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7章

作品:西凉铁骑(全本)|作者:断崖路|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14:47:49|下载:西凉铁骑(全本)TXT下载
  他的神经绷得很紧,不仅是糜威,所有的士兵、将领都有这样的感觉,久违而又熟悉的感觉。

  匠作坊内,贾荣的目光从每一名铁匠的脸上扫过,所有的铁匠情不自禁的底下了头,气氛变的十分压抑。

  贾荣淡淡的说道:“本将军决定今ri就将匠作坊搬到灵州,想留下的铁匠原地不动,不想留下的铁匠站出来。”

  一阵小声的议论之后,没有一名铁匠走出来,所有的铁匠看向贾荣的目光充满了不解,不明白好好的匠作坊为什么说搬就搬,不过贾荣的语气却容不得他们质疑。

  贾荣严肃道:“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是跟着本将军选择离去还是留下,跟着我到灵州,绝对也少不了你们的荣华富贵,你们的家人也会被接到灵州,选择留在北地郡,我也绝对不会勉强。”

  两名铁匠走了出来,其中一名铁匠支支吾吾的说道:“小人……世代居住……在北地郡,不……不想离开。”

  贾荣微笑道:“无妨无妨,你们真的决定留下来了?”

  两名铁匠同时点了点头。

  虽说是无妨,可是在场的众人分明感到了一股不祥的预感萦绕在心头,特别是贾荣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仿佛是来自地狱。

  “可还有人选择留下?”贾荣的声音陡然一紧。

  再也没有一个铁匠选择站出来。

  “张伟,你带领这些铁匠去库房领取饷钱,在匠作坊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喏。”

  两名铁匠纳头拜道:“多谢将军大恩大德,小人没齿难忘。”

  喜欢本书的朋友记得收藏一下!

  一三六章:离去

  贾荣再也没有看他们一眼,这两名铁匠以后也不会在世间出现,北地郡匠作坊的秘密任何人也不能泄露,选择留下,就是选择死亡,只有死人才不会说话,才不会透露匠作坊的机密,马镫、马蹄铁是北地郡而今最大的机密,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为了大局着想,贾荣宁愿做一名刽子手,两名铁匠的家人也会得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

  匠作坊的东西全部装上马车,ri夜运往灵州,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地销毁,即使损失颇大也在所不惜,不能让有心人发现丝毫的端倪,不过匠作坊庞大的工程却是留了下来,这里,贾荣相信。他还会回来的,而今只是暂时的离开。

  这一夜,北地郡的百姓人心惶惶,还没到夜晚,街上的士兵就已经将所有的行人撵回了家中,一队队的士兵带甲在城中巡逻,全城实行了最高戒严,与此同时,一辆辆的马车奔赴城外,向着灵州的方向赶去。

  太守府内,贾荣将自己的想法完完全全的说与了下首的张立。

  张立喟然长叹道:“主公如今正是在风头浪尖之上,特别是主公雒阳之行,更是触怒了袁太傅,或许在灵州暂避锋芒是最好的选择。”

  “子荣兄就不想着在北地郡当功曹,跟在我的身边子荣的官职只会降不会升。”贾荣嬉笑道。

  张立听完之后,立即变了脸se,声se俱厉的说道:“主公将我当成了什么人,属下虽然不才,却也知道从一而终,即使主公被天下人唾骂,立也会一直跟在主公的身边,虽身死而无悔也。”

  贾荣急忙说道:“子荣兄不要介怀,我只是随便说说的。”

  “以后主公切莫再说这样的话。”张立严肃道。

  贾荣不断的说好话,这才缓和了张立的情绪。..

  有如此忠心之士跟在身边,还有什么奢求呢,贾荣不得不换一种眼光来看大汉的文人,像张立这样的忠贞之士,从一而终,何其多也,只不过自己以前见到的鼠目寸光唯家族利益是图的人太多了,以致对大汉的文人也抱有了一定的偏见。

  汉朝经过了将近两百年的安稳,文化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负有大志,立志报效国家的士子也不在少数。

  大汉的文人,最重名节、声誉,更讲究从一而终;良禽择木而栖,是那些跳槽的士子找的一些借口罢了,四百年泱泱大汉,涌现的人才何其多也,这也造就了三国时代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大时代。

  张立针对贾荣的一系列措施,又给予了几条建议,将贾荣的发布命令中的不到之处进行了补充,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历练,张立已经逐渐展现出胸中的才华,军事不是张立的擅长之处,不过张立的内政才华却是十分牛叉,不愧是颍川学院出来的,以前一直想着通过张立的渠道挖几名颍川学院的学生来,由于事情忙忘记了,这次在灵州安顿下来之后,一定要将此事办妥,人才有了,以后也不愁治地无人管理。

  贾荣相信,大汉朝也会如历史上那样一步步的走向灭亡,从蔡邕的口中,贾荣也得知了汉帝想要变强的心思,病入膏肓的大汉真的还有救吗,汉帝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权谋家、商人,在宦官、外戚、世家之间不断谋取利益,但却不是一个雄韬伟略有远见的君主,就从汉帝放权各州刺史之事上就可以看出,不出几年,汉帝驾崩,幼帝势弱,必将引起灾难,天下之主的位置,太具有诱惑力,谁不想来做一做,包括来自未来世界的贾荣,也想体验一下成为皇帝的感觉。

  一封封的信通过快马传往北地郡各县,这一夜,有心人可以发现,不仅北地郡乱作一遭,连太守府的灯也是彻夜未熄,世家更是紧紧收缩各自的势力,紧闭家门,严格按照巡逻军士的要求,以免引火上身,他们的家主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北地郡即将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自然来自太守府,不过现在还没有得到消息罢了,贾荣可不是什么善茬,惹恼了他,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关键时刻,谁也不想自家的实力受到损失。

  贾荣也想过占据北地郡,不听从汉帝的差遣,但是汉朝的军事力量容不得贾荣这么做,经过了黄巾之乱,羌人之乱之后,汉朝的军事力量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存留下来的士兵都是百战士卒,皇甫嵩、张温等大汉名将更不是一个小小的北地郡所能应付的,大汉的国库空虚不假,但是士卒却不容忽视,这时候乖乖的听从汉帝的命令才是最正确的,做一些小动作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能触动了皇权。

  次ri,北地郡的百姓惊奇的发现,昔ri打铁声不断的匠作坊十分的安静,城内的戒备依旧十分的森严,一辆辆的马车驶向城外,马车上的东西更是被布所遮盖,根本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一道道的布告贴到了北地郡各地,贴布告所用的全是这些普通百姓平ri视为十分珍贵的纸。

  布告上的消息很快的传遍了北地郡,整座城池彻底的轰动了,彻底的沸腾了起来,布告上的消息当然是传达了贾荣即将离开北地郡前往灵州赴任一事,不用说,所有的人瞬间都明白了昨晚为什么城内会有那么大的动静。

  贾荣的离去无异于晴天霹雳,不少的人潸然泪下,贾荣做北地郡太守的时间并不长,但给百姓的印象却是最深的,百姓永远是朴实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便记住了你,特别是贾荣在雪灾来临的时候救的那些百姓,更是难以忘怀贾荣的一番话,还有贾荣亲自拉犁耕地累到在地的场景,往事历历在目。

  更多的百姓则是愤怒的举起了他们的拳头,大有贾荣振臂一呼,从者云集的趋势北地郡的百姓羌人居多,羌汉混血儿更是数不胜数,他们都是一群不安分的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贾荣只能再次出面解释,才将百姓的情绪安稳了下来。

  贾荣的离去的时候,全城的百姓纷纷来到街道的两边,一时间,北地郡的街道变得人满为患,不少的百姓更是端起家中平时不舍得吃的食物送到了军中。

  贾荣没有任何的矫情,全部照单收下,这是百姓沉甸甸的情意。

  贾荣颇为无奈,本想着悄悄离去的,张立却说,贴一个布告更好一些,古代的官员都讲究这一套,贾荣也就依言照办了,谁料造成了眼前的情景,激动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好意思,毕竟这是离百姓而去,同时还将北地郡的匠作坊给拉走了,张立却据理力争说什么要看看百姓对贾荣的归附程度。

  正在前行的贾荣看见几名老者跪在中间,急忙下马,将几位老人一一扶起,苦笑道:“几位老伯这是干什么?”

  一名老者声泪涕下的说道:“没有大人,也就没有了小老儿一家,去年的大雪把小人的房子压塌了,是大人救了老汉。”说完。老汉又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百姓听闻此言,也是忍不住哭泣,北地郡的百姓或多或少都得到过优惠的政策,在贾荣的统治下,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是前所未有的感觉,以前他们都是在浑浑噩噩的过ri子,吃了这顿饭,考虑着下顿饭该怎么办。

  听闻老人的话语,贾荣也是鼻头一酸,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将老人扶起,郑重的说道:“父老乡亲们尽管放心,我还会回来的。”

  其中一名老人拉着贾荣的手哭着说道:“大人的麾下可还缺士兵,我的孙儿已经到了可以入伍的年龄,若是大人不弃,就收下我的孙儿,让他在战场上跟随将军杀敌。”说着将旁边的一个少年拉到了贾荣的旁边。

  在人人逃兵灾的年代,竟然有人主动将孙儿送往军队,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将家里的孩子向贾荣所在的西凉军送,这一刻,所有的西凉军士兵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贾荣拍了拍少年的肩膀笑道:“想加入军队吗?”

  少年沉重的点了点头。

  “大家尽管放心,若是军队需要士兵的话,一定通知你们的,到时你们将士兵送到军中考核。”贾荣大声喊道。

  几名老人相互搀扶着离开了,一路上,气氛变的十分的凝重,百姓一路跟随着贾荣到了城外五里的地方,北地郡的士兵一个个挺直了胸膛,百姓对他们的爱戴就是他们的荣誉,他们的手中还拿着馒头等一干食物。

  不知是谁带头向着贾荣下跪,只见所有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上,场面极其壮观。

  贾荣彻底的被震撼了,眼前的情景让贾荣无法拥用言语形容内心的感觉,这是北地郡所有的百姓对自己的肯定,还没听说哪个官员离职会得到如此隆重的送行场面。

  藏、红票、打赏!喜欢本书的朋友在阅读之余记得收藏一下,断崖感激不尽。

  一三七章:太守大人来了

  贾荣翻身下马,噗通一声,向着百姓的方向跪去,西凉军士兵也跟着他们的主将跪在了地上,两方人就这么僵持着。

  不仅是张立惊呆了,太守府内跟随贾荣前往灵州的寒士也吓了一跳,只见过民跪官,还从未见过哪个官跪过百姓的,不过贾荣的这一跪,却是触动到了他们内心的最深处的一根弦,自发的跪倒在地。

  贾荣跪这些百姓,是因为他们值得跪,士兵跟着下跪,是因为贾荣下跪了,这些所谓的文士下跪,着实超乎了常理,不过想起他们寒士的身份或许就能释然一二。

  这些百姓不跟着贾荣前往灵州是有原因的,他们祖居在北地郡,田园全部在此,即使到了灵州也只会造成负担,何况北地郡去年一下子开出了那么多的荒地,正等着收获呢,不过他们的心却是系在了贾荣的身上,若是贾荣有朝一ri用得着他们,相信他妈呢不会做任何的推辞。

  地球不会离了谁就会不转,贾荣离去之后,这些百姓该怎么生活依旧怎么生活,只是那个身影却牢牢的记在了他们的心中,北地郡处于和羌人交界的地方,民风彪悍,这里的百姓也是最具血xing,最勇于反抗的,他们不像中原的百姓,即使被压迫剥削的再厉害,最多选择离开家园流落他乡,但边郡的百姓却不然,就像羌人叛乱,忍受不了大汉的官员,羌人就会那起战刀起来反抗。

  得知贾荣离任的消息,北地郡四大世家表现的十分高兴,贾荣说到底不是世家中人,而且贾荣在任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向着百姓,碍于其威势,世家敢怒不敢言,如今贾荣离去,料想前来赴任的必将是世家中的子弟,到那时,就是他们这些世家崛起的时候了,不过前面借与贾荣的粮食却是亏了,不过贾荣离开了北地郡,那么这里的粮价也就不会由贾荣来掌控了,这样一来,损失的就能补上来了。

  不知贾荣从哪里弄来的傻商人,愣是把粮价一降再降,压倒了极低的水平,偏偏那些商人就如同傻子一样,好像钱在他们的眼中就不算什么,这也导致世家的一大来源直接受到了损失,多次交涉人家根本不买账,明面上世家不敢说什么,背地里却是恨不得贾荣早ri死去。

  贾荣走了,设在北地郡的粮米行也失去了保障,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抗不过世家的压力,只能将粮价降了下来,一时间引的民怨载道,只有当好人离去了,人们才会想起他的好,想着贾荣在北地郡时,北地郡的粮价一直很低,这一刻,百姓也明白了一些事。

  张绣带领五百骑兵留在了北地郡,负责北地郡的巡守。

  当袁滂带着圣命大张旗鼓的来到北地郡的时候,没有一名百姓出来迎接,连太守府的官员也没有露面,只有张绣带领着五百名骑兵和几十名世家中人在城外迎接。

  袁滂这一路上听到的吹捧不计其数,此时的他代表的就是袁家,完全是走到哪吃到哪,这也使得袁滂有些轻飘飘的感觉,与羌人作战时的失败也完全遗忘,自己就是一个常胜将军,大汉朝的栋梁,此去北地郡是保卫大汉的疆土。

  “原北地郡太守贾荣何在?”袁滂在战马上趾高气昂的问道,既然成了常胜将军,袁滂也理所当然的学会了骑马,不过马术却是不敢恭维,长时间处在宫中养尊处优,让袁滂的身材有些臃肿,反倒像是一名福将。

  王古越众拜道:“原北地郡太守贾荣已经前往灵州赴任。”

  袁滂的脸se不断的变换着,未接圣旨而擅离治地,袁滂大可以以此名义上奏汉帝治贾荣的罪名,不过他却不想这么做,北地郡的情况不同于其他地方,地处边郡,随时都有可能会有羌人来犯,袁滂想得到的是贾荣手中的军队,只要军队在手,贾荣要死要活就不是他要cao心的了,而今乍闻王古说贾荣已经前往灵州赴任,袁滂有些慌神了。

  “你们身后的骑兵是怎么回事?”看着王古身后的骑兵,袁滂的心安稳下来不少,从这些骑兵的外表上不难看出,这是一支强悍的部队,最重要的是这是骑兵队伍。

  张绣在战马上拱手拜道:“卑职乃是西凉军贾荣贾将军部下,奉命在此等候大人到来。”

  袁滂笑道:“如此甚好,即ri起这些骑兵编到我麾下,你来担任骑兵的统领。”

  “贾将军临行前交代过,待大人兵马一到,卑职立即带兵返回灵州。”张绣根本没有下马的意思。

  “大胆,我家大人乃是北地郡的太守,料想一个小小的灵州县令也敢妄称将军,我家大人是看得起你们,才让你们留在北地郡。”袁滂身后一名将领出言呵斥道。

  张绣只是淡淡的瞥了那名将一言,将目光投向他处,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将领如何受得了张绣如此挑唆,他们是来自京师雒阳的“jing兵”,一路上受到的夸赞不计其数,何曾受过这样的轻视,举起手中的兵器,猛拍战马向张绣冲来,袁滂想要出声制止已是晚了半分。

  只见张绣提起亮银枪,仅仅三合,将那名将领从马上击落,而张绣的枪尖距离那名将领的脖子只有寸许,张绣身后的骑兵发出一阵嗷嗷声。

  袁滂急忙说道:“小将军手下留人。”

  张绣收起亮银枪,回到了队伍之中,五百骑兵也全体戒备,仇视的看着对面那支大约一千多人的队伍。

  “只要将军愿意留下来,你就是城内的大将,本太守手下的士兵也全部归你管理。”看到张绣高超的武艺,袁滂抛出了重码。

  张绣抱拳说道:“大人的好意,张绣心领了,告辞。”

  五百骑兵向着灵州的方向赶去,只留下漫天的灰尘。

  “如此一员大将,却是可惜了。”袁滂叹息道。

  一名将领拜道:“大人是北地郡的太守,为什么不强行制止他们留下呢,何况而今灵州的贾荣只是大人麾下的一员,只要大人一个命令,贾荣又岂会不从。”

  袁滂得意的抚须笑道:“此言甚是,此言甚是。”

  “你们是什么人?”袁滂终于注意到了几十名世家中人。

  王古越众拜道:“启禀大人,小人是王家的家主王古。”随后,王古又将其他三个世家的家主以及一些优秀的族中后辈介绍给了袁滂。

  袁滂大笑道:“很好,随我一起进城。”

  即使没有百姓载道欢迎,袁滂依旧是十分的高兴,因为他压根没注意到这些。

  看着空荡荡的太守府,袁滂问道:“太守府的其他官员呢?”按理说,即使贾荣将城内的军队带走,也不可能将官员带走,那些官员也不会跟着离开,毕竟贾荣是降职。

  王古拜道:“贾荣离去的时候,太守府的官员也跟着离开了。”

  袁滂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明天将你们族中的优秀后辈送到太守府来。”

  袁滂的话就如同一剂定心针,让世家彻底的放下心来,世家很担心下一任太守依旧如贾荣那般不将世家放在眼中。

  看着空荡荡的北地郡太守府,袁滂转身说道:“明天将你们这些世家的优秀子弟送来太守府。”

  四名家主整齐拜道:“大人英明。”袁滂的话如同一剂定心针,让这些世家彻底的放下心来。

  袁滂身为世家中人,对世家更是不疑有他。

  “你们都下去,本太守要休息了。”

  贾荣未接圣命擅自离开治地,袁滂可以直接上奏圣上,治他的罪名,袁滂之所以不追究贾荣,主要是因为兵权在贾荣的手上,等到贾荣手中的兵权被逐渐的剥夺,也就是袁滂整治贾荣的时候。

  袁滂对贾荣没有恶感,相反以前与羌人作战的时候二人还有过交往,不过袁术在袁滂上任的时候一再叮嘱一定要将贾荣除掉,袁滂并不是袁家的嫡系,对于袁术这个未来的家主自然是要尽量满足。

  在袁滂看来,当北地郡的太守比在朝中做执金吾要来的更加的舒坦,在朝中是自己照顾别人,一不小心就会引火上身,而在北地郡则不然,他袁滂就是大爷,就是土皇帝;而且在边郡容易获得功劳,升起官来更加的快。

  沿途各地官员的吹捧下,让袁滂更是对战争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这次袁滂上任带领士兵一千人,其中五百名是汉帝派遣的士卒,另五百名是本家的私兵,这些士兵根本不够看的,于是一道道的征兵令传到了北地郡各县。

  猛然间,袁滂想起了什么,也不再休息,急匆匆的赶到了府外。

  看着空空如也的仓库,袁滂大怒道:“贾荣小儿,欺我太甚。”那些世家巴不得看贾荣与袁滂斗起来呢,又怎么会出言解释其实北地郡的仓库一直是空的呢。

  北地郡各县的官员被贾荣强制留在各地,若是官员一走,势必会造成当地的动乱,既然打着为了百姓的旗号,就应该设身处地的为百姓考虑,各县的官员毫无例外的全是寒士,而今的寒士虽然很少,只有瘸子里面挑将军,只要稍微有才能的就会得到重用,按照后世的话说就是经验最重要,而且各县也留下了人数不一的军队。

  藏了,喜欢本书的朋友记得收藏一下,断崖感激不尽。

  一三八章:特种兵(一)

  北地郡各县的官员被贾荣强制留在各地,若是官员一走,势必会造成当地的动乱,既然打着为了百姓的旗号,就应该设身处地的为百姓考虑,各县的官员毫无例外的全是寒士,而今的寒士虽然很少,只有瘸子里面挑将军,稍微有才能的就会得到重用,县级的官员就这样一个个在贾荣的手下产生。

  按照后世的话说就是经验最重要,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相信这些县令就会成为一个有经验的人士,同时在各县也留下了人数不一的军队。

  各县的士兵百分之八十全部集结到了北地郡,各县的士兵实行的却不是北地郡的方阵,他们的县令并不走,不像是郡城,那是新的太守大人到了,贾荣没地方放了,这才将士卒全部带走。

  北地郡的其他县仍旧没有变动,只是贾荣让统兵将领将大部分的士兵带往灵州,这样一来就不会存在什么抉择问题,此时的灵州俨然成了北地郡新的治所;灵州的兵力达到了空前鼎盛的局面,三千八百人,其中骑兵三千人,陷阵营八百人,其余的士卒被留到了各县,能被带到灵州的士兵都是贾荣麾下的jing锐。

  粮食的方面也不用贾荣cao心,糜竺会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来,战马在中原可是稀有物品,而贾荣暂时也只能选择和他合作。

  由于灵州的校场很小,所以贾荣将所有的士兵带到了野外进行训练,贾荣训练士兵的方式并不是局限于拿着武器哼哼哈嘿一通挥舞,那样的话只能称之为打磨力气,贾荣要求士兵必须学会配合,双拳难敌四手,战场上又有多少像吕赵马关张那样的猛将呢,百分之九十九的还是正常人。

  贾荣经常训练他们的实战能力,就像后世部队的演练,经常是一方部队扮演红方,另一方扮演蓝方,进行交战,两方的兵力大抵相当,骑兵步兵不一而足,目的就是取得胜利,不论采取什么手段;两方的主将也是不定期的更换,培养每一名将领duli领兵的能力,而今的西凉军正在走jing兵强将的路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贾荣感到士兵缺乏一种什么,具体的贾荣也说不上来。

  北地郡的新任太守贾荣也已经得知,并且袁滂还亲自写书让贾荣前往郡城一聚,贾荣自然明白袁滂的用意,无非就是打军队的主意,直接选择无视。

  灵州县小,事务不是那么的繁多,灵州的匠作坊也小了很多,足够使用就行,匠作坊的看守依旧是十分的森严,不容许任何人靠近,同时贾荣也开始着手对士兵的管理,内政上的问题一律交给了张立李尚等人。

  按照部队的实力,贾荣将军队严格的分为三等,上等兵、中等兵和下等兵,实力不行而又不懂得的配合的只能成为西凉军的下等兵,负责平时城内的巡守,类似jing察,中等兵负责守城,上等兵负责野外交战,严格的对士兵的实力进行划分,在军饷上,没有做太过苛刻的划分,即使上等兵得到的军饷多一些,也只是比下等兵多一点。

  想成为西凉军的上等兵就要经过重重的考验,不合格的话,即使是一名百人将也会被无情的赐予下等兵的称号,若是统兵能力再不行的话,更会被残酷的剥削百人将的称号,当这一套方案经过重重的传递,到达底层士兵的耳中后,再一次引发了士兵的训练热chao。

  同为士兵,谁也不想在ri常的生活中低人一等在军饷上比别人少,即使是少那么一点点,更不想成为只能巡守城池的下等兵,贾荣的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是深刻的印在他们的脑海,时刻激励着他们。

  身为一个现代军人,更加明白特种兵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贾荣也将训练特种兵的事宜放上的台面,他没进过特种部队,但是对特种部队的训练方法还是有所耳闻的,自己这个半吊子教官足以让选出来的士兵成为古代的特种兵。

  灵州所有的事情都在正常的运转着,治地小了,却是更加容易的管理,即使百姓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很快的得到解决,一时间,灵州的治安为之一静,主要是因为有贾荣在灵州坐镇,贾荣平定四周的贼寇,声明外传,可以说,只要北地郡有贾荣,就没有马贼之流前来作乱,那些盗贼鼠也不敢在灵州城扎根,万一哪一天贾荣心血来chao带领士兵来个扫荡,倒霉的就是他们,灵州城内的百姓可以用夜不闭户来形容,相信路不拾遗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得到实现。

  三ri后,灵州进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军事选拔,所谓的军事选拔就是将士兵进行等级划分,是上等兵还是下等兵,几ri过后就会知晓。

  所有的士兵自然是卯足了劲儿的向着上等兵努力,上等兵代表的是一种荣誉,除了统兵将领,其余的士兵都需要参加。

  上等兵,是西凉军中最jing锐的士兵,他们不仅要个人的武艺高超,还要具有士兵之间的配合能力,贾荣考核士兵的配合能力很简单,就是接力比赛还有爬高墙,至于战场上的配合,平时他们演练的不知道有多少了,贾荣要的是那种迅速的配合,即使是几名陌生的士兵组合在一起。

  考核的项目很多,贾荣的目的就是让每一名士兵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而后努力的发展特长,不仅士兵考核,军队的将领也要进行考察,表现好的将领直接提拔,规则是将领带着本部的人马与令一部人马进行演练,最后生存的士兵多就是胜利,贾荣不要求军队中的将领能对一场战争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将领却要掌握战场的应变和统御,也就是实战经验。

  士兵的选拔完全按照制度进行,三千八百名士兵经过五ri的选拔之后,有一千余名士兵成了西凉军的上等兵,一千五百余名中等兵,一千二百余名下等兵,军队的总体情况还是很好的。

  所有的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皆登记在册,同时士兵的服饰也会有所不同,衣服上的标志会让士兵轻易的认出各自的等级,选拔完毕后,所有的士兵回到了原本的队伍。

  那些上等兵分明能感觉到旁人传来的羡慕的目光,衣服上的标志就是他们获得的荣誉,就是他们的将军对他们的肯定。

  贾荣在选拔完毕后宣布,以后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选拔,即使上次被选为上等兵,也有可能在下次被评为下等兵,要的就是让士兵不停的训练。

  与此同时,特种兵的选拔开始了,一千余名上等兵全部得到通知,徒步跑到城外五里的小山坡集合。

  早已在此等候的贾荣看着那些气喘吁吁的士兵笑道:“难道你们平时早晨的跑步没有参加吗?”

  士兵的脸登时变的通红,听说是贾荣有命令前往城外五里的小山坡,这些士兵自然是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