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从匙苁欠浅r恢拢嚎醇は嗫∶赖亩镏参铮苁撬担没丶异漓莱粤恕?醇缇扒逵牡纳缴剿苁撬担家豢榈胤礁歉龇孔印<且渲忻看嗡堑ノ环址孔樱依下瓒挤苡抡取?976年地震,政府鼓励民众自发建地震棚子,我老妈盖了三个,方圆五里,规模最大结构最精巧。后来政府勒令拆除,我老妈就是不从,双腿叉开,左手叉腰,右手把持一把九齿钉耙,矗立在以三个地震棚子为顶点的三角形中心,看哪个不知死的敢动。
当我老妈知道我在香港租房,立即电告:看看能不能买,租房便宜了房东,买房能留给子孙。股票是套人钱的,现金存银行,银行也能倒闭,真缺钱的时候,古董论斤卖都可能卖不出去,还是房子好,留给子孙收租金。我老妈没学过金融,不懂投资组合管理和流动性分析,但是分析得都在点上。
我到香港最初几天,简单概括,就是香港不适合人类居住。太挤。一街一街的人,挤到东挤到西,我站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看,都会不自主地出汗。但是,呆长了,就像在飞机上呆长了一样,渐渐适应,渐渐体会出一些好处。从居住和生活来看,香港是个好地方。
好处之一,紧凑。在香港岛上,随便挑个地方,出门走路十分钟之内,吃喝嫖赌抽,洗衣取钱买报纸交电话费、宽带费都能办了,而且还有两个以上的选择。北京的皇气王道造成居住的不便,长安街有五十多米宽,即使是横穿马路到对面买个酱油,走路十分钟也不够。
好处之二,丰富。从上环到中环到湾仔,走路不到半个小时,你要吃哪国的东西,都能找到地道的馆子,日本串烧南蛮亭,川菜满江红,还有名字我不认得的黎巴嫩菜馆和摩洛哥菜馆。你要看哪国的书刊杂志,基本都能买到,中环的两个三联书店不比北京和上海的小,page
one有当期的bsp;hi…fi,大业文物书店里,因为有台湾、香港本地以及海外的出版物,文物书的种类比北京文物书店以及琉璃厂海王邨邃雅斋还多得多。湾仔电脑城和时代广场的电脑、pda和音响器材,新货上架飞快。日本货上市比日本当地晚不过一个月,但是会比美国市场早三个月,美国货上市比美国当地晚不过一个月,但是会比日本市场早三个月。如果想暂时离开闹市,走路十五分钟,就可以爬太平山。山保护得很好,之于香港就好像中央公园之于纽约。反方向走路十分钟,就是海,海边有干净的椅子,基本上没有摆摊看手相的假和尚,摆摊套圈射击的三轮车,摆摊卖发光塑料手镯的小姑娘。
好处之三,成熟。总体印象,这是个诚实而有效率的城市,从政府到小民,做事的出发点都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地方脏了,有人打扫,流程不顺,政府调整。上海和北京即使在硬件上能在十年内赶上,我不指望,软件上能在我活着的时候赶上。香港市民们不崇尚文化和思想,崇尚实用知识和技术技能,头脑简单地挣钱,头脑简单地休息,像佛经里说的,饿了吃,困了睡,激素水平高了去深圳。市民们把人类简单地分为两类,有钱的和没钱的。他们衷心地给所有他们认为有钱的人最为友善的态度。出于职业训练,他们也尽量给他们认为没有钱的人尽量友善的态度。香港人比上海人简单。上海人把人类分为四类,外国白人,外国有色人,上海人,和外地人。外地人再有钱,他们都有种不给好脸色。多数城市的人,没有上海人复杂,比如北京人也只把人类分成两类:牛逼和傻逼,再比如韩国人也只把人类分成两类:男人和女人。
东西虽好,还要看价钱。香港地方不错,但是楼价吓人。即使现在的楼价已经普遍比最高点跌了一半,类似的地段比较类似的地段,香港的楼价还是高出北京、上海五到八倍。
认识一个在某大投资银行做地产行业分析的大姐大,剃着刘胡兰式的齐耳短发,戴着瞿秋白式的黑边眼镜,香港本地人,连续几年被评为地产分析的第一人,在香港十多年,一尺房子都没买。认识她的人说,如果她今天在香港买了房子,第二天香港的楼市就会涨百分之十。我问她,从长远看,比如十年,香港和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合理差价应该是多少。我没作计算,随便掂量一下香港的好处,我的心理预期答案是二到三倍。大姐大想也不想:“如果说十年,至多百分之五十,不应该再多了。”“现在的差价是五到八倍啊!”大姐大想也不想:“北京上海会慢慢涨,香港会跌很多。”
我打电话给老妈,敌人火力太猛,香港楼价太高,强攻有风险,不如先去欧洲看看,比如匈牙利,成吉思汗最强盛的时候,匈牙利也是蒙古人的地盘,可以盖蒙古包和地震棚子。
/* 55 */愤青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1)
(一)
曾国藩牛逼。
保暖后,思淫。精溢后,希望如何能死而不朽。鲁叔孙豹在《左传》里这样给不朽分类和定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而不朽到底
有什么用,没人说得清楚,就像为什么姑娘长成那个样子就好看,没人说得清楚一样。应该又是上天造人的时候,在人脑操作系统里留下的一个命门,同名利财色福寿禄等等幻象一样猫抓狗刨人心,什么时候捅,都是肿痛。对于一些所谓刀枪不入的人,不朽甚至比名利财色福寿禄更厉害,不用鸦片或者大麻之类的生物碱,也让这类人上瘾和入迷。
曾国藩牛啊,把自己的肉身当成蜡烛,剁开两节,四个端点,点燃四个火苗燃烧,在通往牛逼的仄仄石板路上发足狂奔。一个人在短短六十一年的阳寿中实现了全部三类不朽。有个对联高度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立德。如果抛开时代限制,曾国藩弥补了诸多孔丘的不足,比孟轲更有资格评选亚圣。孔丘这个倔老头创建儒学的时候,办公条件简陋,手下三千门徒既懒惰又没出息,造成以《论语》传世的二万四千字理论体系有三个明显的不足。第一,没有成功人士作为理论的形象代言人。孔丘自己作为一个政治咨询顾问游走各个诸侯国,被君王们怀疑没有速效,被地痞追打,业务始终开展乏力。孔丘死后,也没有什么人因为身体力行其理论,吃上最大的黄花鱼坐上最豪华的五花牛车,没有超级成功个案的励志型理论缺乏实践吸引性。第二,没有很好的编写理论教材。《论语》是本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书。优点是孔丘这个倔老头的教导和体会,干贝鱼翅鲍鱼燕窝,一句是一句,全是干货,不掺一点水分,几乎每句都能通过灌水成为一部长篇小说。缺点是毫无组织,毫无主题。胡乱将这些干货分了二十章,然后从每一章第一句话中随便挑出两个字,当成本章的题目,比如“学而”,比如“八佾”,太懒惰了吧?孔丘给自己的定位毕竟不同于亨利·米勒,不能用同样的写法吧?第三,没有很好地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要求丰富理论的应用。孔丘那时候,没有想象到工业革命,外族入侵,邪教猖獗,帝国官僚体系庞大,鸦片梅毒随风飘扬等等一系列困扰近现代中国人的问题。后学青年曾国藩在苦修敏行孔丘儒学的基础上,拿庄周老聃来泻火,平衡心态,拿大禹墨翟来强筋,增加实用性。用他位极人臣的事实和修订精良的《曾文正公全集》,证明儒学可以致事功,儒学可以更丰富更实用,儒学可以与时俱进,漂亮地解决现代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孔丘时代儒学的三方面不足。尽管谈不上像德国哲学家那样构建完整逻辑理论体系,至少,普及本《曾文正公嘉言钞》有了大致准确的归类:治身,治学,治家,治世,治政,治军。而曾国藩自己在三十八岁时编写的《曾氏家训》,也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成了三十二目。
立功。曾国藩的简历明摆着:二十八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检讨(官名,正处级吧),之后在京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先后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应该算正厅局级吧),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工、刑、吏等部侍郎(应该算副部级吧)。四十三岁,组建湘军。十一年之后,曾国藩五十四岁,湘军攻陷天京。五十五岁,创建江南制造总局。六十岁处理天津教案。六十一岁,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
病死于两江督署。曾国藩为师为将为相的经历验证了两个事情,第一,通才是存在的,人事练达,世事洞明,依靠常识百事可做。无论是抓黄赌毒还是整饬经济外交军事教育,里面贯穿着一条永远闪光的金线。第二,做事是硬道理。如果想立事功,不要总在集团总部务虚,到前线去,到二级公司去,真正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付痞子混子傻子疯子,对一张完整明确的损益表负责。我唯一好奇的是,曾国藩有没有想过进一步做秦皇汉武,仿照赵匡胤,找件黄坎肩披披。曾国藩破天京之后,有条件:天下能打的兵百分之八十是他直接或间接带出来的。有说法:“春秋大义别华夷”,“志在攘夷愿未酬”。有人教唆:野史讲,李秀成被俘后,很快和曾国藩进行了对话节目,在对话中涉及联合湘军和李秀成能控制的太平天国力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写了几万字的心得。最后的结果是,曾国藩在俘获李秀成之后十六天,没有请示总部,杀了李秀成,上报总部的数万字供词,真伪难辨。曾国藩培养出来的李鸿章是极少数有见识又有胆量能指出他缺点的人之一,“少荃论余之短处,总是儒缓。”
立言。曾国藩初到京城,太平天国还没火爆,立德又太遥远太近乎扯淡。他最初的理想是以文章闻名于朝野,一扫文坛的颓风,做个愤怒的文青:“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将不肯为矣。”他的目标很高:“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总之,听上去像我们小时候常唱的歌词: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就该梦想,就该歌唱。但是,如果心平气和地剥离开曾国藩事功道德造就的光环,他的文字文采平平。一个原因是天分有限,老天不可能把所有好事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而且几乎所有的好事都是双刃剑,一个人语缓行迟老成持重,很容易成就事功,但是很难心骛八极笔惊天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俗务缠身,一直没能当上职业作家:“古文一事,平日自觉颇有心得,而握管之时不克殚极思,作成总不适意。安得屏去万事,酣睡旬日,神完意适,然后作文一首,以掳胸中奇趣。”曾国藩没有时间专业写专栏,但是还是能及挤时间读书:“早岁有志著述,自驰驱戎马,此念久废,然亦不敢遂置诗书于不问。每日稍闲,则取班、马、韩、欧诸家文旧日所酷好者,一温习之,用此以养吾心而凝吾神。”“廿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长期纪律严格的阅读造成曾国藩对文字的见识强于他的写作能力,他编的文字比他自己写的文字强,他的评论比他的创作强,他的说明文(书信、日记和奏议)比他的其他文字强。曾国藩堪称说明文的大师,有话才说,意尽则止,辞足则止,决不多添一笔。机场的书店最是势利,没市场的绝不稍留书架上。身死百年的曾国藩长了一张青瓜脸,不是美女也不是美男,一张裸照也没有传世,也没用下半身流水写作也没用胸口沾水写作,还能长期占领各地机场书店的书架。无论文字如何,这本身就证明他已经立言而不朽了。
/* 56 */愤青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2)
(二)
愤青曾国藩走过的是一条自我善之路。这条路说来老套: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步,也是第一个修炼的要点,是诚心正意。“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
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决心一辈子同自己心中的贼作斗争,即使心中的贼像小鸡鸡一样竖起来,也决不安抚,决不自摸。”功可强立,名可强成。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二个要点,是好习惯。在生活学习上,曾国藩给自己定了一系列的规矩,而且一执行就是一辈子。比如,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比如,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比如,读史:“丙申年讲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而且,还强制家人共同营造气氛:”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为之。插日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
第三个要点,是好心境。不问收获,禁不住不梦见收获。无人的夜晚,不自摸心中的小贼,明天早上,小贼和小鸡鸡还会“咯咯”叫着迎着朝阳起床。长期的“抑然”和对名利的向往,会让人疯狂。曾国藩倚靠心理暗示活下来,反复念叨:“花未全开月未圆”,“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恬静书味”,“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曾国藩还有物质帮助:“阅陶诗全部,取其太闲适者记出,将钞一册,合之杜、韦、白、苏、陆五家之闲适诗纂成一集,以备朝夕讽诵,洗涤名利争胜之心。”仿佛建筑工人枕头下面压着的《人体艺术摄影精选》。到了真的功成名就了,可以张牙舞爪了,这种心理暗示已经根深蒂固。灭了太平天国,曾国藩马上自销湘军,自树对手淮军。两年后,五十五岁,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
并不是说,能一辈子做到上述三点,诚心正意,以好心境遵循好习惯就能成曾国藩。做到以上三点,即使再加上生而神灵,也只是做到了人和。其他的,还有地利,如果曾国藩的江东是上海而不是倔强狠霸的湖南,我不信能有三千汉子会放弃小笼包子,挥舞梭镖长矛,和曾国藩开赴那一条近乎死路的战天京之旅。其他的,还有天时,如果没拜上帝教闹太平天国,不是太子党不是世家子不是海归的曾国藩最多能做上一两届国务委员而矣。这点,曾国藩自己也承认,曾氏自撰墓铭也说:“不信书,信运气”。总之,就好像一颗精子,即使你诚心正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千万颗一起出发的精子中拿到正齐治平所有四门功课的最高分,冲在最前面,如果想要和卵子受精产出不朽的儿子,你还要看造化这次有没有带避孕套,那个重要的卵子有没有在这次按时排放。
相传,林彪曾经当众讲过一个俄国士兵和中国士兵的笑话。两个士兵一起在边境站岗,俄国士兵问中国士兵,你喝醉过吗?没有,中国士兵回答。你嗑过药吗?没有。你嫖过女人吗?没有。林彪当众借俄国士兵的口最后问道:你这辈子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2004。9。18
/* 57 */小猪大道
猪和蝴蝶是我最喜欢的两种动物。
我喜欢猪早于我喜欢姑娘,我喜欢蝴蝶晚于我喜欢姑娘。猪比姑娘有容易理解的好处:穿了哥哥淘汰下来的大旧衣服,站在猪面前,也不会自卑。猪手可以看,可以摸,还可以啃,啃了之后,几个小时不饿。猪直来直去,饿了吃,困了睡,激素高了就拱墙壁,不用你猜它的心思。猪比较胖,冬暖夏凉,夏天把手放到它的肉上,手很快就凉爽了。猪有两排乳房
而不是两个。等等。这些好处,姑娘都没有。
发行第一套生肖猴票?6,庚申猴)的时候,由于只发行了三百万张,半年就从八分钱的面值升到两块。那时我上小学,才学了算术。我和我老妈算:全国十亿人,三百多人才轮上一张猴票,这三百多人里就有三十来个属猴的,猴票的价格还得涨。我老妈给了我两块钱,放在贴肉的兜里,叫我去黑市买猴。我在崇文门邮市买到猴之后,在王府井附近一个工艺品商店的橱窗里看见了一个猪造型的存钱罐。造型独特,我从没见过。青地青花,母子猪,大猪在下面驮着上面的小猪,两头猪都咧嘴乐着,小猪背上开了一个口子,钢蹦儿就从那里进去,标价两块。我立刻觉得,同是两块钱,比猴票值。一,两个猪比一个猴,多。二,培养攒钱的好习惯。三,那个大猪身材像我老妈,大腿粗,小腿极细。我跑到东单邮电局邮市,我两块两毛卖了那张猴票,买了母子猪存钱罐子,又买了一根奶油双棒冰棍。告诉我老妈,我老妈夸我算术学得好,日回报百分之十,这一天过得有意义。
又过了两年,庚申猴涨到十块一张了,母子猪存钱罐子满大街都看得到了,我遇到邮电局就绕着走,把母子猪塞进床底下。我老妈把钱罐翻出来,摆在我的小书桌上,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二十年后,我在书里听麦兜老妈麦太说起。麦太因为盲目信任麦兜的童子手气而没中六合大彩,麦兜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老妈当时和麦太说的一样:“我们现在很好。”
麦兜不仅是一只猪,而且是一只生活在低处的猪,一只饱含简单而低级趣味的猪,一只得大道的猪。
麦兜生活在低处。麦兜们天资平常,出身草根,单亲家庭,抠钱买火鸡,没钱去马尔代夫,很大的奢望是有一块橡皮。
我在香港住的地方是老区,统称西营盘,英国鬼子最早打到香港岛,驻扎军队的地方。上下班的时候,在周围左看右看,常常看见很多领着麦兜的麦太们,麦兜们穿着蓝色校服,麦太们烫着卷花头。麦兜麦太走过没有树的水泥便道,皇后大道西和水街的交汇处,挂着直截了当的横幅,“维护西区淳朴民风,反对建立变相按摩院”。麦兜麦太走进茶餐厅,套餐二十元,冻饮加两元,穿校服者奉送汽水。我香港的同事jackie告诉我,她还是麦兜的时候,从广州来香港,她妈妈挤出所有能挤出来的钱让她上了个好学校,同学们都出自香港老望族,他们的爸爸们都抹头油,小轿车车牌只有两位数。学校老师要求,每个小童都学一个乐器,提升品行。她同学有的学大提琴,有的学钢琴。jackie问妈妈她学什么,妈妈说屋子小,给jackie买了个口琴。
麦兜饱含简单而低级的趣味。麦兜们说,“没有钱,但我有个橙。”橙子十元四个,问西营盘附近的水果摊子老板,“哪种甜?”老板会说真话,不会总指最贵的一堆。在麦兜们眼里,每个橙都是诚实朴素的,杀入橙皮,裂开橙瓣,每一粒橙肉都让人想起橙子在过去一年吸收的天光和地气。吃橙的十分钟,是伟大而圆满的十分钟。麦兜们拜师学六合谭腿,专攻撩阴腿,暗恋师傅的女儿,“不是没风无情,也就是偶然的一笑,像桂花莲藕,桂花沁入一碌藕。”麦兜们长大了,几个人在深圳包一个二奶,一个人供她房,一个人买车,一个人出汽油钱和青菜钱。聚在一起,没什么话说,就很欢喜。在麦兜们眼里,所有二奶都是女神,年轻,苗条,白,笃信只有猪才能称得上帅气。
这种低级趣味,绵延不绝,从《诗经》到《论语》,到《世说新语》,到丰子恺,到周作人,到陈果,到麦兜。我要向麦兜们学习。我以后码字,只用逗号和句号,只用动词和名词,只用主语和谓语,最多加个宾语。不二逼,不装逼。觉得一个人傻,直截了当好好说,“你傻逼”。不说,“你的思路很细致,但是稍稍欠缺战略高度”,甚至也不说,“你脑子进水了,你脑子吃肿了”。
麦兜得了大道。麦兜做了一个大慢钟,无数年走一分钟,无数年走一个时辰,但是的确在走。仿佛和尚说,前面也是雨,在大慢钟面前,所有的人都没有压力了,心平气和,生活简单而美好。麦兜没学过医,不知道激素作用,但是他总结出,事物最美妙的时候是等待和刚刚尝到的时候。这个智慧两度袭击麦兜,一次在他的婚礼上,一次他老妈死的时候。
我在一个初秋的下午,等待十一长假的到来,翻完了四本麦兜。我坚定了生活在低处就不怕钱少的信念,我认为所有人都用上抽水马桶就是共产主义,我确立了直截了当说“你傻逼”的文学宗旨,我饿了吃,我困了睡,我激素高了就蹭大树,我想起了我老妈,我眼圈红了。麦兜麦太说,“我们已经很满足,再多已是贪婪。”
2004。9。24
/* 58 */关于书的话
传说苍颉造字的当晚,有鬼哭泣——文字里藏有被泄漏的天机。文字写成的书在古时候金贵异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诗经》、《周易》只存在王宫豪宅。写在羊皮上的一本《圣经》要用去三十只小羊。那时候,有一本书不异于现在有一辆奔驰600或是三桅游艇。那时候,只吃粗面包饮清水的僧侣在一豆油灯下读那金贵异常的书籍,心中虔诚异常。
如今,书不那么金贵了,省下一顿啤酒,就能捧回来大大小小的一摞。但是我的虔诚依
旧。数年前,用一块驳色的随形寿山石刻过一方阳文小印:耽书是宿缘。沾了朱砂,钤在书的扉页上,红白分明,触目惊心。古人讲的不错:寒读之当之以裘,饥读之当之以肉,欢悦读之当之以金石琴瑟,孤寂读之当之以良师挚友。
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鲁迅提过的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对于在他的书店里偷书的人从来不管,他曾讲过:“爱书的人,他一有了钱,一定爱买书的。现在被偷,就等于放了账。而且,少雇些人看偷书的,反而省钱。”内山是解人,但是更通达的人会想到:爱读书,脸皮又厚到肯偷书,身手又好到能偷到书的人,假以时日,不愁大富大贵。
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身边的能人比起史书中的英雄,不配提鞋。周围的名花比起《香艳丛书》中的美人,面目可憎。几十年前,叶大麻子德辉讲:老婆不借书不借。其实,他印过《素女经》,因为有伤风化进过大牢,老婆不借是假,书不借倒是真。拿起一本翻了多年的字典,抚摸油腻润滑的书页,想起那一夜,灭了灯,衣服如灰烬般落尽,她的皮肤在我手掌下潮起潮落。想起北朝尚武少年写的那首关于爱刀的小诗:“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买来一本新印的诗集,把头埋进书页,呼吸间是油墨和纸张的清香,想起那个和自己风花雪月过的姑娘,把头埋进她的长发,长发是否像昨天一样柔软?那发香是否还缠绕在心头?
读读读,书中自由黄金屋。以书橱为四壁的屋子,再小,也是我的黄金屋了。读过三联出的曹聚仁的书话,文章记不得了,但是记得它的装帧。素白的封面上除了书名,只有一帧小画。画上一书一剑,一灯一碗,画旁行草小诗:捡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想到一种境界,一个地方——天堂。
1995。5。1
/* 59 */金大侠和古大侠
如果人是一种酒杯,生命便是盛在这酒杯中的酒。这世界上有两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
第一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轻轻举了杯子,在风里花里雪里月里,在情人的浅嗔低笑里慢慢地品着杯子里的酒,岁月无情,酒尽了,人便悄悄地隐去。这样的人有陶潜、小杜、李渔、纪昀。第二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抓起杯子一饮而尽,大叫一声“好酒”然后把杯子抛了,发出响亮的声音。这样的人有荆轲、霍去病、海子、三毛。
但是,这世界上更多的是第三种人,平凡的人。他们挣着不多不少的薪水,干着不重不轻的活。办公室里是俗不可耐的科长以及对之不会产生任何邪念的女同事。下班见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老婆以及晚上睡觉白天还困的儿子。按一定比例出出车祸,患阳痿早泄,每周性交零点八次。杯子中的酒慢慢地蒸发掉,想不到喝,也不知道如何喝。酒没了,杯子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仿佛油尽了灯也就熄了。
于是不甘心平凡的人开始期待鲜活的生命,渴望稀得的放纵,至少希望在书里读到另外一种生活,懂得体会生命的人拥有的生活。于是有了武侠小说,有了金大侠与古大侠。
金大侠,一分为二是金庸。合二为一就是“镛”,查良镛是他的原名。他同他第一部小说的主角陈家洛一样出生于浙江海宁的望族。1952年香港有一场著名的拳师比武。《新晚报》决定同时推出武侠小说连载以满足“好斗”的读者,这便有了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这篇谈不上好的东西却引出了金大侠手痒之作《书剑恩仇录》。
金大侠的文字不温不火,温厚淳朴,平平静静讲故事。单选一段,你觉不出如何了得,没太多雕栏玉砌可圈可点,但是却挑不出差错。读上一百页,你便会感觉大器,便会感觉世界已经离你已远,便一定要把故事读完。
金大侠自己比较喜欢《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感情比较强烈的文字。依我看,金大侠笔力的最佳范围是四十万字,《侠客行》、《连城诀》是精品中的精品,再长的就多少有些枝蔓。《鹿鼎记》是个例外。我一直认为《鹿鼎记》是几百年后仍可以流传的三种现代小说之一。
古大侠原名熊耀华。在淡江大学读书时便手不释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写武侠小说卖钱换酒。古大侠早期作品受金梁二人影响很大,如《铁骑令》。但是古大侠在《绝代双骄》中文风为之一变,少了历史背景多了诡异的对白。《武林外史》中再一变,更斜锋出笔,情节更诡异,古龙体正式形成。金大侠用他十四部书名的第一个字,做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部《越女剑》共十五部,除此之外定是赝品。古大侠的作品太多,一两个对子概括不了,但只要你读过一二不后期真品,就会知道什么是古龙体。只要知道了什么是古龙体,读上两页就会知道手里的书是真是假了。
古大侠的文字明快爽利,直夺人心:“在精心剪裁的衣着掩饰下,使他看起来还是要比他的实际岁数年轻得多。还是可以骑快马,喝烈酒,满足最难满足的女人。”在这样的文字的魔力下,故事不完,你不可能放下它。
金大侠与古大侠的区别,是大师与才子的区别。古大侠才气不输金大侠但学识逊之。金大侠有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名誉学位,有自己创办的《明报》,有太平山山顶上的豪宅。
金大侠是第一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古大侠与金大侠相比,更像个江湖人。有人说他是醉死的,有人说他是大醉后被人用刀砍死的,总之他死在自己描写得最多的东西上,死得像他笔下的人物。古大侠是第二种懂得体会生命的人。
对于更多的平凡的人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古大侠去了,金大侠封笔了,电视节目实在无聊的那些长夜该如何度过呢?
1995。5。8
/* 60 */永远的劳伦斯
英文书念得多些的中国人难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中文和英文哪个更优越。我个人固执地认为,这是一个数量问题。数量少,二三十字以下,中文占绝对优势。有时候,中文一个字就是一种意境,比如“家”字,一片屋檐,一口肥猪,睡有屋食有肉就是家。乱翻词谱,有时候,中文三个字的一个词牌就是一种感觉,“醉花阴”,丁香正好,春阳正艳,他枕在你的膝上,有没有借酒说过让你脸红的话?“点绛唇”,唇膏涂过,唇线描过,你最后照一下镜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的眼睛?五言绝句,有时候,二十字就是一个世界,比如柳宗
元的《江雪》,有天地人禽,有千古幽情。数量多些,比如两三千字,中、英文持平。三袁张岱的小品同兰姆、普里斯特利的散文一样耐读。数量再多些,比如二三十万字,英文占绝对优势,中文长篇几乎无一不可批为庞杂冗长,而不少英文长篇充满力量。
这种力量感,最强烈地来自劳伦斯的文字。
劳伦斯生于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死于肺痨,终年四十四岁,是20世纪文学史上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人物。他上接狄更斯、哈代,下启詹姆斯、福克纳,是近、现代文学的连接人。最重要的作品有:《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儿子和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之作,小说旧瓶子装新酒,篇章结构不出维多利亚小说窠臼,但是社会背景已经不再重要,人物心理开始唱主角。小说写尽恋母情节,有些男人天生是女人的儿子,同妈妈的联系绝对不止是一条脐带,一把剪刀不可能剪断。没有情人,他们不能长大,情人的作用是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离不开妈妈。美国现代图书馆的20世纪百部小说排名上,《儿子和情人》远远比劳伦斯其他入选小说靠前,看来酒还是比瓶子更重要,老实作文比故弄玄虚更有效。没准百年后念中文的人偶然记起琼瑶,只是因为《窗外》、《虹》、《恋爱中的妇女》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松散的三步曲。记得第一次读《虹》的时候窗外雨疏风骤,几十页书念得我心惊肉跳,我忽然发现有些人闲了,可以想出这么多事情。这些小说中的女人,让我想起交配后要杀死雄性伴侣的雌性昆虫。
劳伦斯是能于无声处听见惊雷的人(昆德拉是另一个)。人最大的悲剧不在外部世界,不是地震,不是海啸,而在他的内心。劳伦斯临死前将自己的一生概括为:a
savage enough pilgrimage(残酷的朝圣之旅)。或许就是这种苦难,这种对自己的
心灵绝不放过的苛求,造就了文字的力量。中国文人最吃不得的是心苦,讲究的是寄情诗酒,内庄外儒,心态平和最重要。或许,文章的区别,中文和英文的区别,说到最后还是人的区别。但是我没有道理地相信,任何一种文字,不吃苦,体会不到苦难,写不出苦涩,一个作家永远成为不了大师。
谈劳伦斯,不能不提他的最后,也是最遭非议的一部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小说遭非议是因为性爱描写,但是它成名篇并不仅因为它。小说主题重大:人,性,自然,工业,异化。结构精巧:以性交为结构骨架,九次性交,由初相见到高潮,由地升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勉强算,李渔的《肉蒲团》也能算是以性交为主线)。
“她完全沉浸在一种温柔的喜悦中,像春天森林中的飒飒清风,迷蒙地、欢快地从含苞待放的花蕾中飘出……在她千丝万缕互相交汇的身体里,欲望的小鸟正做着美好的梦。”
屈原要是读到这样的文字,一定会想起那些穿兰蕙佩香草和他关系暧昧的女祭祀们。但是,现在是20世纪,不少人已经觉得劳伦斯假道学,充满基督式说教。要是亨利·米勒写人格异化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上面的一段文字就会被一句化代替:“当你烦躁迷茫的时候,操。”(《北回归线》“when
you feel confused, fuck。”)
1995。6。7
/* 61 */文字趣味
这次不讲具体的书,只泛泛谈谈书中的文字趣味。
传说中,苍颉造字之后,有鬼夜哭。文字在诞生伊始,便蕴含着被泄漏的天机,饱蘸着地府的神秘。文字之于笔墨中讨生涯的书生,仿佛五味之于厨匠,在日日的蒸文煮句中,多少能体会并表达出一些神秘天机下的文字趣味。
稍稍抽象些的文字仿佛名山胜水。山水无尽,风里雾里秋日春日,都有不同的样子。文字无穷,得意失意少时老时,“爱”、“痴”、“宽容”、“生命”、“幸福”……都有不同的含义。“老僧初参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得些智识,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现如今,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读文字亦如参山水。野史里曾载一山僧在僧房的四壁画满了《西厢》故事,来客问他缘由,山僧讲:“我悟‘崔莺莺临去时秋波那一转’。”文字每用一次,便多一层意思,数前年文字史下来,每个字汇里都凝聚了无数先人智慧,够你穷尽一生。多少巨著,只是略略谈了一个字汇:《红与黑》只谈了野心,《人性枷锁》只谈了欲望,《大白鲸》只谈了勇气……
即使被用烂了的文字也仿佛日日见惯的姑娘,如果你静心仔细体会,绝对不乏美感。比如在宋词里被超高频使用的“销魂”:不用“破”,不用“损”,而用“销”,那缓慢、隐秘,却一刻不停、不堪细思量的刻骨铭心!不是“骨”,不是“肉”,而是“魂”,魂没了,还剩什么?剩下的那些还有什么意义?还有词牌。这些被词人用来用去、不稍稍留意的三字字汇,细细想来都是有情有景有境的绝妙好词:荷叶杯,梧桐影,点绛唇,如梦令……
五经易通,一味难得。人常说杜甫可学,李白不可学,或许就是这个意思。李白绝对有才,随手捻来二十字:“叶叟天台里,还应酿老春。黄泉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注:“老春”是种美酒。)当时我念到第三遍的时候,眼泪就流出来了。这几百年来,多少人被这二十个字感动过?之后的几百年,又会有多少人会泪流?这是怎样的二十个字呀!日本人于唐人中首推白居易。也是二十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题目是《至友人》。红泥,绿酒,阴天,白雪。酒是水做的火,泥是火中的土,屋外是冷冷的天气。心中有个能相邀共饮的朋友,不就如同在人间能有一处生了火的屋子安身吗?——白居易绝对有才。
文字的趣味不独中文有。中国人看“笑”字觉得可喜,西方人看“laugh”也会觉得愉快。中文强于表形,西文强于表音,西方文字亦有独到的趣处。比如“plum”这个单词:“pl”——牙齿咬破薄而韧的果皮,“um”——咀嚼多汁的果肉,味道在嘴里回旋:“嗯,好吃。”还记得一首西文小诗,讲“雾”。最后一句:“then,
it moveson。 ”m-o-v-es-o-n,你慢些读,在浓重的鼻音中,可以触摸到雾的缓缓移动。
古时候,没有纸,中国用龟甲兽骨,西方用羊皮,一本《圣经》要用去三十只小羊。那时候,青灯下的史官、僧侣面对黄卷,心里是种圣洁的虔诚。他们如果走在今天的街头,看着满街的错字,书摊上满是“酥胸大腿”报刊,会觉得是对文字的一种怎样的亵渎呀!
1996。4。1
/* 62 */距离
世间存在距离。
距离有许多种:月亮与地球之间,是空间上的距离。也站在河边,也说“逝者如斯夫”,你和孔丘之间,是时间上的距离。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身边的姑娘不懂爱情,人与物与我之间,是心理上的距离。
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可统归为物理上的距离。物理上的距离需要超越。在超越的过程中愉悦心智,在超越的尽头脱凡入圣。
物理学贵在以近知远,以易知知难知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