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严酷的条件,一夜未睡,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发起冲锋,声势十足。
前军迅速败退,关羽顿时焦急了起来,他看的出来,这一次西凉军是动真格的了,急忙命令重步兵上前,希望能够暂时的压制西凉军。
骑兵并没有给重步兵什么机会,在姜羽的命令下,骑兵迅速的避开重步兵,攻向步兵之中薄弱的环节。
战斗足足持续了五个时辰,骑兵表现出来足够的耐心,而步兵在连番的煎熬之下早就丧失了锐气,关羽灰溜溜的带领着兵马向南郡的方向撤退,一路上姜羽不停的带兵厮杀,只将关羽的队伍杀的是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清点损失之后,姜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阴历的笑容,经过这一战之后,关羽将会不敢支援襄阳。
两万关羽援军被三千骑兵击溃的消息,通过西凉军,迅速的传遍了城内,一些世家也开始思量身后之事,关羽是刘备的兄弟,这种危机的时刻,自然会带兵救援,却在路上被三千骑兵击溃,襄阳还会有人前来救援吗?
许多世家开始对刘备不看好,不过碍于刘备在城内的监视十分严格,只能将小心思暂时隐藏起来,一面惹祸上身。
诸葛亮白净的脸上露出怒色“不是明令,任何人不许支援襄阳吗?”
“孔明,二弟也是担心襄阳的安危。”刘备上前道,对于关羽支援襄阳,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换做是张飞的话,恐怕早就嗷嗷叫的杀了过来。
“唉。”诸葛亮长叹一声,不做言语,这三兄弟之间的感情笃厚,不知是幸运还是灾祸呢,关羽的支援看似没有任何的问题,却给其他地方的守军一个警钟,说不定他们的城池外面就有西凉军的骑兵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在这样的压力下,就算是襄阳之战到最后的关头,也不会有人敢于支援,诸葛亮之所以让他们按兵不动,就是为了给西凉军最后一击。
如今看来,襄阳除了固守之外,似乎已经没有了第二条道路。
诸葛亮细目打量着攻城的西凉军,突然,不远处的数十名士兵引起了他的注意,主要是西凉军用于攻打城墙的士兵,皆是身着铠甲,而这些人,却是身着简单的衣衫,行动迅速,就连手中的武器,也有些诡异,甚至这个时候,西凉军攻城的士兵,也变得稀少起来,仔细观察下,发现中军聚集了大约两千名士兵。
“西凉军这是要干什么?”诸葛亮低声道:“莫非?”
“火油准备。”诸葛亮急忙下令道。
数十名身着黑色衣衫的士兵,在大部队的接应下,很快就靠近了城门处,挥舞着手中的铲子,不断在坚固的地面上带起朵朵的尘土,做起这种事情,他们已经是游刃有余,在精密研制下,这些用于炸开城门的士兵,甚至不需要牺牲,就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一罐罐的火油从天而降,将城门的周围,迅速包围了起来,在城墙上,这里是死角,不可能做到观察,诸葛亮也不明白城门处的士兵正在干什么,直觉告诉他,这些士兵不简单,只能用火油将他们逼出来。
“火箭。”在诸葛亮的命令下,一支支的火箭,射向了城门的方向。
滔天的火焰燃起,黄忠的眼神陡然一紧,这个时候正是士兵运作的关键时期,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仅意味着城门无法炸开,就连这些士兵的性命也堪忧。
“轰轰轰”接连三声爆炸,让城门上的诸葛亮有些不稳,面色有些惨白的看了一眼城外的军队,急忙道:“去城门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包炸药,对城门并没有造成大的破坏,在火油的攻势下,炸药先后爆炸,数十名黑衣人也葬身在了炸药的威力中。
“撤兵!”黄忠冷声道,今日的攻城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之前的攻城就是为了麻痹城上的守军,没想到竟然被守军轻易的破解,这对于西凉军来说,不易于当面一个大耳光。
通过望远镜,看到面色惨白的诸葛亮,黄忠的眼神陡然一厉,冷哼道:“来日必将襄阳攻破。”
回去之后,黄忠和手下的将领商谈到了半夜,今日的损失,让所有的将领都有些沉默,向来所向无敌的炸药,竟然出现了意外,而这个意外正是守军释放的火油,难道火油是炸药的克星。
“诸位,守军这次能够巧合之下,破解炸药,想必是早有准备,负责炸开城门的士兵,手中的武器,过于明显,而且他们的装扮和西凉军有着太多的不同,应当从这方面思考问题。”郭嘉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场的众人都不是糊涂人,明白这一点之后,开始思量对策,炸开城门的士兵,最关键的就是将城门以最快的速度炸开,之前攻取城门的时候也是这般。
“郭大人的意思,莫非是要他们穿上正常士兵的服装,而后炸开城门?”黄忠道。
“正是,不仅如此,以后每当攻打襄阳的时候,将军都要派遣士兵前往城门处。”郭嘉道。
次日,西凉军重整旗鼓,再次开始了攻势。
不仅是西凉军,昨晚诸葛亮回去之后也总结出了西凉军炸开城门士兵的一些特点,吩咐手下的将领,着重观察这些士兵的动静,一旦发现,立即就向城门处投火油。
炸药的声势,让守军将领彻底的震撼,一个个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西凉军,经过昨日的失败之后,西凉军中没有再出现那种士兵。
“军师,刚刚有士兵前往城门处。”一名眼尖的将领,急忙将情况汇报了上来。
诸葛亮显然也被昨天的炸药震得不轻,闻言急忙下令道:“用火油。”
火油刚刚倾泻而下,早有准备的士兵,急忙撤了出来,反倒是帮助守军点燃了火油。
看到这种情况,诸葛亮的脸色顿时拉了下来,明摆着是西凉军玩了他们一把。
“仔细观察西凉军。”诸葛亮留下这么一句话,转身离去。
“将军,这是城中世家通过暗杀传来的信件,请将军过目。”
黄忠粗略的看了一眼之后道:“去将郭大人请来。”
郭嘉接过黄忠递来的信件,仔细的看了一遍之后说道:“将军,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哦,此言何意?”黄忠知道郭嘉向来都是有很多的手段。
六八二章:襄阳破(上)
“将军,不出所料的话,这些世家肯定没有作为,以诸葛亮的手段和城中的兵力,足以在很快的速度内将他们镇压。”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趁机将城门炸开,这些日子里,诸葛亮加强了对城门的防守,即使是夜晚,也休想靠近城门,更不用提炸开城门了。”郭嘉继续说道:“世家在城内闹事,短时间内,肯定会让襄阳变得大乱,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未尝没有将城门炸开的把握。”
“可是襄阳比之江陵的城门更加的坚固,需要一次将所有的炸药投入,希望能够将城门炸开吧。”郭嘉道。
黄忠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一件世家闹事被郭嘉这么一分析,反倒是成为了西凉军攻取襄阳的时机,一次将所有的炸药放进去,黄忠也有些下不定决心,毕竟徐晃这次带来的炸药只有十个,像这种武器,西凉军也不能做到大量的拥有,可以说,每一个炸药,都是牺牲了很多优秀匠人的性命才换来的。
“让周泰和蔡家也动一动,要做就要做大的。”黄忠冷声道。
郭嘉神情微微凝滞,自己这个计策如果不能成功,不会耽误城中的其他行动,而黄忠三言两语,已经将这次行动变成了毕其功于一役。
“将军决定了?”郭嘉低声问道。
“嗯,传令,三军做好准备,一千重骑兵开路,而后重步兵进城,务必将襄阳攻取,城内的守军一个也别想逃走,他们将六座城门封死,就让他们体会一下自己的愚蠢。”
黄忠的密函传到李莹的手上之后,两姐妹伙同十几名暗杀士兵,迅速的展开了行动。
“蔡大人,这是黄将军下达的行动命令。”李莹毕恭毕敬的将信件递到了蔡瑁的手上,任何西凉军的将领都不敢忽视蔡瑁,谁让人家有个好妹妹在皇宫内呢。
“哦,没想到黄将军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没问题,蔡家一定鼎力相助。”蔡瑁道。
“还请蔡大人下达完命令之后,跟随我离开。”李莹道,这才是她来蔡瑁府邸的用意。
与此同时,李玉也见到了周泰。
白日的襄阳,依旧是那样,西凉军没有放弃继续攻打城池,投入的兵力较之以往好像更多了一些,每次井阑靠近城墙的时候,总会引起阵阵的慌乱,这样的压力下,刘备和诸葛亮以及张飞出现在了城上,不明白为何西凉军会加强进攻的力度。
六座城门,均有专门负责的将领,只要有士兵敢于靠近城门,就立即投下火油,不计损失。
攻城之战,足足持续了一日。
深夜,万籁俱寂的襄阳城内突然燃起了滔天的火焰,各种声音亦是接踪而至,响彻襄阳,诸葛亮和刘备在第一时间内醒了过来,听到士兵回报的消息之后,刘备的脸上露出一抹厉色,冷声道:“既然这些世家不识抬举,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主公,小心蔡家。”诸葛亮提醒道。
城中世家有问题,这点刘备和诸葛亮早就有了察觉,在世家们刚刚闹事的时候,所有的消息就立即传到了刘备的府邸。
城中的军队迅速调集起来,向着城内的各个方向而去,以图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这些闹事的人全部平定,诸葛亮和刘备敢肯定,这些人定然和城外的西凉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城门的防守变得更加的严密,看着漆黑的城外,不少守将暗自松了口气,照目前的局势来看,起码西凉军并没有行兵攻打的意思,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城中的动乱就会平定。
诸葛亮准备的很充分,距离各个出事地点最近的军队,迅速到达,开始平复叛乱。
刚刚出头的都是小世家,甚至他们的家主都不在其中。
“大人,蔡瑁不见了。”
诸葛亮大惊,问道:“什么时候?”
“就在刚刚,府中的丫鬟发现蔡瑁不见了。”
“传令,让张将军带领一千骑兵做好准备。”诸葛亮下令道,蔡瑁的突然消失,让他的内心泛起不安,蔡瑁一直是在府中老老实实,除了那一次蒯良前往之外,没有任何的异常。
蒯家动了,不同于小世家的打闹,蒯家直接调动的私兵就有一千多人,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城中的军队,也很难及时的做到支援。
蒯家刚刚行动不久,蔡家也动了起来,和蒯家有着遥相呼应的态势,张飞带领大军,急速的来到蒯家的位置,开始了血腥的屠杀,一千余名蒯家的私兵,如何能与张飞手中的骑兵抗衡,不一会便死伤大片,蒯良除了最初露过一面之后,明知的躲藏了起来。
城内不断有叛乱传来,让诸葛亮的神色愈发的凝重,他有一种感觉,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严令看守城门的守军,不许擅离职守,但有靠近城墙者,杀无赦。”
“诺。”士兵急匆匆离去。
蔡瑁和蒯良的接连叛乱,诸葛亮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而今最担忧的莫过于西凉军趁机攻打襄阳,此时的襄阳是一个死城,不仅是诸葛亮明白这一点,相信城中的世家更为清楚,论实力,他们远远不能和守军相提并论,唯一的希望恐怕就是城外的西凉军能够及时的给予援手。
周泰手中的兵力大约有三千人,他只是挑选了五百名最为信任的士兵,前往南城门处,西凉军接连攻打的目标也正是南城门,他明白自己的行动,将关乎着襄阳最后的生死存亡。
周泰刚刚接近南城门,就遇到了巡逻的士兵,城中的动乱,丝毫没有影响到城墙的防守,相比以往,他们的防守似乎变得更为的严密。
“让张太来见我。”周泰上去就将看守南城门的主要将领提了出来。
巡逻士兵虽然不认识周泰,也明白城中正在危急的关头,说不定人家是奉命前来把守城池的,说了一声稍待之后留下数十名士兵,急忙向城门的方向而去。
西凉军攻打城池,防守最为严密的乃是城门,无论是城门的上方还是下方,都有大量的士兵镇守。
“张将军,有一名将领求见,正在城门不远处。”
张太见到周泰之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慌,下令道:“加强巡逻的力度。”
士兵走后,张太迎向周泰。
数十道黑影,迅速的接近了城门,在城门下开始了工作。
“将军,下方有动静,要不要将火油扔下去。”副将急忙赶到张太身边说道。
“什么?”张太故作惊讶道:“城门下有动静,抓紧时间带我前去。”
临行前,给了周泰一个眼神,诸葛亮对于城门的防守十分重视,就是张太,也不是看守城门的主要将领之一。
张太装模作样的听了一会之后,笑道:“李将军是太紧张了,分明是城内传来的动静罢了,吩咐士兵们严密把守,一旦有情况立即汇报。”
“将军,城门......”副将再次说道。
“做好你分内的事情,其他不该管的不要管,跟我来。”
张太的掩护,只是短时间的,很快就有其他的将领听到的消息,前来南城门处,全部被张太拦了下来。
“南城门有动静,为何不使用火油?”一名将领上来就呵斥道。
“你算什么东西,难道本将军做事,还要你来指手画脚,防守好你的区域就是了。”
“张太,我告诉你,军师临走之前,严令我们一定要把守好城门,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莫非是你向通敌?”
张太猛然拔出腰间的佩剑,毫不犹豫的斩向了那名将领,大声喝道:“此人通敌,已经被我杀死。”
场中的其他人,就算是反应再迟钝,也明白是张太有问题,向着张太的方向缓缓走来,右手已经摸向了腰间的佩剑,张太在军中威名颇大,武艺高强。
“张太通敌卖国,诸位将士一起上前,将他杀死。”一名将领大声喝道。
周泰早已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负责火油的士兵控制住,分出三百士兵,支援张太。
镇守城墙的将士,此时正处于紧绷状态,听到这样的大喝和南城门附近传来的动静,带领手中的士兵向着南城门的方向而去。
周泰手中的五百名士兵乃是忠心耿耿之辈,只听从周泰的命令,杀向襄阳的守军也是毫不手软。
张太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威力,暗中倾向于他的不在少数,双方人马,打的是如火如荼。
城中的叛乱渐渐被平息,刘备得到南城门的事情之后,立即带领一千名士兵,亲自前往。
等到刘备接近南城门的时候,只听见轰轰轰之声不绝于耳,一次投入七包炸药,就算是襄阳的城门再坚固,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坍塌了一大片。
听到士兵汇报的情况,黄忠不得不立即改变策略,让重步兵上前。
闻讯而来的襄阳守军越来越多,紧紧的守护着南城门,刘备亲自督战。
周泰趁机大吼道:“西凉军已经进城,罪魁祸首乃是刘备,只要将他杀死,其余人均没有过错,西凉军既往不咎。”
六八三章:襄阳破(下)
许多将领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当日城内的劝降信,忠诚于刘备的将士不在少数,依旧在苦苦支撑,但是处于观望的将士也不在少数。
压力陡然一轻,周泰带领士兵,以蛮横的姿态,杀向了刘备军。
伴随着重步兵的进城和越来越多西凉军闯入城内,刘备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城中此时正处于混乱的状态,世家的叛乱明面上被清理,实际上投入叛乱的私兵很少,他们在等待着西凉军进城,从而给刘备致命一击。
张飞大声道:“大哥,速速撤退,不可久留。”
刘备在这一刻,心如死灰,多年来东奔西走,似乎整个天下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处,投靠曹操,他拉不下来那个脸,可以说,以后整个天下,将会失去他争雄称霸的资格,而光复汉室,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重骑兵进城了,他们的使命是迅速将襄阳的六座城门全部控制住,不让一名敌军走脱,黄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将刘备还有襄阳的官员一网打尽,彻底抹灭刘备在襄阳的势力。
经过一夜的厮杀,早起的百姓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血迹和尸体,断臂残肢随处可见,不少百姓见到这一幕,立即躲回家中。
“将军,没有找到刘备。”
听到这样的消息,黄忠神色不是那么的好看,突袭襄阳,此时六座城门,全部被严加看守,而诸葛亮和刘备张飞三人却是不翼而飞。
“继续搜查,务必将三人找出来。”黄忠道。
“将军,士兵对襄阳并不是很熟悉,不若调动百姓。”郭嘉建议道。
西凉军进城之后,并没有扰民,反而是开始恢复城中正常的秩序,与此同时,一匹匹快马,沿着街道,一边疾驰,一边大吼“抓到刘备诸葛亮和张飞者,赏千金,提供消息者赏百金。”
穷苦的百姓,一辈子也没有见到百金和千金,但是刘备和诸葛亮他们不知道是何人。
“张飞?”一名百姓嘀咕道:“莫非是张三将军?”
诸葛亮和刘备在百姓之间很少露面,张飞百姓却认识,那个长的五大三粗,嗓门如同铜锣一般的人物,给人的印象很深。
得知进城的是西凉军之后,不少百姓反而放心了不少,西凉军的一些政策,他们早已知晓,即使刘备在襄阳乃至荆州广施仁义,也难以改变他们内心向西凉军倾斜的事实。
在百姓和士兵的大力搜索下,一名百姓提供了张飞的行径,在牺牲了十几名士兵之后,这名刘备手中的绝世猛将,也成为了俘虏。
和张飞在一起的刘备和诸葛亮,亦是没能够幸免。
听到三人落网的消息之后,黄忠长舒了一口气,有三人在手上,荆州唾手可得,只需要一道命令,就能轻易的得到一座座城池。
由于襄阳的城门紧闭,城上依旧是高树刘备军大旗,外人看来,襄阳依旧是属于刘备的。
仨人被俘虏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其他守将的耳中,出乎预料的是,其他地方的守将得知前来的是西凉军,竟然没有产生抵触情绪,在西凉军说出条件之后,十分坦然的将城门打开。
荆州除了南郡之外,全部落入了西凉军手中,就连一代枭雄刘备,也成为了俘虏。
刘琮在蔡瑁的劝导下,选择了投降,和刘璋的待遇一样,前往雒阳安居,更多还是监视的意思,和刘璋比起来,这个刘琮的危害要更小。
更何况还有蔡瑁这层关系,贾荣并不害怕刘琮会惹事。
看到襄阳城内的皇宫,黄忠不满的撇了撇嘴道:“就这样还能称之为皇宫。”
襄阳的皇宫,相比于雒阳,十分简陋,甚至皇宫外,还护城河都没有,这也是西凉军为什么能够迅速将整个城内平定的原因,如果和雒阳的皇宫一般规模,攻打起来,最低需要数万兵马才能完成。
刘备和诸葛亮张飞三人,暂时关押在城内,有士兵严加看守。
失去了襄阳,成为阶下囚,刘备一夜之间变得苍老了很多,以往的雄途大志,也将伴随着这次俘虏成为云烟,他了解贾荣的手段,肯定不会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
关羽彻底震怒了,不顾周仓的劝阻,带领城中仅剩的两万名士兵,向着襄阳的方向而来,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将张飞还有刘备就出来,这么多年了,三人同生共死,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自从跟随刘备到现在,关羽从来没有后悔过,丝毫没有认为刘备不配做大哥之类的,可谓是尽职尽责,不管刘备如何选择,始终不离不弃。
关羽刚刚出城,就被姜羽再次盯上了,而今荆州几乎归属于凉国,而关羽是个顽固分子,镇守南郡是一个极大的麻烦,自己出城,就免去了很多手段。
暴怒的关羽,不顾一切的带领士兵,杀向骑兵,直到浑身浴血,手下的将士所剩无几,仰天大吼,数百士兵低下了头颅,方才一战,很多士兵选择了逃走,跟随在关羽的身边,已经让他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随着关羽的败亡和刘备张飞诸葛亮的被擒,荆州彻底平定。
凉国皇宫内,文武百官歌功颂德,喜气洋洋。
贾荣心情大好,赏赐攻打荆州的将士很多财帛,治理地方的官员也迅速到位。
蔡家举家迁移到了雒阳,在城内,贾荣为他们准备了一栋豪宅,蔡瑁如今的身份是皇亲国戚,自然不能寒酸,而且蔡瑁也是荆州的代表,蒯家当初的投靠和许多世家在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才是加剧刘备败亡的因素。
看到被关在小黑屋内的诸葛亮,贾荣心中畅快无比,忍住想要大笑的冲动。
“孔明先生,久闻大名啊。”贾荣道。
“呵呵,贾荣,你不过是汉朝的叛逆罢了,面对天下,竟然不感觉到羞愧。”诸葛亮毫不犹豫的反击道。
“面对天下羞愧?汉朝叛逆?”贾荣笑道:“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秦国无德,天下群雄揭竿而起,刘邦何曾不是得到秦国的天下,难道之前他就不是秦国的臣子?”
“只要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什么狗屁皇室,都是一句空话罢了,天下稳定,才是大势所趋,以孔明先生的才能,难道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朕自起兵以来善待百姓,才有了精锐的将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为舟百姓之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口中的大义而死,是为不知,孔明先生才高八斗,当思为百姓办一点事情,什么时候想明白了,让门口的士兵传话。”贾荣留下这句话,走了出去。
诸葛亮刚刚听到贾荣的话之后,感觉荒谬之极,仔细思考一番之后,发现汉朝之所以这么快就将四百年基业毁于一旦,乃是因为百姓之故,和当年的秦朝何其相似。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诸葛亮第一次感觉到这句话是那么的富有哲理。
刘备和张飞,贾荣压根就打算去劝,这两个人是不折不扣的顽固分子,放过他们,就是为自己增添麻烦。
开元三年,老天爷似乎不那么的配合,出现了罕有的旱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受灾的地方开仓赈灾,就连商人,也捐出了许多的钱粮,随后又经历了雪灾,凉州并州许多百姓因为房屋倒塌没有住处,也被及时的解决。
相对来说,曹军治下就不是那么安稳了,一则曹操没有足够的实力救援百姓,此时他手中有兖州青州徐州三州之地,却要养活着将近三十万的军队,军队的庞大,只好加重赋税,灾年亦是未能幸免,即使有着屯田军支撑,也不能挽回局势,所幸凉国境内受灾情况更为严重,让曹军有了少许喘息的机会。
曹军治下许多百姓,听闻凉国的政策好,纷纷前往,被曹操以强横的手段留了下来,没有百姓做支撑,就不可能养活庞大的军队,战场上损失的士兵也不能及时得到补充。
被逼无奈的百姓,揭竿而起,落草为寇,不计其数,曹操忙的是焦头烂额,纵使手中有很多谋士相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一味的派遣士兵镇压。
曹操也借鉴凉国的政策,提出让商人募捐,看着募捐上来可怜的米粮,曹操愤怒不已,难道凉国能做成的事情,到了他这里就这样的艰难。
灾年的年份,凉国征兵了,仅仅一年的时间,军队的人数扩充到了四十万,这种增长速度十分的惊人,之前凉国所有的士兵加到一起,不过只有二十多万,一年之内增兵十几万,这样的事情,在诸侯中还没有先例。
不同于诸侯的士兵,四十万兵马,有三十万是常备军,只要有战事,随时就能开赴战场,其中有十万人驻守雒阳,拱卫京师的安全。
诸葛亮投降了,在看完贾荣命人送来的西凉军军制和凉国的官员制度以及政策之后,诸葛亮考虑了整整三天,最后选择了投降,从一个小县令做起。
六八四章:俘虏刘备
刘备听说这件事之后,依旧是保持着沉默,贾荣已经决定将刘备放出,不过这种放出,也没有取消对他的监禁,只要他有任何的动作,立即就会有相关人员前来寻找麻烦,昔日纵横天下拥有偌大名声的刘备,只能在雒阳城内小心翼翼的生活着,诸葛亮的投靠,他没有任何的怨言,在他看来,诸葛亮是大才之士,不应该默默无闻的死去,更应该名流千古,如果没有自己当初三顾茅庐,或许诸葛亮的生命轨迹又是另外的途径。
开元四年到开元五年,诸侯都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商人的活动十分频繁,贾荣更是对于诸侯的商人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缴税,就没有问题。
此时天下的诸侯只剩下三个,却称不上三足鼎立,因为凉国随时都可以发动战争,将曹操和孙权逼近死胡同。
经过了数年的安稳之后,凉国发动了战争,贾荣征集天下的兵马,汇聚在河内,以图一战将曹操平定,整个天下的目光聚集在了凉国和曹军身上,这一战,关乎着整个天下的局势,若是西凉军胜利之后,以得胜之军,能够轻易的平定曹军治下的疆域,而江东的孙权,根本就难以成为对手,很少有人看好孙权,拥有江东六郡,兵精而民富,和西凉军相比起来,差了还是不止一个档次,何况西凉军同样拥有水军,和江东的战争没有什么悬念。
此时曹军治下,可以用经济萧条来形容,没人能够明白曹操的苦衷,凉国大举进攻,国库中的粮草竟然难以支撑长时间的战争,这对于一个诸侯来说,才是最为致命的,不仅如此,曹军治下,不定有多少暗中倾向于凉国的商人,这几年,凉国商人的发展十分迅速。
凉国这次发起战争,商人直接捐款的金额达到了二十亿钱,这不仅代表着凉国的决心,还代表着商人对于一统天下的信心,雒阳城内的报社,这几日着重宣传的东西就是战争,整个凉国治地的百姓官员对于凉国攻破曹军,充满了信心,天下的动乱也必将因为西凉军而解除。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