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再笑,甚至不敢哭,他就那样跪着乞讨;当这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材、满身尘土、衣服破烂、蓬头垢发的孩子,就这样猝不及防出现在你的视线里——即使是在阳光之下,这个孩子告诉我们的是:黑暗是存在的。
一个儿童跪在地上,陈述的是全人类的罪恶。
2004年,共破获拐卖儿童案1975起,解救拐卖儿童3488人。这仅仅是破案的数据,是冰山的一角,在海水之下还有更多不为人所知的内容。天下没有什么事情,比一个妈妈失去自己的孩子更加残酷。人贩子拐卖一个孩子,就等于毁灭了三、四个家庭,多少失去孩子的父母从此精神失常,多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此一病不起?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对每一双光着的脚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鞋子。只需要从衣衫褴褛的洞里深入细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苦难的世界。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因为这正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第二十九章 乞丐
那个人贩子就是古丽。
库班锒铛入狱之后,古丽就带着巴郎四处流浪,她想过工作,可是没有找到工作,她想去监狱看看库班,但是又打消了这种冒险,因为她也参与了贩毒和盗窃银行。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她怀念家乡的葡萄架和棉花地,想念从前的平淡生活。最终她觉的自己走投无路了,这个心如蛇蝎的女人把自己的儿子卖给了一个老光棍。
当时,古丽拿着钱,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的时候,放了个屁,她咯咯的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她返回那户人家,老实巴交的买主——那个家徒四壁的农民——问她怎么又回来了。她说:“舍不得孩子,我再和孩子说几句话。”她把巴郎搂在怀里,在他耳边悄悄说:“十天之后,你从他家偷偷跑出来,我在村口的那大槐树下等你,我再把你接走,记住了吗?”
巴郎若有所悟的点点头。
这种使人人财两空的把戏她只玩过三次。第二次,她把巴郎卖到了闽南,几天后她带着巴郎逃跑的时候,一整个村子的人都打着火把在后面追她。第三次,她把巴郎卖给了羊城的一个老汉,老汉叫阿帕尔,乞讨为生。
这里要简单说明一下,在一些等发达城市,都有一大批职业乞丐,以羊城虹侨宾馆公共汽车站附近的乞丐为例,几个叫花子只要看到交通灯变成红灯,就会喊一声:“灯红啦,快上!狠要,灯一绿就没有啦!”他们向等候红灯的车辆不停作揖讨钱,他们每个人一天的收入大概在70元左右,一月2000元,这个数字对农民来说是很诱人的,所以不断的有人加入到这个群体,有的一家几口人共同出来乞讨,甚至有一整个村子的村民结队乞讨。
老汉阿帕尔就是一个职业乞丐。
最初他拄着一根木棍,端着破茶缸,走街串巷,收入甚微。后来他从家乡带来一个残疾儿童,一个嘴歪眼斜流口水的女婴,每天就是坐在幼儿园门口,幼儿园门口确实是最佳乞讨的所在,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容易将对自己孩子的爱转化成对这“爷孙”俩的同情。
1999年,也就是菊花硬币发行的那一年,阿帕尔每个月都要去银行兑换两箱子硬币,一箱子一元的,崭新锃亮,每一枚硬币上都有一朵菊花;一箱子五毛的,黄灿灿的,散发着金子似的光芒。
2000年4月,他的摇钱树——病婴死掉了。9月下旬,古丽将巴郎以4000元价格卖给了他,他对巴郎感到失望,因为巴郎太健康了,年龄也有点大,他向古丽表示愿意出高价买一个四岁以下的孩子。10月6日,古丽将一个哭哭啼啼的孩子带来了。
在阿帕尔的住所,天河区棠下的一个出租屋里,他和古丽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阿帕尔摇着头说,“这孩子我不能收。”
古丽问,“为什么?”
阿帕尔说,“他穿的太干净了,你看看,这衣服,这鞋子,这胳膊和手都太嫩了,你从哪偷来的?孩子父母还不找疯了,他们会找上来的,会打死我。”
古丽两手做一个掰东西的手势,“你可以弄残他。”
阿帕尔说,“丧天良的事,不能干。”
古丽说,“你心眼不坏。”
阿帕尔说,“除非你贱卖。”
古丽说,“你说个价。”
阿帕尔说,“4000,看在老乡的面子上。”
古丽说,“成交,给钱。”
阿帕尔说,“给啥钱啊,咱俩扯平,你把巴郎领走,这孩子留下。你的小巴郎,他不跟我上街讨饭,嫌丢人,还拿把小刀子,捅我,一天到晚在外面玩,饿了就回来吃饭,你还是领走吧。”
古丽说道,“过几天我把巴郎带走。”
当天晚上,下起小雨,阿帕尔坐在小圆桌前喝酒,他教孩子喊爷爷,孩子不喊,他就用拐棍敲着地面说,“以后我就是你爷爷。”
巴郎哼着歌曲回来了,抓起桌上的煮羊蹄就啃,他看到床腿上拴着一个小男孩,问道,“这是谁?”
阿帕尔说,“买的,明天就带他上街。”
巴郎说,“那我先给他化化妆。”
巴郎把手上的油抹到小男孩的衣服上,又把烟灰倒在小男孩头上,小男孩哇的一声哭了。
“这样才象个小叫花子,不许哭。”巴郎拿出一把蝴蝶小刀威胁着。
小男孩惊恐的向后退。
“你叫什么?”巴郎用小刀捅了桶小男孩的肚子。
“旺旺,”小男孩回答,他吓的几乎要哭出来,却又不敢。
“旺旺。”巴郎重复着这个名字,哈哈笑起来,“你是一只小狗,以后我就喊你小狗。”
“小狗,你从哪来?”
“小男孩摇了摇头。”
巴郎拍拍额头,换了一种提问的方法,“你家在哪?”
小男孩想了想,“武陵青年路光华小区四号楼。”他说的很熟练,看来平时妈妈没少教他。
阿帕尔纠正道,“你家在客什巴楚县,再敢说武陵——”
老乞丐举起拐棍做个要打的姿势,“就抽的你乱蹦乱跳。”
“你妈不要你了。”巴郎说。
小男孩用手背揉着眼睛,呜呜的哭起来。
“那又有什么。”巴郎耸耸肩膀说,“我阿达进了号子,阿妈把我卖了三次,三次。”他向旺旺伸出三根手指,然后他把一个羊蹄塞到旺旺手里。
“啃。”巴郎命令道。
每天,阿帕尔都带着旺旺上街乞讨,旺旺已经彻底的沦为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阿帕尔还用白胶、红墨水、棉棒在旺旺腿上制作了几个伤口,这些假的烂疮做的非常逼真,如果放上蛆,抹上一点臭腐乳吸引苍蝇,对乞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经常哭,旺旺的眼睛深深隐在一层阴影里,已经失去光彩。最初跪在街头,神色仓皇,对每个人都有着无法克制的恐惧,然后这个四岁的小孩习惯了,麻木了。巴郎有时也跟着阿帕尔乞讨,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喜欢在街上四处游逛。孩子是很容易混熟的,正如两颗星星的光芒是一样的。巴郎有时欺负旺旺,有时亲切的称呼他“小狗弟弟”。
有一天,淅沥沥的下起小雨,这样的天气没法出去讨钱,阿帕尔就躺在床上睡觉,老年人总是睡的很沉,旺旺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有一些卡片,两块磁铁,几个掉了骨碌的小车,他拿出一个很漂亮的塑料小人,对巴郎说,“给你。”
“垃圾箱里拣的。”巴郎不屑一顾。
“给你玩。”
“这有什么好玩的,”巴郎说,“有很多好玩的事,你不知道,我带你去冰窑,天热,那里也有冰,再去游泳馆,我们可以溜进去,从台子上跳到水里,我带你去三元里,看那个骨头女人,她还没死,还要去火车站看人打架。”
“我想妈妈了。”旺旺说,他抬起一双大眼睛,忍着满眶的眼泪,他并没有哭出声音,只是任由泪水涌出来,唉,这个小小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坚强和忍耐。
巴郎说,“哦。”
过了一会,巴郎打个响指,似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说,“这还不简单吗,我带你回家。”
两个孩子手拉手走在雨中,雨把他们的头发淋湿,他们不说话,就那样一直走,一直走,走出那个藏污纳垢的城中村,走过那些破败的堆满垃圾的小巷,走到大街上。旺旺紧紧抓着巴郎的手,我们无法得知这个四岁的孩子一路上在想些什么,在他长大以后,能否记起是谁带他走出这场恶梦,能否记得此刻他紧紧抓着的这支手?在一个菜市场附近,巴郎从身上摸出一张皱巴巴的钱,他对卖羊肉夹饼的摊主说,“来两个夹饼,我要请客。”他对旺旺说,“吃吧,塞到肚子里。”吃完之后,他们继续向前走,巴郎把旺旺领到棠下街派出所的门口,巴郎问旺旺,“你还记得你家在哪吧。”旺旺点点头。巴郎说,“进去吧,让条子帮你擦屁股,他们会送你回家的。”
巴郎推了他一下,说,“去吧,小狗弟弟。”
说完,巴郎就迅速的跑开了,他藏在街角,偷偷的看到旺旺站在派出所门口放声大哭,一个女民警走出来,蹲下身询问着什么,然后拉着旺旺的小手走进了派出所。
巴郎放心的离开了,他用口哨吹着一首歌曲,那是木卡姆里“潘吉尕木”里很出名的唱段:
“你有了花苑要栽果树,
你有了儿子把书念,
要教育孩子爱劳动,
做一个刚强的好男儿。”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罪全书(22)
第三十章 站街女
古丽在一次偷盗婴儿的时候被人发现,她被打的奄奄一息,事主怕她死掉,所以没有送到公安局,而是将她扔在了医院门口。
很多天以后,三元里世康大街出现了一个妓女,她是那条街上最老最丑的娼妓。她坐在发廊的玻璃门之内,象是安静的空气,静悄悄的培养着下身的金针菇。她不笑,因为门牙掉了两颗,即使是白天,她也给人带来夜晚的气息。这个尚未染上梅毒的女人对每一个路过的人招手,她特别钟情老年人,她勾手指,抛媚眼,甚至掀起裙子,然而生意还是惨淡。没过多久,她交不起房租和当地小痞子收的保护费,只好浓妆艳抹走上街头。这个站在路灯下打哈欠的女人,在夜晚她可以做为城市的夜景,正如乌云也是天空的一部分。
第三十一章 丐帮
在羊城的车站、码头、广场、地铁通道、人行天桥,有那么一群人,不管夏天还是冬天,老是躺在水泥地上,身上盖着一条破毯子,自己的胳膊就是枕头,站起来时,头从一个窟窿里钻出来,那毯子也就成了衣服。
他们还有一顶帽子或者一个破茶缸用来乞讨。
曾有个过路的小女孩在一个冬天对此产生疑问,她问妈妈,“这些人不冷吗? ”
妈妈说,“他们是乞丐。”
小女孩说,“乞丐是什么? ”
妈妈说,“就是要饭的,要钱的,叫花子。”
小女孩说,“他们为什么当叫花子啊? ”
妈妈说,“因为他们穷,没钱。”
小女孩说,“他们为什么穷啊?”
妈妈不说话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小女孩又说,“他们的家在哪?”
沉默……
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会禁止乞讨。救助站只起到两种作用:收容和遣送。
每当城市有什么重大活动时,诸如领导视察、外商投资、创建文明城市等等,这些乞丐、神经病、垃圾桶里拣东西吃的流浪者——这些影响市容的家伙们就会被全部抓起来,如果救助站塞不下,那么就会把他们塞上大卡车,趁着夜色,遣送到另一个城市。
当然,另一个城市也是这样做的,过不了多久,那些熟悉的小黑脸依然回到我们身边,等着下一次免费的旅行。
一个下夜班的纺织女工曾经看见过一个惊恐的画面,在她回家的路口,出现了二十多个黑衣人,他们姿态怪异,有的躺着睡觉,有的坐在地上不停的摇头,有的站着看着天空发呆,有的念念有词,有的大喊大叫,全都是破衣烂衫,臭不可闻。
在文明下面,社会的土壤下面,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有位76岁的老人扮为乞丐,卧底行乞两月,自费万余元,揭开残害胁迫流浪儿童行乞的重重黑幕,他撰写的调查笔记,被上级领导长篇批示。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是离休老干部曹大澄。
在他的调查笔记中可以看到乞丐已经职业化,组织化,集团化,带有黑社会色彩,他们按籍贯聚集在一起,划地为牢,如果有人侵犯了自己的地盘,那么就会爆发群殴事件。
每个城市都有着城中村,低矮的房屋,破败的街道,到处是垃圾,走进去,会看到几个又瘦又脏的小孩子用树枝敲打着一个瓦罐,离开的时候,那些孩子还在敲着。
粤溪新村,棠下村,租住着大量的乞丐,这样的乞丐村在武陵贺家墩有一个,在燕京南站附近的东庄还有一个。
这是一个唾弃不到的角落,污秽在这里汇集,渣滓在这里沉淀,让我们跳进这个粪池,走进这些人的灵魂深处。各种臭味混合在一起,眼前恍惚,只能看见光怪陆离的黑暗景象,有的象人,有的不成人形。他们群体性的蠕动,汇聚成一个怪物:丐帮。
他们也是社会秩序上的一环。
当乞讨不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懒惰,当乞讨成为一种职业,任何逻辑到了这里也就成了乱麻,自尊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他们聚在一起也有些光,在两次欺骗之间的间歇,这么多从未流过泪的眼珠子,闪烁着贪婪也闪烁着对生活的向往。白天敷上自做的烂疮去要钱,晚上摇身变成劫匪去抢钱。污水流进流出,这些四肢健全的寄生虫从阴暗的巢穴走向城市的大街小巷。蛔虫也可以变成蟒蛇,它所吞噬掉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不断的有人堕落到这群体里来,以别人的同情和怜悯为生活来源,以懒惰为,以愚昧为终点。
当然,也有一些真正的乞丐,他们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生存,例如,残疾人。
下面这段莲花落是一个老乞丐唱的,也就是说,这些话来自一个乞丐的内心世界。
他下肢瘫痪,两手划着一辆自制的小车,仿佛他的周围是海。
他每天都打着快板沿街行乞。
(白)来啦来啦又来啦!
太阳出来照西墙 ,
照着俺的破衣裳。
叫花衣,叫花帽。
还是去年的那一套。
竹板一打震街头,
拜拜三教与九流。
竹板打,进街来,
一街两路的好买卖。
金招牌,银招牌,
这几天,俺没来,
各行各业都发财。
要拜俺就挨家拜,
拜拜财神人不怪。
家有规,行有道,
现在街头不好要,
俺先到菜市去瞧瞧。
走又走,行又行,
遇见个老头卖大葱。
老大哥,卖大葱,
你年轻时候立过功。
大哥你,不简单,
俺把你来夸一番。
老大哥,耳不聋,眼不花,
能活二九一百八。
说大葱,道大葱,
一头白来一头青,
下面胡子乱哄哄,
就象老蒋离南京。
带来的多,卖里个快,
三沟两垄不够卖,
一天能卖几万块。
卖里个钱,盖上了屋,
好给大儿娶媳妇。
盖东屋,又一厅,
要把香台立当中。
高门楼,矮阳沟,
梧桐栽在墙外头,
孙子求学路好走,
定是清官把名留。
(白)老大哥,你给我几毛 ?
(白)中,刚卖了八块多,给你五毛。
弯腰接钱去就走
旁边大姐在卖藕
(白)大兄弟,别唱啦,俺带着孩子来的晚,还没开市哩。
俺出门的人,多照应,
大姐领着个大学生。
没卖钱,也别烦,
兄弟广告做宣传。
北京的,上海的,
哈尔滨,烟台的,
还有澳门回归的,
不买别人买你的。
藕又白,多好卖,
带得少了不够卖,
卖的干,卖的净,
卖的一两都不剩,
卖的钱呀背不动,
你租个三轮往家送。
(白)这个大兄弟,我说不给你吧,你唱的好,哎,先给你一毛,走吧!
走过一家又一家,
碰见大哥夸一夸。
这大哥,人不赖,
骑着洋车卖芹菜。
这个自行车,两头轻,
你不骑两头骑当中。
说芹菜,道芹菜,
炒肉丝,炒肉片,
来人来客好招待,
吃到肚里多愉快,
芹菜呀一盘好菜。
(白)我老叫花子几个月没吃过肉喽!
(白)别唱啦,我为啥给你,芹菜又贱,啊,走走走!
叫声老哥你别急,
听你兄弟唱下去。
这个担待担待多担待,
你在家门我在外,
出门就有出门的难,
还请大哥多包涵。
人比人,气死人,
老叫花子我,
两腿瘫痪残疾人,
没儿没女咋生存?
(白)你唱的再可怜我也不给你。
大哥不给俺不烦,
听你兄弟我唱完。
我弯着腰,头向北,
一恼我能唱到黑。
这老大,你别烦,
我打起竹板唱二年,
你的生意被包围,
卖不了一分和一文。
不给俺也不生气,
小菜贩,不容易,
辛辛苦苦干一年,
是这要钱,那要钱,
要的百姓人人烦。
(白)我里个娘来。
那个九八年,
大水来啦,
淹了八省十九县,
灾区人民有困难,
四面八方都支援,
当兵的人,是好汉,
为了抗洪把命献。
(白)大哥,我看你穿着迷彩服,肯定也当过兵,多壮实。
(白)呵呵,俺没有,唱的俺高兴,给你五毛吧。
大哥啊,心眼直,心眼好,
路上拾个金元宝。
走的快,走的慢,
转眼来到白菜摊。
这白菜,嫩又嫩,
多加尿素多上粪。
人家的白菜耷拉着头,
大娘的白菜亮油油。
这白菜,真不赖,
价钱便宜卖的快。
这个老大娘,老寿星,
老寿星,岁数高,
七个儿郎在当朝。
上管君,下斩臣,
征战沙场为人民。
(白)您呀,就是这当代的赊老太君。
越活越精神。
打起竹板我祝您,
寿比南山不老松,
四世同堂,一门孝忠。
(白)乖乖,俺可不敢当,求个儿孙平安就行啦,给你几毛钱,再赶个门,我也挺可怜的。
谢谢大娘你好意,
谢谢给我的人民币。
打起竹板响呱呱,
看见大哥卖豆芽。
(白)别唱啦,没钱。
(白)大哥,光拜人家不拜你,隔山隔海不合理啊。
(白)你胡唱个啥,我揍你。
这老板,脾气发,
发着脾气卖豆芽。
犯法的事,我也不干,
我宣传国家的好文件。
我一不偷,二不抢,
永远都跟咱们党,
你能把我怎么样。
你想给,你就给,
现在的世道谁怕谁,
黑道白道咱有人。
(白)嘿,你还不简单,围这一大圈子人,我要不讲理我真不给你,走。
弯腰把钱拣起来,
旁边老板卖菠菜。
你卖菠菜公道秤,
给我几毛中不中?
(白)给你一毛行不?
这个大哥啦,
人家五毛你一毛,
一毛也多,一毛也少,
物资涨价你知道。
公厕屙屎也得两毛,
你说,你给一毛少不少?
(白)奶奶的,这要饭的也讲价钱。
走又走,观又观,
听到有人把我喊。
(白)最近跑哪去了,老乡,早没见你在这集上唱了?
(白)吆,能在地球看见你,我的心里真高兴,你忙,你忙。
竹板一打呱哒呱,
这个卖豆腐,好人家。
种黄豆,磨豆浆,
一年四季天天忙,
人吃豆腐猪吃渣,
半年就能把财发。
姓张的,姓王的,
饭店都来卖你的。
(白)滚,再唱我揍你个小舅子,我给你钱,我给你个驴吊。
这掌柜,真会闹,
不给银钱要给吊。
你给吊,我也不烦,
吊给多了也卖钱。
说的老板发了火,
给我了一拳一家伙。
我迈起老腿跑的快,
一跑跑到鱼市台。
白鲢白,甲鱼黑,
小虾红,草鱼青,
正好拜拜姜太公。
要拜我就拜到底,
太公的鱼竿传给你。
(白)日,给你五毛,再加一毛。
这个走又走,行又行,
杀猪杀羊也英雄。
刀子白来刀子红,
太平盛世你最能。
手里拿着公道秤,
买肉的人,请放心,
买肉回家孝母亲。
你看咱,中国申奥都成功,
你给我几毛中不中?
(白)他有钱,给卖羊肉的要。
(白)卖羊肉的行行好,明年就能生个小。
(白)给我磕个头,我就给你。
(白)呸!
上跪天,下跪地,
中跪父母高堂里,
要饭也要有骨气!
(白)给你闹着玩哩,还当真了,你这么大岁数,接住。
(白)要饭的,过来,唱唱我这酒,我的店刚开业,唱的好了给一块。
叫我唱,我答应。
这段小曲叫酒经。
(白)各位乡亲听好了。
酒场就是战场,
酒量就是胆量,
酒风就是作风,
酒瓶就是水平。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铁,喝鸡血。
酒逢知己千杯少,
能喝多少喝多少,
喝了多少都正好,
会喝不喝就不好。
(白)说说某些领导干部。
一次一口见了底,
这样的干部爱集体。
一次一口喝一半,
这样的干部得锻炼。
能喝八两喝一斤,
这样的干部咱放心。
能喝白酒喝啤酒,
这样的干部得调走。
能喝啤酒喝饮料,
这样的干部不能要。
(白)说说古人。
杜康造酒今人卖,
李白留下酒招牌。
几人醉酒岳阳楼,
张飞醉酒献人头。
关公醉酒红瞪瞪,
诸葛亮醉酒借东风。
曹雪芹举杯叹红楼,
蒲松龄聊斋交朋友。
(白)老板,给俺倒杯酒。
(白)唱完,唱完。
(白)俺买你的还不行,倒。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罪全书(23)
第三十二章 采生折割
采生折割就是利用残疾或畸形来进行乞讨。
旧时也指残害人命,折割肢体,采其耳目脏腑之类,用来合药,以欺病人达到骗钱的目的。
据《淮稗类抄》载:乾隆时,长沙市有二人牵一犬,较常犬稍大,前两足趾较犬趾爪长,后足如熊,有尾而小,耳鼻皆如人……遍体犬毛也。能作人言,唱各种小曲无不按节。观者争施钱以求一曲。
《清稗类抄》记载了扬州城中的五位畸形乞丐:一男子上体胸间伏一婴儿,皮肉合而为一,五官四体悉具,能运动言语。一男子上体如常人,而两腿皆软,若有筋无骨者,有人抱其上体而旋转之,如绞索然。一男子右臂仅五寸,手小如戟,而左臂长过膝,手大如蒲扇。一男子脐大于杯,能吸烟草,以管入脐中,则烟从口出。一女子双足纤小,两乳高耸,而鄂下虬须如戟。于是赏钱者甚众。
《兰舫笔记》也记有同类情况:余在都中,每见有怪人,种种奇形……震泽城中市桥一女子,年十五,貌美而无足,长跪乞钱。
两个在火车上萍水相逢的旅客谈论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说,“我那个地方,有个小孩是白头发,全身都是白的,所有的人都说他是被父母遗弃的,从他5岁左右就看到他在到处流浪,现在已经长好高了,还在流浪,我常想恐怕他这一辈子就是这么流浪了,从来没有人管过他,尽管我们这个城市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他。”
另一个说,“去年我们那里,街上见过一个怪人,他的脚已经肿的不成样了,水肿的脚都成透明的了,估计是正常脚的四倍,更奇怪的是他的屁股长在前面,他打着滚要钱,好多人围着看。”
1983年4月26日,羊城黄博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旁边的垃圾箱里不知被谁扔了个怪胎。胎儿有两个头,一个头大,一个头小。
这个怪物很可能是乱伦的产物。
当时那婴儿还活着,有数以千计的人围观,次日凌晨,人们再去看的时候却发现——怪胎不见了。
大概过了十几年,那垃圾箱早就不在,人们已经淡忘了这件事。在繁华的火车站出现了一个老年乞丐和一个少年乞丐。少年乞丐的脖子上长着个大瘤子,瘤子很象一个头,五官依稀可见。
他叫寒少杰,很多人称呼他为寒少爷,他就是那个垃圾箱里的怪胎。
民间隐藏着很多奇人异士。湘西有个种蛊者能在握手时下毒,黔南有个中医能让男人变成女人,武当山下有个道长可以在墙上跑六步,气功大师吴传顺的掌心纹是个“王”字。本文作者亲眼看见过一个老头把鸡按在地上,他顺着鸡嘴慢慢划条直线,鸡就被催眠了。
寒少爷肯定经过一种特殊的手术处理,他能活下来是一个奇迹。
罪全书(24)
第三十三章 僵尸娃娃
我们将在下面看到一个鬼。
鬼是存在的!
1996年10月21日早晨,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大包袱来到羊城,在火车站东北角,当时那里还有道铁栅栏没有拆除,他把包袱放在地上,包袱里什么东西都有,被褥,衣服,暖壶,半袋面粉,一只大公鸡,还有个孩子从包袱里慢慢爬出来。
那个秋天,环卫工人把树叶扫到角落里,那孩子就坐在一堆树叶上,望着遥远天边的几朵白云。他的父亲在旁边蹲着,捧着个茶缸,喝白开水。一会,孩子的身体开始抽搐,双目紧闭,继而突然睁开,叱牙咧嘴,他的牙齿是黑色的,皮肤也泛起紫色,两只手有力地伸直,先是五指并拢,然后伸开手,两根指头用力地比划着。
孩子脸上的表情异常愤怒,黑色的牙齿龇开,并发出低吼声。路过的行人驻足围观,父亲把那只鸡递到孩子面前,孩子一把抓住,咬住了鸡脖子,观众惊呼一声,孩子开始贪婪地吮吸鸡血,鸡翅膀扑腾着,一会,软绵绵的耷拉了下来。孩子喝完鸡血之后,茫然的看着周围的人们。
“这是个吸血鬼。”一个观众喊道。
“他有病。”孩子的父亲回答,说完就把刚才喝水的破茶缸子伸向观众,“帮几个钱吧,给孩子看病,家里房子和地都卖了。”
“狂犬病。”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司机说,然而很快又被别人否定了,因为狂犬病怕光怕风怕水,还咬人。
“他也咬人,”父亲解释道,“不是狂犬病,大医院都去了,谁也看不好,这是癔症,鬼附身,发病时爱吸血。”
父亲告诉周围的人他来自宝塔县万沟乡长坳村,他的裤脚卷着,还带着家乡的泥巴,他是跨越五个省来到这里的。
孩子母亲早亡,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奶奶性格怪癖,屋子里长年放着一具棺材。有一次,孩子在睡梦中迷迷糊糊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头上拂来拂去的,他用手挥了一下,竟然觉得摸到的是一只人手,孩子看到披头散发的奶奶坐在床边,正瞪着眼睛看着他,还伸长了两只手来慢慢的抚摸他的脸。孩子不禁吓得张大了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第二天,孩子问起奶奶,奶奶对此浑然不知。从那以后,奶奶做出很多诡异的事情,例如在半夜里不停的拉着电灯的开关线,或者在凌晨两点用刀在菜板上当当的剁,菜板上却什么东西都没有。
有一天深夜,孩子半夜醒来,看到了恐怖的一幕:奶奶正站在院里的花椒树下,背对着他,低着头,头发垂下来。孩子喊了一声奶奶,奶奶慢慢转过头来,看着他,然后开始哭——那哭声太渗人了,简直就是鬼哭狼嚎。一只黑猫吓的从角落里窜出来,平时奶奶行动迟缓,这时却异常敏捷,她一弯腰就捉住了黑猫,猫抓了她一下,她愤怒的咬住了猫的脖子,大口的喝血。
过了一会,奶奶胳膊伸直,象僵尸似的一跳一跳的回到屋里,她并不上床,而是掀开棺材,直挺挺的躺在了里面。
这些怪异的行为都是梦游时产生的,这个梦游的老太太逝世之后,孩子开始变的神情恍惚,一整天也不说一句话。孩子每次发病时都手足僵硬,呲牙咧嘴,嚷着要血喝,一旦看到血之后,他都贪婪地舔。孩子在三峡儿童医院检查时,病情更加恶化,他从床上跳下来,双脚并立,双手向前水平伸直,然后如真正的僵尸般地跳跃,还见人就咬。
几年来,父亲带着儿子开始了求医之路,最终家财散尽,流落街头。
吸血鬼实际上是一种怪病——卟啉症的患者。这种怪病并不多,全世界也不过100例左右。在俄罗斯莫斯科加里宁格勒州的一个村落抓到过一个年轻人,他用刀砍伤一个妇女后便吸她的血,英国有个名叫哈德门的17岁的犯罪分子杀死女邻居,吸干了她的血。英国医生李。伊利斯在一篇题为《论卟啉症和吸血鬼的病源》的论文中详细的论述了卟啉症的特点,这是一种遗传病症,由于患者体内亚铁血红素生成机制紊乱,从而导致皮肤变白,或变黑,牙齿变成黑褐色,卟啉症患者都伴有严重的贫血,经过输血后,病情会得到缓解。
93年,羊城火车站出现过一个人妖乞丐,一个穿衬衣的胖女人,说话是男人的腔调,有胡子,赏钱的人多了之后,她会脱掉裤子给观众看。
96年,寒少爷成为火车站的宠儿,人们争相观看他和他脖子上的那个大瘤子,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那瘤子是一个头,也就是说,他有两个头。
这不是简单的乞讨,而是一种演出,周围拥挤骚动的观众并不吝啬,这也是老百姓所能享受到的娱乐之一。人们给那个吸血的孩子起了个绰号,叫做僵尸娃娃。僵尸娃娃的父亲在铁栅栏处用塑料布,几根细竹竿搭建了一个简易的住所,一个遮挡风雨的巢。当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还未成立,也就是说市容整洁还未建立在谋生权利之上。如果在96年有人去过羊城火车站,就会在附近违章建筑的窝棚中看到一个佝偻的孩子,一个母亲可能会说这孩子6岁左右,事实上他已经10岁了。
大街上永远都不缺少看热闹的人。这个孩子发病没什么规律,只要他变成僵尸,跳几下,咬住鸡脖子喝血,那么就会吸引一大批人观看,有的人甚至是从别处跑来专门看他的,这也使他父亲每日的收入甚丰。
自从僵尸娃娃来到火车站之后,寒少爷乞讨到的钱越来越少。寒少爷没少挨打,打他的是一个老头,那老头把他从垃圾箱里拣到,养大,原本指望着能利用这个畸形的孩子发笔小财,这一切都被僵尸娃娃打乱了,观众全跑了,来自地狱的小孩战胜了双头妖蛇。
我们应该记住这老头的名字:三文钱。
他看上去象个杀人犯,一双小眼睛差不多被蓬乱的眉毛掩盖住,总是露着凶巴巴的眼神,宽背,罗圈腿,饥肉结实,老茧百结的大手说明他吃过不少苦。这个老头早年跟随着一个马戏团闯荡过江湖,他懂得各种各样的捆绑人和东西的方法,鸳鸯结,穷人结,跳虱结,水手结,龟甲缚,后手佛,他给别人讲起过很多奇闻佚事,长白山的石头飘在水面,木头沉在水底,乌鸦喜欢抽烟,黄鳝会变性。
大概是从90年开始,三文钱就在羊城火车站乞讨为生。
1996年11月19日,下雨了,三文钱来到僵尸娃娃的窝棚前。僵尸娃娃的父亲正煮着一锅沸腾的粥,三文钱上去一脚踢翻,怒气冲冲的说,“这里是我的地盘。”
“我不知道。”父亲回答。
“你滚吧,随便你去哪。”三文钱说。
“我哪也不去。”父亲将一根棍子拿在手里,棍子足有手臂那么粗,他“卡嚓”一声在膝盖上将棍子掰成两截,“我可以揍烂你的脸,”他扔了棍子继续说,“空手也行。”
三文钱歪了歪头说,“好,你等着。”
第二天晚上,三文钱带来了两个叫花子,寒少爷带来了一把锈迹斑斑的大砍刀。他们站在窝棚前,不说话,僵尸娃娃的父亲很快看清楚了面前的形势,这个农民,在麦收时节,每块地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农民——他扑通跪下了,“求你啊,别打我的娃,他有病。”
“打我吧。”他抱着头说。
三文钱冷漠的站在一边袖手旁观,寒少爷手里的大砍刀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砍了几下就弯了,两个壮年乞丐雨点般的拳头落在那父亲的身上,其中一个抓着父亲的头发往地上撞,撞的蓬蓬响,一会,父亲倒在地上不动弹了。
“停。”三文钱拉开那个壮年乞丐。
“他死了?”乞丐担心的问道。
“没死,”三文钱探了探那父亲的鼻息说,“他昏过去了。”
这时,从窝棚里冲出来一个孩子,这个十岁的孩子站在父亲面前,他的身体是佝偻着的,但从气势上看更象一个巨人,他呲牙咧嘴,露出黑色的牙龈,吓得一个乞丐后退两步,寒少爷拿着那把不中用的刀走上前,孩子对着寒少爷的大瘤子就是一拳,打的寒少爷嗷嗷直叫,另一个乞丐把这孩子推到在地,孩子咆哮一声,象疯狗一样咬住了乞丐的小腿,三文钱上去使劲拽,用脚使劲蹬,才把那乞丐从孩子嘴里解救出来。
“我们走。”三文钱说。
那孩子站在那里,两手攥着拳头,发出一声声低吼。
一个月之后,父亲攒够了一笔钱送孩子住院就医,但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在ct、核磁共振和生化检查中,没发现任何异常,只是脑电波的检查中发现了问题,他们采取了换血疗法,这种冒险的治疗方式使孩子病情恶化,最终死亡。
快过年的时候,火车站的进站口出现了一个中年乞丐,他穿件黑棉袄,腰部扎一根电话线,左手揣进右袖筒,右手塞进左袖筒,他蹲在地上,脸庞深埋在双臂里,面前有一个破碗。
两个人在他面前停下,其中一个人用手拨拉着破碗里的硬币,“就这点?”
他抬头看到了三文钱和寒少爷。
“你娃呢?”三文钱问道。
“他死了。”
“你叫啥名?”
“大怪。”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