥赌气,没有回家,住在傅轶则的公寓里,他今天晚上有应酬,给她打了电话说要晚归。她心情不好,回去也不过一人逍遥,便点头答应同去。既然要去大排档喝酒,她便没有开车,三个人招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同仁里。

  三月初的天气,仍旧带着些许寒意,窄窄一条老街巷,不过100多米长,沿路墙壁全写着大大的红色“拆”字,但却比司凌云记得的还要喧闹。高瓦数的灯泡将街道照得亮如白昼,放眼看去,一家接一家帐篷支起来,所有的大排档全都生意兴隆,她环顾四周,手写的菜单,简易的折叠桌,一次性盘子装的卤牛肉、鸡翅、花生米、猪蹄,刚出锅的生煎饺子,各式小粥,竹筒装的筷子,风一吹便歪歪斜斜的塑料杯……空气中混合着油烟与烘烤的味道,复杂莫辩,豪放的谈笑声中伴随着各类乐器吹拉弹唱,男男女女的卖艺人或者唱戏、或者唱流行歌曲,声音交织一处却又各不相扰,场面世俗,气氛欢快,再冷静的人一走进去,也会被感染得有几分目眩神离。

  眼前一切看上去似乎跟从前完全一样,这种没有变化的熟悉感简直让人有几分说不出来的欣慰。

  白婷婷惊讶地瞪大眼睛,“这哪里像是要拆迁的样子,简直是末日狂欢。”

  “不是末日,不过真的是狂欢。”

  小伍的家就在离此不远的一个街区,从小到大生活在这里,自然是同仁里的常客。他领着他们熟门熟路向里走,到一处排档前停下,跟老板打着招呼,老板非常利落地在一个狭小得转不了身的过道里再支了一张桌子,让他们坐下。

  白婷婷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指着隔壁正弹琵琶的女孩子对司凌云说,“这简直是民国电影里才会有的场面。”

  “以前有一段时间更热闹,这几年娱乐场所多了,再加上拆迁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好多艺人都去了别的地方。”小伍热心地介绍着。

  司凌云想,每个人的记忆片段都是不一样的,同仁里留在她印象里的不是热闹。她刚读大学之初,跟李乐川他们曾是这里的常客,那个时候这条街初成气候,排档没有现在这么密集,除了民间艺人献技,还有音乐学院的学生到这里来拉小提琴、或者唱歌剧咏叹调,他们卖艺并不单纯为了钱,更多是为了练胆子和乐趣。深黑乐队甚至也到这里来唱了一整晚,可惜一般食客并不接受他们的原创风格,对英文歌曲更是兴趣不大,点唱寥寥,到后来索性成了陆续闻风而来的圈内朋友大聚会,高歌纵饮持续到半夜才结束。

  后来同仁里排档日渐知名,学生们陆续退出这里,他们来得日渐稀少了。

  她打电话给在北京的李乐川,让他听这里嘈杂的声音。他顿时兴奋了,“我剧本里还写到过这里。咦,现在唱的都是口水歌吗。难怪上次我回来,说想来这里,阿恒说没什么意思,坚决不肯过来。”

  “你上次来了就好了,这里马上要拆除了。”

  李乐川好不感伤地叹气,“看来我赶不上跟这条街告别了。”

  她笑,“什么都会改变,要一一告别,未免太多情了。”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剧本有投拍希望了,现在正在谈合同细节。”

  “太好了,等你确定以后回来,我们给你好好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