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4章

作品:在人间|作者:团团|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6:27:08|下载:在人间TXT下载
  贪婪的神情对于主人公的恶行不断发出惊叹,而且自鸣得意地说:“可是,咱们过得挺平

  安,什么事也没有,应当谢谢上帝。”

  他们常常把事件弄混,把有名的大盗丘尔金的所作所为记在马车夫福马·克鲁奇纳的帐

  上;又常把名字搞错。我纠正了他们的错误,他们非常吃惊:“唔,他的记性多么好呀。”

  有时《莫斯科报》上登着列昂尼德·布拉韦的诗。我很喜欢这些诗,把它们抄在本子

  上。但主人们谈起诗人的时候,便说:“人都老了,还作诗呢。”

  “他是酒徒,是半疯儿,一切都无所谓。”

  我喜欢斯特鲁日金和梅曼托—莫里伯爵的诗,但女人们,无论老婆子还是年轻主妇,都

  认定诗是胡说八道的东西。

  “只有小丑和唱戏的戏子,才用诗句说话。”

  冬天晚上,躲在窄狭的小屋子里跟主人一家子对面坐着,是一种难堪的时刻。窗外是静

  静的夜,有时听得见树枝被冻得噼啪作响的声音。人们象冻鱼一般,一声不响地坐在桌子旁

  边。风雪敲打着窗子和墙壁,在烟囱中怒吼,吹得火炉门直响,儿室里婴儿在哭叫。我真想

  坐到屋子暗角落里,蜷缩起来,跟狼一样大声号叫。

  女人们坐在桌子的一端,缝着针线,织着袜子。另一端坐着维克托,躬着背,懒洋洋地

  绘图样,不时喊叫:“别摇动桌子呀,真要命。狗贼,吃耗子的。……”在旁边的大刺绣架

  后面,主人正坐在那里用十字纹绣一张台毯。从他的手指底下,出现红的大虾、青的鱼、黄

  的蝴蝶、秋天的红叶。这个图案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干这个活儿已经是第三个冬天了。现

  在他已做腻了,有时候白天见我空闲下来,便对我说:“唔,彼什科夫,你来绣这台毯,动

  手吧。”

  我坐下来,拿起一枚粗大的针就动手绣。我很同情我的主人,我总是想什么事都尽力都

  他忙。我觉得有一天他会把绘图样、绣花纹、打纸牌这类事完全扔掉,另外来干一种有趣的

  (bsp;工作的。他常常忽然把工作扔到旁边,用一种瞧陌生东西的惊异的眼神,愣生生地凝视着那

  种有趣的工作,他的长长的头发,一直披到脑门和脸颊边,好象一个修道士的徒弟。

  “你在想什么?”他的妻子问他。

  “没想什么。”他这么回答着,又继续工作起来。

  我默默地惊奇着:难道可以问人家在想什么吗?这是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一个人所想

  的,一时之间,总有好多事情混杂在一起:在眼前的一切事、昨天或去年见到过的事,都会

  混杂到一起,变幻着,叫你无法捉摸。

  《莫斯科报》的小品栏,还不够念一个晚上。于是我提议把寝室里床底下的杂志拿出来

  念。年轻的主妇不相信地问:“那些杂志里面只有画,有什么东西可以念的呀?……”可是

  床底下除了《绘画论坛》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火花》的杂志;于是我们念起萨利阿斯的

  《佳京—巴尔李斯基伯爵》来。主人对这中篇小说里的那个有点戆气的主人公非常喜欢;对

  于小公子的悲惨的遭遇,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他这么喊:“这可真有趣儿。”

  “看来,这都是胡编乱造。”主妇为了表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说。

  床底下找出来的作品,对我大有好处,我得到了把杂志拿到厨房里去的权利,夜里可以

  看书了。

  使我最高兴的,是老婆子搬到儿室里睡去了,因为保姆老是喝醉酒。维克托不打扰我,

  他每晚等家人们都睡静之后,就悄悄儿起来把衣服穿好,溜到外边什么地方去了,直到天亮

  才回来。晚上还是不让我点灯,因为大家都把蜡拿到寝室里去了。我没有钱买蜡,便偷偷把

  蜡盘上的蜡油搜集起来,装在一只沙丁鱼罐头盒里,再加上一点长明灯的油,用棉线做灯

  芯,便点起一盏烟气腾腾的灯,整夜放在炉子上。

  当我翻动一页书的时候,那昏红的火头就摇晃不定,好象要熄灭的样子。灯芯常常滑进

  燃得很难闻的蜡油里;油烟熏我的眼睛。但这一切不便,都在看图片读说明的快乐中消失了。

  这些图片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一个一天天扩大起来的世界:这里有梦一般的城市,有高山

  和美丽的海滨。生活美妙地展现开来,大地更富于魅力:人多起来了,城市增加了,一切都

  变得更加多样,无所不有。现在,我望着伏尔加河对岸的远方,已明白那儿并不是一片荒

  漠,而在以前,当我遥望伏尔加河对岸的时候,我感到一种特别的烦恼:草场平坦地扩展

  着,披着破衣似的黑色灌木丛,草场的尽头矗立着参差不齐的茂密森林,草场上空展开一片

  混浊寒冷的蓝天,大地空旷而凄凉,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一种淡淡的悲愁。撩乱着它。我失

  去了一切希望,感到百无聊赖;只想闭上眼睛。这种忧郁的空虚没有给我半点希望,它只是

  把我心中所有的一切都吸尽了。

  下载

  图片的说明,用一种容易懂的文字,把另一些国家和民族的状况告诉了我,把古代及现

  世的许多事情讲给我听,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是我所不懂的,这使我感到苦恼。有时候一些

  奇怪的名词刺到我的脑子里——什么“形而上学”、“千年天国说”、“宪章运动者”一类

  奇怪的名词,对我实在有点头痛。我觉得它们是一种阻止我的想象的怪物。如果我弄不清这

  些名词的意义,也就永远再也不会明白什么了——正是这些名词象卫兵一样把守着秘密之宫

  的大门。有时候,全部的句子象扎进手指的刺一般在我的记忆里停留很久,使我再也不能去

  想别的事情。

  我记得念过这样的怪诗:

  匈奴族的首长阿底拉

  骑着马,

  满身披着钢铁甲胄,

  象坟墓般地阴郁和沉默,

  在无人境中行走。

  他的背后有一队乌云一样的大军在追寻着叫喊:“何处是罗马?何处是雄伟的罗马?”

  我已知道罗马是一座都城,但是匈奴是怎样一种民族呢?

  我必须把它弄明白。

  我找到一个好机会,就向主人问。

  “匈奴?”他惊奇地重复了一句。“鬼知道这是什么呀?大概是个毫无意义的东西

  吧……”他不赞成地摇了摇头。

  “你满脑子都是些无用的东西,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呀,彼什科夫。”

  不管是好事坏事,可是我要知道它。

  我觉得团队里的牧师索洛维约夫一定会知道匈奴是什么,我在院子里碰到了他,就拉住

  他问。

  他体弱多病,红眼睛,没眉毛,黄须,脸色苍白,性情暴躁。他把黑手杖拄着地,对我

  说:“这个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涅斯捷罗夫中尉恶狠狠地回答说:

  “你说什么?”

  于是我决定,关于匈奴这个问题得去问药房里那位药剂师,他对我总是和和气气的。他

  有一张聪明的脸,大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匈奴,”药剂师巴维尔·戈利特贝格对我说。“匈奴是吉尔吉斯那样的游牧民族,再

  下载

  没有这个民族了,现在已经绝种了。”

  我觉得难过懊丧,倒不是因为匈奴人都已经绝种,而是因为把自己烦恼了这么久的那个

  词的意思,原来只是如此简单,而且使我一无所获。

  但我还是很感激匈奴。自从我为这个名词大伤了脑筋之后,我的心踏实了许多,而且由

  于这位阿底拉,我跟药剂师戈利特贝格接近起来了。

  这个人能够很通俗地解释一切难懂的名词。他有一把开启一切知识之锁的钥匙。他用两

  个手指头把眼镜正一正,从厚玻璃片中盯住我的眼睛,好象拿一些小钉子钉进我的脑门一

  般,对我说:“好朋友,一个名词好象树上的一片叶子,为了明白为什么这些叶子不是那样

  的而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先明白这株树是怎样生长起来的,必须学习。好朋友,书好比一座

  美丽的园子;园子里什么都有:有的叫人见了舒服,有的对人有用处……”我常常到那药房

  里去,为那些害慢性“烧心”病的大人们买苏打粉和苦土,为孩子们买月桂软膏和泻药,我

  就顺便去找他。他的简短的教导,使我对于书籍的态度更加端正了。

  不知不觉地我对书籍好象一个酒徒对酒一般,变成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书籍使我看见了一种另外的生活,一种刺激人们、使人们去干大事业,去犯法的强烈的

  感情和愿望。我看出在我周围的那些人,是既不会干大事业,也不会去犯法的,他们活着,

  好象跟书中所写的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他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呢?——这是难

  解的。我不愿过这种生活……这是我很清楚的,我不愿意……我从图片的说明上知道了布拉

  格、伦敦、巴黎那些地方的街道上并没有坑洼和垃圾堆,有的只是笔直宽阔的马路,房子和

  教堂也是另一种样子。在那里既没有人必须在屋子里过六个月的冬天,也没有只准吃酸白

  菜、醃蘑菇、燕麦面片、马铃薯和讨厌的麻子油的大斋日。过大斋日不准看书,《绘画论

  坛》被他们收起了;这种空虚的斋戒生活,又迫到我的身上来了。现在把这种生活和书中见

  过的来比较,更觉得它的贫乏和畸形。一有书看,我的心境就好,精神就振作,干活也干得

  利索,因为心里有了目标:早些把活干完了,就可以多剩一点时间来看书。但书被没收了之

  后,我便变得百无聊赖、懒洋洋的了,害上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健忘症。

  记得正是这种无聊的时候,发生了一桩奇怪的事:有一天晚上,大家正要睡觉,忽然传

  来嗡嗡的教堂的钟声。家里的人都被惊起来了,半裸着的人们跳到窗子边互相问道:“失火

  了吗?……是打警钟吧?”

  别的房子里,也都在忙乱,门户砰砰碰碰地响。有人牵着套好了的马在院子里跑。老婆

  子大声嚷,说教堂里失了盗。

  主人竭力阻止她:

  (bsp;“够了,妈……不是听得很清楚吗,这不是警钟。”

  “那么就是主教死了……”

  维克托从床上爬下来,一面穿衣服,一面嘴里嘀咕:“我可知道出了什么事,我知道。”

  主人叫我跑上阁楼去望有没有火光。我跑上楼去,从天窗爬到屋顶上,望不见火光。在

  寂静的寒冷的夜气中,钟声慢吞吞地接连地响着,街市睡梦惺忪的横躺在大地上。一些瞧不

  见的人,在黑暗中踏着雪地吱喳作响地跑过去,雪橇的滑板吱吱地叫。钟声越来越令人毛骨

  悚然地响着。我回到起居室里说:“望不见火光呀。”

  “呸,真是的。”穿着外套,戴上帽子的主人说着,把大领子拉上,又开始迟疑不决地

  把两脚伸进套鞋。主妇劝他:“别出去,喂,别出去……”“少废话。”

  维克托也穿好了衣服,挑逗着大家:

  “我可知道……”

  两兄弟走到大街上去了,女人们吩咐我烧茶炊,自己又跑到窗子口去望。可是,主人几

  乎马上就回来了,在外边拉门铃。他从楼梯跑上来,一声也没吭,把前室的门打开,粗声

  说:“沙皇给人暗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