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7章

作品:反贪局专案|作者:辩论|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0:01:45|下载:反贪局专案TXT下载
  他曾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表扬。

  在李玉书硕果累累的“二奶”行列中,只有十六岁的赵某能够艳压群芳,独邀专宠。

  对此事,老江却是不能理解,他对笔者谈道:“李玉书的好几个情妇我都见过,这姓赵的除了年轻,年轻得就像个不懂事的小娃娃,面相显得很‘甜’,要真论漂亮,甚至还比不上其他的好几个情妇,而且,据我们了解,这赵某被李玉书金屋藏娇后,并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还寻死觅活的,不像其他几个情妇那样对李玉书忠心耿耿,可偏偏,李玉书就最喜欢她。”

  当然,这也并非是专案组必须要查清的内容。弄不清楚,也就只好作罢。

  被李玉书养在笼中的“金丝鸟”

  这位被副市长“买断”青春的赵姓少女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七日出生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个偏僻山村。由于家境贫寒,她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五岁的赵某来到成都打工,很快,她见识了腰缠万贯的老板们挥金如土的生活,也看到了自己的卑微。从那时起她就在想,自己要是有一天也能过上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该多好啊?br/>

  ?br/>

  就在赵某做着这个梦时,一位改变她生活的“贵人”果真出现了。

  一九九七年春节过后,赵某到成都市一家海鲜城当了服务员。老板见她相貌出众,人也乖巧机灵,仅让她在前台干了几天,便将她“破格”提拔为大堂领班。老板的用意很明显,当时,虽有一些官员和商人常来海鲜城用餐,但生意很不稳定。为了留住这些高消费的客人,海鲜城的老板不禁在赵某身上打起了主意。得到了老板的重用,赵某自然要有所回报。于是,每次有达官贵人来海鲜城用餐,赵某必主动出面给他们陪酒。客人们见海鲜城突然来了个小美人,也乐得天天来找她取乐。这样,海鲜城的生意一天天火了起来。

  李玉书对赵某一见钟情颇有点戏剧色彩。一九九九年四月的一个傍晚。李玉书与他在成都的一帮狐朋狗友来海鲜城用餐,赵某接待他时,一不小心将一盆菜汤打翻溅在了李玉书身上。没想到李玉书丝毫不予怪罪,他一边招呼赵某入席,一边对她说:“如果你是真心道歉,就好好地陪我喝几杯酒!”为感激李玉书,当天晚上,赵某陪李玉书喝了很多酒,还跳了几支舞,她给李玉书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第二天下午,赵某出乎意料地接到了李玉书打来的传呼,邀请她到喜来登酒店吃饭。在喜来登酒店的一个包厢里,赵某和李玉书两人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李玉书谎称自己是新加坡来华经商的商人,名叫李理。他许诺,只要赵某听他的话,他可以帮助她赚到很多钱,并帮她开个店。

  有这样的好事,赵某当然求之不得,她也非常清楚这位论年龄比他爸爸还要大上几岁的男人为何会对她如此的“乐善好施”。当李玉书提出要她陪他过夜的时候,她虽然害羞,最终却仍然点了点头。令李玉书惊喜不已的是,赵某居然还是个守身如玉的黄花闺女。

  赵某失身于李玉书之后,李答应她将户口转到成都,并以她的名义购买一套别墅送给她。之后,李玉书果然说话算数。一九九九年六月,他以赵某的名义在成都丽都花园为她买下一幢价值六十一万元、面积一百六十二平方米的豪华公寓。而此时,赵某也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想到自己竟在不经意间傍上了一个高官,赵某心中不由一阵狂喜……

  身边有年轻漂亮的美人做伴,李玉书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他虽然身在乐山,心却早已飞到了成都。每天李玉书一下班,就通过高速公路飞车赶到成都与赵某过夜。次日一大早,他再飞车回到乐山上班,天天乐此不疲地往返于两地之间。即便如此,两人分开的时候,赵某的影子也时时在他心中闪现,是的,她太年轻了,年轻得脸蛋上还带着稚嫩气,小小的乳房结实而坚挺,还有着两条修长的大腿和一张焕发着甜橙般光泽的美丽脸蛋。她一点也没有那些同样和他保持着肉体关系的成熟女人的做爱功夫。但惟其如此,李玉书才觉得她更加可爱,因为她天真烂漫,无比柔顺,无论李玉书要她做什么,她都答应,毫无矫矜之态,就像一只竭力讨好主人的波斯猫。每次完了事,他要看电视或文件报纸了,她便安详地躺在他的身旁,一丝不挂,纯朴自然,两眼半开半闭,呼吸均匀,给他营造出一种安适恬然的气氛。

  李玉书与赵某的关系发展到三个月后,他将赵某的户口从攀枝花迁到了成都。除此之外,他还花十七万元在成都百花东路为赵某购买了一处旺铺,开了一家“悠悠茶坊”,让赵某做起了老板娘。另外,他还为赵某买了一辆白色富康车。

  靠上李玉书这座大山后,赵某就像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只是,这样富足的生活却不能打消她内心的失落和寂寞。时间一久,她便有了许多烦恼。

  烦恼来自她实在难以适应这种“金丝雀”般的生活——李玉书在乐山上班,除了回来陪她的时间外,她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更要命的是,慢慢的,她发现李玉书这个大人物的心眼小得连一根丝线也穿不过。每当李玉书看见她与一帮打工仔来往,就会在她的耳边讥讽他们文化层次太低,担心她跟着他们学坏。从表面上看,李玉书对赵某很关心,但他内心深处却十分警惕。赵某越是化妆打扮,他的心里就越紧张,到后来,甚至连交水电费这样的事,李玉书也要亲自去办理,他生怕赵某有单独和异性交往的机会。

  李玉书的狭隘之心还差点引出一场大祸。二〇〇〇年二月十四日情人节当晚,李玉书专程从乐山市赶回成都与赵某共度良宵。晚上,就在两人推杯换盏之时,一位送花小姐按响了门铃,称一位男士指名要将花送给“二栋二单元402号的赵小姐”。赵某一下子傻了,她不知道谁会和她开这样的玩笑。她急着向李玉书辩解,可李不愿听她的解释,一把将花扔在地上:“我看,恐怕是你的情人太多了吧,竟连谁送的花都搞不清楚了!”李玉书一番阴阳怪气的话,让赵某满腹委屈。更有甚者,李玉书还硬逼她承认与一个打工仔有染。赵某不承认,他就打她骂她,这使赵某的精神一下子到了崩溃的边缘,她趁李玉书不备,猛地打开窗户企图跳楼自杀。李玉书怕出人命,不得不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不过,他虽然对此事不再追究,却逼赵某写下了一份“坚决不再勾搭男人”的“保证书”……

  此事过后不久,赵某发现,这场闹剧竟然是李玉书精心设置的一个陷阱。原来,在那段时间里,赵某几次提出要李玉书与妻子离婚,李当然不愿意,他怕因此而影响自己的仕途。于是,他只好设计了这场闹剧,企图以赵某的这份“保证书”来要挟她。

  果然,自从有了这份“保证书”,李玉书便堂而皇之地将赵某“看管”了起来,还取消了她茶坊老板娘的资格。从那以后,即使赵某外出购物,也要事先向李玉书打电话请假,说明外出的时间、地点等,回家后再及时销假。不仅如此,李玉书还在赵某的卧室里偷偷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监视赵某的一举一动。后来,赵某实在无法忍受他的折磨,便以打电话、写信甚至下跪等方式哀求李玉书,她不再要妻子的名分,只要做人的起码的自由。但这一切努力都失败了,赵某最后想到了死。

  二〇〇〇年五月二十九日凌晨,赵某匆匆给父母和李玉书写下两封遗书,然后下厨房为李玉书做了一桌他喜欢吃的菜。晚上七时十分,李玉书回到“家”中。赵某默默地给他敬了几杯酒后,泪眼汪汪地哀求李玉书给她一点自由。说话时,赵某的指甲把自己的额头顶出了血,但她这些异常的举动,李玉书全然没有理会,他烦躁地说:“只要你赔我二十万元损失,就可以走人……”说完摔门而去。

  绝望了的赵某一边哭喊着,一边掏出安眠药吞进了肚里。随后,她举起水果刀就向自己的手腕动脉割去……这一幕恰巧被回屋取公文包的李玉书碰到,他慌忙叫司机把赵某送进了医院。

  二〇〇一年六月十日,尚在康复之中的赵某就听到了李玉书因涉嫌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而被四川省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消息。

  到案时才十八岁。面对专案干警,她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干警们的提问也总是避而不答。经过其母的劝说,赵某才终于向干警们坦白了她与李玉书的不正当关系。

  案情大白后,乐山军分区宋司令员扼腕长叹:“这家伙太会伪装了,当初我还真把他当成了焦裕录、孔繁森那样的优秀干部哩!”

  江意华对笔者说,李玉后,很多人还以为是一桩检察机关搞错了哩。

  关于李玉书的伪装,老江讲了许多,但限于篇幅,笔者仅举上一例,便足以说明。

  二〇〇〇年七月的一天,李玉书应邀去乐山军分区军械库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在烈日下,他比比划划,从城市规划说到资金运作,与司令员宋某在工地上满头大汗地忙到中午一点钟,还顾不得吃饭。宋司令员打心眼里佩服李副市长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结束后便热情邀请他到乐山有名的西霸豆腐酒店进餐。还请了分区其他领导作陪。

  这餐饭,六个人一共吃了两百多元钱,应当说绝不奢侈。谁知李副市长得知价钱后,当场以一种严肃的神态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宋啊,军分区经费那么紧,你何苦这样铺张浪费嘛。我们作为党的干部,要节约。我这人是农村里的苦孩子出身,从来最讨厌讲排场的,仅此一回,下不为例哟。”这番义正辞严的告诫虽然弄得宋司令员有一些儿尴尬,但从内心,他却是更加佩服李副市长清廉的作风与高尚的精神境界,送走李副市长后,他对同事们发出了由衷地感叹道:“李副市长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啊!”

  同年八月底,工程即将结束。一天,李副市长又来到工地上,忙碌到中午十二点过。李副市长挥挥手对宋司令员说:“走,该吃饭了,上次是你请我,礼尚往来,这次轮着我做东了。”宋司令员嘴上客气着,仍被李玉书拉上了他的专车。他们一行坐车来到乐山市公安局斜对面,李副市长急忙叫驾驶员停车,他下车后带领大家直奔一家面馆,且边走边说:“我最爱吃这家面馆的面条了,面质好,味道不错。我经常来。”随后他又大声说:“大家随便吃,今天我私人办招待。”接着他又对宋司令员说:“老宋呀,我这人一点不讲究,在修成乐高速公路时,我车上只有两样东西:矿泉水和饼干。饿了,随便吃几口照样干工作。”

  那天,李玉书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了一碗面条。从此,他留给宋司令员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极好印像,而且,宋司令员在军分区的干部会议上,还以此举例,来教育军队的干部。但这一美好的印象,后来被现实击得粉碎。案情大白后,李副市长原形毕露,宋司令员扼腕长叹:“这家伙太会伪装了,当初我还真把他当成了焦裕录、孔繁森那样的优秀干部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