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1章

作品:西凉铁骑(全本)|作者:断崖路|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14:47:49|下载:西凉铁骑(全本)TXT下载
  “既然如此,就以二弟的意思,但是战场冲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危。”

  贾荣点头称是。

  十里之距,骑兵眨眼即至。

  接近黄巾士兵阵营时,贾荣发现黄巾士兵已经严阵以待,看来黄巾士兵中也有能人。

  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冲击黄巾阵地,贾荣下令,一千二百名骑兵向黄巾士兵进行迂回冲杀;迂回冲杀是骑兵作战的惯用方式,主要利用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对敌人的阵地造成最大范围的破坏,是打乱敌人阵脚的最好方式。

  贾荣部羌人骑兵仍保持着他们以往的习惯,临近黄巾士兵阵地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时候,纷纷搭弓上箭,she向黄巾士兵。

  而黄巾士兵穿的都是粗布衣衫,没有甲胄遮体,箭雨过处,士兵被如同割麦子似的倒地一片。

  贾荣对自己的骑兵在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并没有苛刻的要求,只要自己用着顺手就行。

  两军正面的碰撞开始了,贾荣率领的骑兵拿出各种各样的武器,士兵们使用的武器花样百出,狼牙棒、大刀、长枪,只要能叫上名的,在贾荣的骑兵队伍里就能出现。

  而郭汜部的骑兵,却是清一se的使用长枪,一个个跃马挺枪,向黄巾士卒杀去。

  贾荣骑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手掂长刀,一刀将一名黄巾士兵斩为两段,而后向黄巾士兵的阵地深处冲去,见主将勇猛,跟在贾荣身后的骑兵呐喊着,将手中的武器向黄巾士卒的身上砍去。

  黄巾士兵在骑兵的冲杀、践踏之下,死伤无数。

  黄巾士兵哪经过这样的战事,以前打仗就是自己的大军来到郡城、县城,根本不用攻城,县令、郡守什么的就弃城而逃了,然后进城一番劫掠,再向下一个城池出发。

  贾荣率领的骑兵没遇到多大阻力,就将黄巾士兵的阵地打了个迂回,虽然黄巾士卒当中也有一些jing锐士卒,毕竟是在少数,经不住千余骑兵一起冲击。

  看着在自己带领的骑兵冲击之下,黄巾士兵死伤无数;黄巾兵眼看着自己的同伴在骑兵的冲杀下,一个个倒下,黄巾士兵尽皆胆寒,以至于看见骑兵杀来,纷纷避让;贾荣心中感慨,这哪是什么士兵,分明都是一群将农具抗在肩上造反的百姓,而且自己带领骑兵冲杀,也没有见到他们有主将调配士兵。

  虽然贾荣不忍心向他们举起屠刀,但如今他们已经是反贼,这是战场,而黄巾兵是敌人,自己要做的只是消灭敌人,没有什么同情与不同情;前世在军队养成的习惯时刻提醒着贾荣:“对待敌人,不要有任何的心慈手软,否则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黄巾士卒见敌人势大,纷纷向四处逃窜。

  这时郭汜带领的一千骑兵杀至,与贾荣兵和一处向逃窜的黄巾士兵杀去;贾荣带领着手下的二百名骑兵,想着黄巾士卒最密集的地方杀去,贾荣这次采取的是分割包围站法,就是将敌人打散,然后一个一个的击杀。

  追杀黄巾士卒十余里之后,贾荣、郭汜才带领骑兵部队返回。

  这时后至的步兵在负责打扫战场,俘虏的黄巾士卒被集中到了一起。

  贾荣立即派兵通知董卓,前方的黄巾兵已经被全部消灭。

  此战杀黄巾士卒四千余人,俘虏两千余人,被逃掉的黄巾士卒大约有四千多人,而己方损失很小,贾荣部的两百名骑兵损失三十余骑,郭汜部骑兵损失二百人左右,步兵,无有伤亡。

  半个时辰之后,得到消息的董卓带领百余骑骑兵亲至,听到贾荣禀报的战果,十分的高兴。

  首战得胜,而且是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禀报给汉帝,一定能够得到不少的赏赐,所以董卓显得很兴奋。

  董卓亲切的拉着贾荣、郭汜道:“此番击败黄巾士兵,你二人有大功,我一定禀明圣上,为你们请功。”

  贾荣、郭汜急忙拜谢。

  这一次之所以取胜这么顺利,因为这支黄巾兵是游荡在黄巾大军的后方,捡些小便宜的,其中百姓居多,而且老弱也不在少数,真正有一战之力的黄巾士兵仅有一千多人;贾荣、郭汜这才轻而易举的将黄巾士卒击败,连原定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黄巾士卒就已经开始逃窜。

  战场清理完毕,李儒带着大军赶到,听着贾荣、郭汜禀报的战绩,李儒一阵深思;据传来的消息,黄巾反贼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自己之前之所以说黄巾士兵不堪,只是为了让董卓放心,没想到黄巾士兵真的不行。

  当贾荣将战场的具体情况讲给李儒之后,李儒恍然。

  董卓又忍痛拿出两百匹战马,奖赏给贾荣、郭汜,以表其功,其实也是为了拉拢下属。

  贾荣现在缺的就是战马,自然欢喜不已;自己的队伍里还有不少的羌人之前的骑兵,上马即可作战,完全不用担心骑兵的兵源问题。

  新的一周开始了,希望各位读者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断崖;断崖也一定会按时更新,回报大家!

  第三十一章:卢植骂左丰

  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黄巾俘虏的事情,这次董卓军火速前往颍川平叛,本就是轻装简从,不可能再带着两千多名俘虏行军;思量之后,董卓下令:“处死所有的黄巾俘虏!”

  听到董卓的军令,贾荣心有不忍,准备为黄巾俘虏求情;在贾荣身边的郭汜一把拽住了他,小声说道:“二弟,不可如此。”

  贾荣内心也知道自己若是为黄巾俘虏求情,肯定会遭到董卓的斥骂,也不会让他的军令有所改变,跟随董卓这么久以来,对董卓的xing格也有所了解。

  李儒yin冷的目光扫过贾荣,见贾荣并没有站出来为黄巾俘虏求情,才将目光移向他处。

  不过李儒也没有放过贾荣,待董卓宣布完军令之后,冷笑的说道:“既然黄巾士兵是贾校尉所俘,就由贾校尉来处理这些黄巾士兵。”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没做任何考虑,就点头应允了。

  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开始了,两千余名黄巾俘虏,全部在贾荣的一声令下被斩首,然后草草处理。

  看到一名名黄巾俘虏在自己下令“斩”的时候,眼神里流露出的求生yu望以及死到临头的绝望,贾荣不忍的将目光移开。

  没想到自己成为了一名刽子手,两千多名黄巾士兵在自己的一声令下,身首异处。

  贾荣是一个现代人,接受的是现代的思想,自然不希望这么血腥的场面发生;虽然自己一直秉持着对敌人绝不手软的思想,但真到处死一群手无寸铁之人的时候,还真不容易下手。

  郭汜走到贾荣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二弟不用伤心,当他们选择造反的那一刻,他们也应该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下场。”

  贾荣也不想郭汜为自己担心,故作轻松的说道:“大哥放心,我没事的,只是有点不适应罢了。”

  董卓赏赐的战马,很快就送到了贾荣所在的队伍,与预想不同的是,负责运送战马的士兵带来了两百匹战马;运送战马的士兵说,郭汜将自己应得的一百匹战马送给了自己。

  对此贾荣没有推辞,郭汜是自己的大哥,跟他谦让只会惹的他不高兴;默默的将郭汜对自己的好都在了心中,有一个这么好的大哥,贾荣感觉自己来到东汉末年没有什么不值了,更何况还有一个自己心仪的女子在等待着自己。

  将战马安置好之后,贾荣亲自找到姜羽,让姜羽负责挑选两百名士兵用作骑兵。

  这一次对黄巾的作战,贾荣意识到了骑兵的作用,若是自己用步兵对阵黄巾士兵的话,黄巾兵一定不会败亡的如此之快,一旦战事陷入胶着,自己士兵的损失肯定也会更大;骑兵,在冷兵器的时代,一直都是步兵的噩梦。

  夜晚,军队驻扎在一片荒野之上,虽然只是暂时驻扎一晚,拒马、夜哨一一俱全;现在正是黄巾猖獗时期,做好应有的防范,以防不测。

  董卓是沙场宿将,虽然不jing通谋略,但却深得行军之法,否则也不会在与羌人几年的交战之中建立赫赫功名。

  军队驻扎下来之后,贾荣来到士兵居住的地方,对白天受伤的骑兵一一进行慰问,受伤的士兵们见贾荣亲自前来看望,激动的从床上爬起,要给贾荣行礼,特别是李家村的那些少年,更是激动的流下了泪水,在他们心中,贾荣不仅是他们的长官,还是他们的亲人。

  贾荣急忙制止,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士兵们把胸口拍的砰砰直响,说道:“只要明天有战事,还能在战场为贾荣杀敌!”

  贾荣听了之后,内心一阵感动,士兵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对他好,他也自然就肯为你卖命。全文字..

  之后贾荣嘱咐这些受伤的士兵好好休息,安心养伤,在士兵们依依不舍的眼神之下离开了士兵居住的地方。

  兵是将之胆,只有士兵肯在战场用命,主将才敢放手搏杀;贾荣认为作战不仅仅需要的是勇猛,还要在ri常的生活中关心士兵,将士齐心合力,才能在战场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贾荣又来到羌人士兵居住的营帐,姜羽一直是和这些羌人士兵一同居住的,见到贾荣到来,翻身从床上爬起给贾荣行礼。

  将姜羽扶起之后,由姜羽带着,对那些受伤的羌人骑兵一一慰问,羌人骑兵的反应一点也不弱于汉人士兵;贾荣在羌人士兵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因为贾荣曾将他们崇拜的对象姜羽击败,再加上今天贾荣在战场作战勇猛,羌人士兵对贾荣很服气。

  如今,见自己崇拜的人亲自前来看望自己的伤势,这些羌人士兵无比的激动;本以为自己投降汉人之后,会受到种种的歧视,没想到不仅汉人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歧视自己,而且主将还对自己如此好。

  羌人士兵自然也知道,这一切都是贾荣的功劳,所以无论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是在战场之上,羌人都用心用力,用这样的方式来报答贾荣。

  第二天,董卓带领士兵继续向颍川赶去。

  前去颍川的路上,到现在为止贾荣一行人已经遇到了二十余波黄巾士兵,人数多的有两万多人,人数少的也有上千人;对这些反贼,董卓秉持的原则是见者就杀,杀完之后就向汉帝写奏折献功。

  董卓很会做人,选出军中机灵的士兵去雒阳献功,不断的为董卓在朝廷内上下打点,特别是那些宦官,更是要打点到位;如今宦官当权,为了自己的前程,董卓自然少不了巴结奉承一番。

  一路上遇到的黄巾士兵都很弱,基本上都是由一群拿着农具的百姓组成,有的黄巾士兵甚至赤手空拳;见到骑兵漫山遍野而至,还没有交战就四处逃窜而走。

  董卓军一路势如破竹,向颍川进发;同时董卓的凶名也在黄巾士兵之中广为流传,仅传言的版本就有好几个。

  有的黄巾兵传言,董卓是个杀人魔王,吃人不吐骨头;有的黄巾兵传言,董卓生吃黄巾士兵的肉,喝黄巾士卒的血…

  总之,董卓在黄巾兵中的凶名是传开了,以至于在前往颍川的路上,不少的黄巾士兵首领见是董卓的大旗,直接带领士兵就逃窜。

  与此同时,卢植在广宗与张角军对峙,皇甫嵩与张梁、张宝在颍川交战。

  这天,“天使”来到卢植军中,卢植自然好生招待,这位天使不是别人,正是左丰,此番奉汉帝之命前来视察前方战况。

  军中的饭菜左丰似乎吃的很不习惯,只是看着饭菜,却不动筷子;卢植对此却是带理不理,在卢植的心目中,自己是与黄巾反贼作战的统帅,而他左丰只是一宦官,对他客气还是因为他是汉帝使者,不然早就轰出军营了,哪由得他在这里挑三拣四。

  见卢植并不买自己的账,左丰也卖起了关子;左丰清了清嗓子说道:“卢中郎奉圣上之命,与反贼相拒于广宗,不知斩获敌人多少?”

  卢植据实回答道:“未有斩获,反贼势大,一时难以决出胜负。”

  左丰言辞讥讽的说道:“照卢中郎的意思,我汉军不如反贼了?”

  卢植知道这是左丰刻意的刁难自己,冷哼道:“我是大军主帅,我军实力与反贼实力自然了解的更清楚。”

  左丰冷笑道:“卢中郎,不行就是不行,何必非要给自己说辞呢,你看人家董卓董中郎,一路斩获黄巾士兵无数,战绩彪炳,圣上没少在众臣面前夸他呢。”

  卢植还要与左丰据理力争,却被手下谋士一把拉住;谋士附耳对卢植说道:“黄门(宦官)所图者,财也,将军与其争辩,没有任何的用处,反倒惹得将军不是。”

  卢植不听谋士的解释还好,听了之后顿时大怒,看着在椅子上悠然自得的左丰,怒从心起。

  而左丰对此却浑然不知,见卢植的一个属下将卢植拉到旁边商议,心想终于有一个识大体的人了;yin阳怪气的对卢植说道:“不知卢中郎能拿出多少财物啊,我回去也好为卢中郎向圣上请功。”

  卢植走到左丰的旁边,以右手指着左丰的脸,大骂道:“国家危在旦夕,三军将士的军饷尚且没发,你却还想着索要贿赂,我今天打死你,你们这群宦官,国家的败类。”骂完之后,卢植气的气喘吁吁。

  卢植虽然威势很强,但自己是圣山派来的使者,谅卢植也不敢把自己怎么着;想明白这一层,左丰也不甘示弱,指着卢植大骂道:“好你个匹夫,久战不利,还反倒这么多的说辞,待我回去禀明圣上,治你个作战不利之罪。”

  说完,左丰摔案而起。

  这时卢植的谋士一把拉住左丰,不断的为卢植求情,但卢植却很不配合,一直大骂不止,谋士阻止不得。

  见此情景,左丰再也不对卢植抱有任何的幻想,这一次是自己当圣上使者最窝囊的一次。

  左丰出了军营之后,立即快马加鞭赶往京师。

  本周收藏过百,断崖加更!感谢大家一直对断崖的支持,断崖铭记心中,一定每ri按时更新,回报大家!各位哥哥姐姐看完之后,不要忘记给张推荐票哦!

  第三十二章:董卓败退

  今ri加更,希望大家多给点红票、收藏!

  见到汉帝之后,左丰并没有提及自己索要贿赂一事,而是把卢植添油加醋的说成在广宗久战不利,一直坚守不出,增长反贼气势。

  见汉帝反应并没有自己想象之中的震怒,左丰又说道:“更为可恨的是,卢中郎竟说我们汉军不行,打不过反贼,奴才气不过,与卢中郎争执,卢中郎却将奴才轰出大营。”一番话,左丰是说的声情并茂,眼泪都哗哗直流。

  汉帝拍案大怒道:“好一个卢植,久战不利不说,还如此贬低我汉军,影响军心,朕一定不饶恕他。”

  左丰附和道:“陛下圣明。”

  汉帝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朕听说董卓董中郎最近与黄巾交战,屡战屡胜,杀敌无数,让黄巾士卒提着他的名字都弃甲曳兵而走,不知是否属实。”

  左丰急忙附和道:“奴才上次去董中郎军中宣旨的时候就曾见到董中郎军中尽皆jing锐之士,有董中郎这样的将军,实乃我大汉之福啊,若是让董将军带领大军与贼首决战,定能一举获胜。”

  听了左丰的话,汉帝意动了,立即让左丰将张让、赵忠给叫来。

  左丰告退之后,立即前往张让、赵忠的住处。

  董卓很会做人,上次去董卓的军中宣旨,董卓没少赠送自己金银财宝,不仅自己的,连张让他们几个的,董卓也照顾到了,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盏茶功夫之后,张让、赵忠赶到了汉帝的书房。

  汉帝摆弄着一件玉饰对张让说道:“最近卢中郎一直与贼首张角相拒于广宗,不敢交战,怠慢军心;朕yu启用董卓董中郎代替卢植全权负责前方战事,不知阿父有何看法?”

  汉帝自小就是张让一手带大的,对张让极为信任,并尊张让为阿父。

  张让得到了董卓的好处,自然为董卓说好话,赵忠也不断的附和着。

  于是,第二天朝堂,汉帝力排众议宣布由董卓代替卢植与贼首张角决战。

  这一次前来宣旨的依旧是左丰,董卓自然又是热情的招待,宣旨结束之后,左丰又是眉开眼笑而去,一个劲儿的让董卓放心,回去一定在圣上面前说好话。

  贾荣等诸将不知道的是,李儒也被董卓派往了京师,为自己在朝廷上下打点。

  左丰走后,董卓立即将五部将军召集到一起,商讨接下来的战事该如何进行。

  董卓大笑道:“圣上让我全权处理与黄巾贼首的交战,这次胜利了,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功劳,诸将务必努力向前。”

  贾荣等五部将军齐声答道:“愿为将军驱策!”

  董卓语气一转说道:“诸将放心,你们和我是一荣俱荣,本将军的官做大了,自然也少不了你们的。”

  五部将军诺诺称是。

  说是商议战事,也就是董卓自己一人就把战争的计划给定了下来,众将也不敢说什么。

  经过连ri来与黄巾士卒的厮杀,董卓是志得意满,黄巾士兵见到自己的大旗打出,纷纷逃窜,这更让董卓看不起黄巾士兵,所以接下来与黄巾贼首的交战,董卓也没有放在心上,心想自己大军一掩杀,肯定杀的敌人狼狈而逃。

  贾荣回到自己的队伍之后,不断的思考着今天发生的事,感觉很熟悉。

  猛然间,贾荣意识到这是自己看三国演义之上的情节;三国演义上记载,卢植被拘捕回京问罪,由董卓代替卢植继续与黄巾交战,却是大败。

  想明白了这一点,贾荣急忙策马来到中军。

  董卓见是贾荣去而复返,问道:“志远还有什么事?怎么不在队伍里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贾荣整理好言辞,说道:“启禀将军,卑职有一要事告知将军。”

  董卓立刻来了jing神,说道:“是什么要事?”

  贾荣一拱手说道:“卑职斗胆,请将军先恕卑职无罪。”

  董卓想知道贾荣说的是什么事,大手一挥说道:“,恕你无罪。”

  贾荣走上前来小声说道:“不知将军如何看待接下来的与黄巾交战的问题?”

  董卓得到汉帝的封官正在高兴头上,见贾荣卖关子也没有介意,如实回答道:“黄巾,不足为虑,待我西凉大军一阵掩杀,定能大获全胜。”

  贾荣急忙说道:“将军,此番与我们交战的黄巾,与之前的黄巾大有不同;将军试想,这次的黄巾由贼首张角带领,肯定都是黄巾士兵中的jing锐之士,将军一定要小心,不要为黄巾士兵所趁,尤其是在最近两ri。”

  一番话贾荣说的是情真意切,完全是从大军的角度出发;但董卓听了之后却勃然大怒道:“贾荣,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西凉勇士还胜不了小小黄巾,你这是在蛊惑军心,休要再提,否则定不饶恕。”

  贾荣见董卓听完自己的话之后立刻翻脸,也就不再劝什么了,忠言逆耳,不是谁都能听的下去的;以董卓的脾xing,若是自己再劝,董卓不仅不会再听,说不定还真会治自己的罪。

  贾荣诺诺称是,而后向董卓请辞,回到了自己的队伍。

  回到队伍之后,贾荣反思着还是听说董卓将要兵败之后太心急了,现在正是董卓志得意满的时候,自己去劝他注意接下来的黄巾,以防战败,无疑是在扫兴,亏着董卓正在高兴头上,不然自己少不了责罚。

  董卓军前行不过二ri,忽然漫山遍野的黄巾从前方杀了过来。

  西凉军乃是训练有素之军,肯定不会被这突然出现的士兵所吓着,士兵们个个神情镇定;董卓立即下令,骑兵上前对黄巾士兵进行冲杀。

  在董卓看来,前面的黄巾士兵对自己来说只是一个功劳罢了,无论他们玩什么花样。

  七千铁骑率先冲出西凉军阵营,向前方的黄巾士兵杀去。

  贾荣部的骑兵只有三百多人,就没有参加对黄巾的冲杀;与预想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黄巾士兵并没有被西凉的骑兵吓到,而是奋勇往前。

  一个个黄巾士卒被杀死,一个个黄巾士卒又冲了上来,在他们的眼里,仿佛不知道什么是死亡,不知道疼痛为何物。

  西凉军的骑兵也开始了伤亡,不少的骑兵被一个个视死如归的黄巾士兵硬生生的用血肉之躯减低了战马的速度,而后被一哄而上的黄巾士兵杀死。

  这时,贾荣看到一面大旗出现在黄巾士兵的后方,上书“天公将军”;贾荣恍然,怪不得黄巾士兵这么不要命的向前冲,原来是他们的“教主”在后方。

  这些黄巾士兵就类似后世的宗教狂热份子,为了宗教可以牺牲一切,不畏惧死亡,不畏惧伤痛。

  贾荣急忙来到董卓所在的中军,向董卓劝道:“将军,此乃黄巾贼首率领的士兵,此番黄巾势大,不可力拼,宜速速撤退。”

  董卓也不是糊涂之人,也看明白了当前的局势,自己引以为傲的骑兵,此时已经伤亡将近两成之多。

  就在董卓准备下令撤退之际,董卓军的后方突然鼓声、喊声震天,无边无际的黄巾士卒向董卓的后军杀来。

  面对黄巾士卒的前后夹击,董卓也慌了,自己平时有李儒为自己出谋划策;这次李儒被自己派往京师催要粮草,为自己在朝廷上下打点,本以为将黄巾贼首杀死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的,没想到黄巾士卒这么的彪悍。

  想起自己之前没有听贾荣的劝告,董卓的内心一阵阵后悔,急忙问计于贾荣道:“不知志远有何良策,可摆脱当前局势,求志远教我。”

  见事情危急,贾荣也没有推辞,说道:“将军,形势于我军不利,宜速退。”

  看着战场前方的胶着局势,战场后方的士卒也被杀出的黄巾士卒杀的节节后退,贾荣上前请命道:“将军,卑职愿率军抵挡正面冲击而来的黄巾士兵,将军乃是我军统帅,不得有失,请将军速速撤退。”

  董卓听了之后,一阵感动,拉着贾荣的手说道:“志远之恩,本将军铭记心中,志远一定要保重。”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自己在危急的关头,贾荣不仅为自己排忧解难,还率领士卒掩护自己后退,董卓将贾荣的这份恩情记在了心中,这也为以后贾荣为董卓所重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贾荣对董卓施了一礼之后,立即策马回到自己的队伍,组织士兵抵挡正面冲杀而来的黄巾士兵。

  听到中军的鸣金之声,正在冲杀的西凉骑兵,纷纷后撤。

  黄巾士兵却不打算这么容易就放过刚才在自己阵地里肆虐的西凉骑兵,一路追杀西凉骑兵;但黄巾士兵基本上都是步兵,对着冲杀而返的骑兵只能干瞪眼。

  这时,不用张角下令,所有的黄巾士兵都呐喊着向董卓军杀了过来。

  与此同时,董卓让李催率领本部人马抵挡住后方杀至的黄巾士兵,而后带领剩余大军向后方撤退。

  看到董卓的大旗向右后方移动,张角知道这是董卓要撤军了。

  求推荐、藏,多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断崖的支持,断崖一定努力更新,回报大家!

  今ri加更一章!

  第三十三章:战张燕

  又一更奉上,票藏!

  张角哪会这么容易就放过董卓,立即命令大部分士兵向正在撤退的董卓大军杀去。..

  贾荣率领本部人马,抵挡着黄巾士兵的不断冲杀。

  按照平时的训练,贾荣让士兵结成阵势,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合力抵挡杀来的黄巾士兵。

  贾荣并没有让骑兵上前,自己就这么点骑兵,在这样的战场上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还不如保留一点实力,为己部士兵的后退着想。

  士兵在战场上结成阵势杀敌,果然有效,每当己方的一个士兵受伤或死亡,立即会有一个士兵补上之前他的位置,被杀死的黄巾士兵的尸体在阵前横七竖八的躺着。

  虽然自己的同伴被一个个杀死,但黄巾士兵还是义无反顾的向着贾荣的部队冲杀。

  突然贾荣感觉黄巾士兵的冲击力已经不如之前的那么强盛了,压力骤然减轻,原来是张角率领大部人马向着撤退的董卓军杀去;自己也是有心无力,也带着士兵向董卓撤退的方向缓缓行去。

  令贾荣意想不到的是,张角在带领士兵杀向撤退的董卓军队时,顺便照顾了贾荣一下,让自己的义子张燕带领一部人马消灭贾荣的部队,张角可不想把自己的后方出乱子,让敌人有机可趁。

  张燕此人一直深得张角信任,张燕的部下也尽是黄巾jing锐之士。

  正在和黄巾交战的贾荣看到从张角阵营里杀出来一支约有两千兵马的黄巾士兵,大旗上写着一个斗大的“张”字,迎风招展。

  厮杀的黄巾士卒,看见这支军队赶来之后,纷纷避让道路。

  看着这架势,贾荣知道这是正主来了,打起十二分jing神,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与以前贾荣见过的黄巾士卒不同的是,贾荣看到这支黄巾队伍的士兵人人披坚执锐,士兵的装备较贾荣的士兵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支队伍行走间都透露着一种无往不前气势,这是沙场老卒所应有的气息。

  不用贾荣提醒,士兵们也注意到了这支队伍的不凡,一个个都jing惕的看着前方,紧握手中的兵器。

  这支队伍到来之后,并没有立即投入到战斗之中,而是整齐的站在那里;这时从队伍中走出一将,骑着一匹看上去就很不俗的战马,身披坚甲,手中拿着一柄长枪,枪尖之上隐隐有红se的血迹。

  他策马走到阵前,向着贾荣军中大声喝道:“军中战将,出来答话。”

  与羌人交战时,哪有这么多规矩,直接上去就是冲杀哪有什么答话不答话;不过贾荣也不能失了礼数,策马走队伍大声说道:“西凉贾荣在此。”

  那将见贾荣报出姓名,也回道:“黄巾张燕,见过贾将军;如今汉室腐朽,何不早降,跟随大贤良师,建功立业,若将军肯降,张燕一定在大贤良师面前多多美言,保你荣华富贵。”

  贾荣听到张燕的话之后,大声骂道:“反臣贼子,犯上作乱,人人得而诛之,何不早降,以免将来刀斧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