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13章

作品:白鹿原|作者:不言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1 23:36:49|下载:白鹿原TXT下载
  “我说叫娃回来,就是敢保险嘛!原上的壮丁一个个都从我的手里过,我还没这点

  把握!”女人说:“我想把娃认到你膝下……给你……做干娃……”鹿子霖惊喜地

  笑了,把立在旁边的女人揽到怀里说:“这主意好!本来就是我的娃嘛!”他无法

  控制重新膨胀起来的那种诱惑,紧紧贴住了那张依然柔媚的嘴唇……

  鹿子霖从这个女人身上得到了一个重要启示,逐个在原上村庄搜寻干娃,把一

  个个老相好和他生的娃子都认成干亲,几乎可以坐三四席。干娃们到家里来给他拜

  年,给他祝寿,自己也得到绝对保护而逃避了壮丁。鹿子霖十分欢喜,一个个干娃

  长得都很漂亮,浓眉深眼,五官端正。因为和他相好的女人都是原上各村的俏丽女

  人,孩子自然不会歪瓜裂枣了。鹿子霖瞧着那些以深眼窝长睫毛为标记的鹿家种系,

  由不得慨叹:“我俩儿没有了,可有几十个干娃。可惜不能戳破一个‘干’字……”

  他对干娃们说:“有啥困难要办啥事,尽管开口!干爸而今不为自己就为你们活人

  哩!”干娃们说:“干爸,你有事要帮忙也只管说,俺们出力跑腿都高兴。”鹿子

  霖感动得泪花直涌:“爸没啥事喀!爸而今老了还有多少事嘛!爸只是害怕孤清喜

  欢热闹,你们常来爸屋里走走,爸见了你们就不觉得孤清,就满足咧……”

  白鹿联保所遭到一次沉重的洗劫,田福贤幸免被杀。事后从种种迹象分析,洗

  劫的重点目标在田福贤,仅田福贤住的那个套间屋子就扔进去三颗手榴弹,然而田

  福贤却没有睡在里头。田福贤逛得诡,他在套间安着床铺着被子,只是午间歇息用,

  晚上就出其不意地敲开某个干事的门挤到一张床上,像皇帝随心所欲进入某一宫院

  一样,他许久以来就不单独在自己屋子过夜。

  洗劫是土匪干的不是游击队干的,众说纷纭。县保安团一营营长白孝文亲自上

  原来侦察追踪,没有抓到任何确凿的证据,判断不出究竟是什么人干的。联上储存

  的捐款没有来得及上交就抢掠一空,联上的保丁被打死五个伤了三个,白孝文据此

  判断保丁们多数都躲起来根本未作抵抗。出于种种利害关系,权衡各方得失,白孝

  文终于给岳维山汇报说:“土匪干的。”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安定人心,以免为共党

  张扬的顾虑。

  田福贤对白孝文的结论完全接受,心里地不无疑虑。他装作看病走进镇上的中

  医堂,接受冷先生号脉望诊时,不在意地问:“这几天有没有谁到你这儿来买刀箭

  药?”冷先生先愣了一下,随之以素常的冷冷的口气回答:“没有。”田福贤从洒

  在联保所门外的一摊血判断,洗劫者有人负伤,肯定隐匿在某个村子里。他想从冷

  先生这儿找到一丝线索,却没有成功。

  冷先生被这个询问惊扰得心神不宁,恰恰是白嘉轩来向他要了一包刀箭药。天

  亮后,白鹿镇上聚集着一堆堆人议论昨晚发生的事情,本原上第一次发生交战的骚

  乱震惊了从未经历过枪炮的乡民,白嘉轩拄着拐杖佝偻着腰走进来,向他讨要一包

  刀剑药。冷先生随口问:“谁有伤了?”白嘉轩接过药包揣到怀里说:“甭给谁说

  我要过这药。”冷先生现在急于想告诉白嘉轩,田福贤追问哩!他在镇子上碰见一

  个匆匆走过的女人,说。“捎话叫你嘉轩伯来下两盘棋。”

  白嘉轩一边下着棋,一边给冷先生叙说刀箭药的来龙去脉。那天晚上,听见有

  人敲后门,他就起来了。没料到进来的是自己一个已不来往的老亲戚的儿子,他叫

  他声“老舅爷”,就说打劫联保所的事是他干的,他是做游击队的底线儿,因为没

  打仗经验恰好负了伤。白嘉轩大为震惊之后,就压着声训斥:“你家人老几辈都是

  仁义百姓,你也是老老诚诚的庄稼人嘛!嘟四十上下的人了,你咋弄这号出圈子的

  事?”他却笑着说:“老舅爷,你甭害怕。日子过不成了,不单是我,原上现时暗

  里进共产党的人多着哩!”白嘉轩暗暗吃惊,连这么老诚的庄稼汉子都随了共产党,

  怎么辩得出谁在暗里都是共产党呢?他不再过多询问,就把他藏起来,给弄了一包

  刀箭药……白嘉轩对冷先生说:“像这个亲戚一样的庄稼汉,直戳戳走到联保所,

  谁也认不出他个是共产党!据此你就根本估摸不清,这原上究竟有多少共产党……”

  冷先生说:“这谁能说清!田福贤成天剿共也摸不清……要是有一天共产党真个成

  了事得了天下,你再看吧,原上各个村子的共产党一下子就蹦出来了,把你把我能

  吓一跳!”

  俩人随之把话题转移到鹿子霖身上,而且收了棋摊儿专门议论起来。白嘉轩说:

  “原上而今只有一个人活得顶滋润。”冷先生说:“你说田福贤?”白嘉轩说:

  “他才最不滋润哩!他在原上是老虎,到了县上就变成狗了,黑间还得提防挨炸弹!

  ”冷先生说:“那你是说你?”白嘉轩也摇摇头:“你还是老样子,没啥变化喀!”

  冷先生闷住头认真猜想起来。白嘉轩不屑地说:“鹿子霖嘛!”冷先生反感地说:

  “这人早都从我眼里刮出去了。我早都不说这人的三纲五常了,不值得说。”白嘉

  轩却说:“你看看这人,当着田福贤的官,挣着田福贤的俸禄,可不替他操心,只

  顾自个认干娃结干亲哩……”冷先生说:“我只说从监狱回来,该当蜷下了,没料

  想在屋蜷了没几天,又在原上蹦达开了。这人哪……官瘾比烟瘾还难戒!”白嘉轩

  说:“这是祖传家风。鹿家人辈辈都是这式子!冷先生说:“我在这镇子上几十年,

  没听谁说你老弟一句闲话,这……大难了!”白嘉轩做出自轻自薄的口吻,又很恶

  毒地说:“咱们祖先一个铜子一个麻钱攒钱哩!人家凭卖尻子一夜就发财了嘛!”

  亦凡书库扫校(yifan。)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三十四章

  农历四月,急骤升高的气温宣告结束了白鹿原本来就短暂的春天,进入初夏季

  节。满原的麦子从墨绿中泛出一抹蛋白色,一方一绺已经黄熟的大麦和青稞夹缀在

  大片麦田中间,大地呈现出类似孕妇临产前的神圣和安谧。从气象和节令上判断,

  似乎与已往无数个春夏之交时节的景致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无论穷的或富的庄稼人,

  只是习惯性地比较着今年的节令比去年提早了几天或者推迟了小半月,穷庄稼人总

  是比富裕庄稼人更多一些念叨和嘟囔罢了,也是因为他们更加迫不及待地要收获小

  麦,以减少借贷的次数和数量。迎接果实成熟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眼巴巴瞅着麦子一天天由绿变黄,急性子的庄稼人提着镰刀拉着独轮小车走到田头,

  捉住麦穗捏一捏瞅一瞅,麦粒还是鼓胀的水豆儿,惋叹一声“外黄里不黄喀”!于

  是就提上镰刀拉上小推车回家去了。突然一场温腾腾热燥燥的南风持续了一夜半天,

  麦子竟然干得断穗掉粒了,于是千家万户的男人女人大声叹着“麦黄一晌蚕老一时”

  的古训拥向田野,唰唰嚓嚓镰刀刈断麦秆的声浪就喧哗起来。就在那神秘的短促的

  一响里,麦子熟透了;就在那神秘的一时里,蚕儿上族网茧了……

  公元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成为白鹿原社会气候里神秘短促的一晌或一时,

  永久性地改变了本原的历史。

  黑娃听到电话铃响,心里一跳;每一次电话铃声响,都好像首先撞击的不是耳

  膜而是心脏。黑娃抓起话机扣到耳朵上,方知是县西四十里处的麻坊镇哨卡打来的。

  哨兵的嗓门有点粘涩:“一位少校军官要过哨卡,要到县里找你。鹿营长,你说放

  不放他过卡子?他不说他的姓名,也不报他的来处,却是叫我问你鹿营长还喜欢不

  喜欢吃冰糖……”

  黑娃搞不清有多长时间自己都处于一种无知觉状态,灵醒过来后,发现话机还

  扣在左耳朵上,汗水顺着话机的下端滴滴到手心里。他已经忘记刚才是怎么回答哨

  兵的,耳机里早已变成一片冷寂的盲音。他判断不出自己现在比接电话以前更加慌

  乱,还是更加沉静,却努力回想刚才在电话里自己是怎样问答哨兵间询的,或者根

  本就没有作任何回答?他颤抖着手摇起搅把儿,直摇得黑色的电话机在桌子上发摆

  子似的颤抖,终于到那个不再粘涩的嗓门讨封似他说:“放心吧鹿营长,早已放过

  了。我给少校挡了一辆道奇卡车,坐上走了半晌了,说不定这阵儿都跷进你的门坎

  咧!”黑娃放下电话跨出门去,门外一片静寂。旋即又走进屋子,扯下毛巾直接塞

  进盆架下边的水桶里醮了水,使劲擦试汗腻腻的脸颊和脖颈,然后又脱了上衣和长

  裤,用马勺舀起凉水往身上泼浇。水流在砖地上,流不出多远就渗,进蓝色的砖头,

  发出干燥焦渴已极的吱吱声。这当儿,门外响,起卫士的问话声,一个熟悉的声音

  说:“你不甭盘问我,我来盘问你。你只知你们鹿营长官名叫鹿兆谦,你知不知道

  他的小名叫黑娃?你知不知道他敲家伙爱敲‘风搅雪’?黑娃穿着裤叉,急忙跷出

  门喊道:“我也记着你的小名,我不好意思再叫!”

  通身水淋淋的鹿黑娃只穿着一条水淋淋的裤叉,和佩戴着少校肩章一身伪装的

  鹿兆鹏紧紧搂抱在一起,两个荷枪实弹的卫士看见两人的真挚和滑稽,却无法体味

  这两个朋友此刻里的心境。还是黑娃首先松开手臂,拽着兆鹏的胳膊走进门去。他

  从里头插死了门闩,想想不妥又拉开,只对卫士说了一句:“谁来也不许打扰!”

  然后又插上门闩,急忙蹬裤穿衣服,转过脸问:“我的你呀,你咋么着蹦到这儿来

  咧?”鹿兆鹏从桌子上的烟盒:里抽出香烟点火抽起来,说:“你甭问,你先给人

  弄俩蒸馍吃,我大概还是昨个晚上过渭河时吃的饭……”

  鹿兆鹏身为十五师联络科长,是和首批强渡渭河的四十八团士兵一起涉过古都

  西安的最后一道天然水障的。出发前一刻,他肚子里填塞了整整一个小锅盔,这使

  他联想起锅盔这种秦人食品的古老的传说。这种形似帽盔的食品,正是适应古代秦

  军远征的需要产生的,后来才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它产生于远古的战

  争,依然适应干今天的战争。渭北原地无以数计的村庄里数以千万计的柴禾锅灶里,

  巧妇和蠢妇一齐番心尽智在烙锅盔,村村寨寨的街巷里弥漫着浓郁的烙熟面食的香

  味。分到鹿兆鹏手里的锅盔已经切成细长条,完全是为了适应战士装炒面的细长布

  袋;而这种食品的传统刀法是切成大方块,可以想见老百姓的细心。那些细长的锅

  盔条上,有的用木梳扎下许多几何图案,有的点缀着泮红的俏饰,有的好像刻着字

  迹,不过都因切得太细太碎而难以辨识。鹿兆鹏掬着分发到手的锅盔细条时,深为

  惋借,完整的锅盔和美丽的图案被切碎了,脑子里浮现出母亲在案板上放下刚刚出

  锅的锅盔的甜蜜的情景。

  鹿兆鹏是微明时分涉过渭河的,先遣支队在河里插下好多道芦苇秆儿,作为过

  河路线的标记,最深处的水淹到胸脯,枪枝和干粮托到头顶。渡河遇到并不强硬的

  阻击,掩护他们的火炮和机枪压得对岸的守军喘不过气来。跨上对岸的沙地,才发

  现守军单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