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四位异姓王的日子其实并不算好过,毕竟这异姓王爷不管在哪朝都是难免惹人忌讳的存在,尤其是南安王爷如今还在南海沿子掌兵,更是难免惹人忌讳。不过这四位王爷家里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如北静王家里只交出所有权利做个富贵闲人,再比如说西宁王爷主动向圣上迎娶了一位公主,给自家混入了些皇室血脉,也是狠刷了一回自家在皇家那儿的好感度。
——虽然说原本史湘云配的卫若兰也算是和史湘云匹配,不过卫家这边也不过是和当初史家寻婚事的时间正好合适才定下来的,如今史家既然这边提前为史湘云选姻缘的时间提前了,自然也就和卫家没什么关系了,这里自然也不必多说什么。
————分割线————
随着迎春湘云相继订好了婚事,探春终于开始有些慌张了——迎春的岁数比她要大一些,但湘云却是真的和她年岁相仿的,再加上和她同年的还一个早早订了婚事的黛玉,这样对比之下,哪怕自己的年纪也不大,却难免让探春生出了些危机感。
不过就如王夫人说的,这一家子孩子总得讲究个长幼有序,哪有哥哥还没定下婚事妹妹就先出阁的规矩,如今全家自然还是关注着比她大一岁的宝玉的婚事,总不可能有人愿意在这关头还分心为她操心。
迎春是比宝玉大一岁的,自然不可能被宝玉的事情拘束。而且迎春的大事全都是大房那边自己联络出来的,就连贾母也不过是最后被知会一声罢了。而黛玉也好湘云也罢,虽然也管贾宝玉叫一声二哥哥,说起来都只是亲戚家的孩子,都自有自家长辈家长操心,莫说只是订婚便是如今成婚也没什么妨碍。偏只探春一个既是妹妹又是和贾宝玉同父,便是想不被耽搁也不可能。
若是贾宝玉的婚事能够顺风顺水也就罢了,偏贾母对贾宝玉的婚事格外看重,只一心想选个四角俱全的好姑娘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宝贝孙子。可贾宝玉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能算是出挑,顶多能让人赞一句长得好罢了,怎么可能有真的高门贵女瞧得上宝玉的身份。
这愿意和贾宝玉结亲的人家出身多是不高,纵有几个身份高些的,姑娘本身总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而能让贾母看上的姑娘,那都是真真的天之骄女,家里才是万万瞧不上宝玉的。
这样来回吃了几回闭门羹之后,就是探春消息再不灵通也知道宝玉的婚事必然是要暂时搁置一阵子了。而虽说自己的岁数比宝玉要小一些,不过也只相差一岁罢了,偏宝玉是个男孩儿,纵使终身耽搁了一阵子也不怎么妨事,自己作为姑娘青春有限却是万万不能耽误的。
瞧着本来该为自己婚事做主的王夫人对自己完全不上心的样子,探春一咬牙到底是求上了王熙凤。
不过王熙凤却并不如探春所愿的愿意伸手。
凤姐对于这个庶出的小姑子说不上讨厌,但是因为瞧着之前探春一门心思的向着王夫人,毕竟也说不上喜欢,甚至比不得她和元春又是姑表姊妹又是姑嫂的来得亲近。
如探春说的,姑娘家的青春的确珍贵,但左右自家女儿的岁数还不大,王熙凤才不急呢。而且虽然王熙凤对王夫人不太上心,但是宝玉赤子之心其实很是讨人喜欢,凤姐嫁进贾家的时间早,说句夸张点的都算是看着宝玉一点点长大的了,是以在宝玉和探春之间王熙凤几乎是不用选择就能做出决定,自然总不可能帮探春出头。
毕竟探春担心的事,在王熙凤这儿瞧着就不是事儿……要说王夫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是,总归不至于拉下身段单和探春过不去,贾母也总不可能放任孙女真的出不了嫁成个老姑娘,探春其实不必担忧自己没有终身。至于家里人处处以宝玉为先,日后她的婚事许是不那么如意之类的……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王家这边因为王子腾夫妻伉俪情深,家里倒是并没庶出的孩子,但只要想想自己将那些想要爬床的丫头恨进骨子里,王熙凤就完全能够理解王夫人看不上庶出的孩子,如贾家这样好歹好吃好喝好教养长大了,如迎春那样指个差不离的婚事也就是定好的了,谁家当家太太还能真的对庶出儿女掏心挖肺了。
作者有话要说:
快到结局了,所以稍微有些卡文,昨天好不容易写完了之后就顺手把电脑关了……今天下午开电脑的时候才发现蠢到忘记更新了……这是本来应该昨天的更新,明天的更新不变
第142章 李纨凤姐(四十)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开始王熙凤还认为探春之前的苦恼是无病呻吟——嫡出女孩儿的婚事从来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自然要早早的开始寻摸,而庶出的女孩多是等十五六的时候才开始随便寻一户人家许出去也就是了,若是给人做侧室或许还能高攀一些,想要做正妻却除非是低嫁或是嫁给庶子,这其实算是时下里大多数人家的婚姻模式,除非是这个庶出的女孩儿实在是太过优秀或是家里只一个女孩儿,否则其实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可能。
迎春订下婚事的时候也十五岁多了,并不算太早订婚的。而黛玉湘云却都是正经嫡出的长女,早早寻了良人也是意料之中,至于探春……却委实着急了些。
可没多长时间之后,王熙凤就发现探春并不是恨嫁到不顾廉耻,只能说她的确看的长远。
巧姐儿的岁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然她同辈里还有个堂兄贾兰,但因为李纨立志想要让儿子学文考试的关系,再加上兰哥儿毕竟是个男孩儿并不急着嫁娶,一时半会儿其实并不急着婚事上的事情,这一辈里倒是巧姐最早开始思量起婚事的。
巧姐儿是王熙凤头一个孩子,再加上凤姐又不是没有儿子,对亲生的女儿总归是极为上心的,早早就琢磨着给女儿寻一个好婚事。
王熙凤自己半点文墨不通,顶多只识得些常用的字罢了,但巧姐儿和黛玉学习时间不短,却是真真钟灵毓秀得很,按着贾珠这个当亲爹的说法,巧姐儿之慧真是比元春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珠算是从巧姐儿三四岁的时候才正式进入仕途的,等到王熙凤在巧姐儿十二三岁开始寻摸婚事的时候,贾珠也稳稳当当的升到了从五品的官职,将将好和贾政平级。依着所谓子不逾父的规矩,最迟等两年后贾珠这一任满了之后,就意味着贾政必须得告老辞官,否则贾珠是断不能继续升官的。
对于这一点,贾政倒是没什么意见。他虽然有各种的不足,甚至因为爱面子到了有些假正经的地步,却其实并不是一个对权势有太大欲望的人,再加上他对自己在做官上没天赋这一点也不是不清楚的。之前他因为自己名字的缘故耽搁了儿子的前程的时候心里也不是不难过的,这会儿若是为了给儿子让路而辞官也不是不能忍受。
本来贾政本来是打算在贾珠升上从五品的时候就辞官的,不过贾母考虑到贾宝玉的婚事还没尘埃落定,哪怕贾政的官职其实并不高总好过辞官正式成为白丁,却拿这件事压着并不许贾政辞官。
虽然王熙凤也算是贾宝玉的表姐,但是比起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的前程来说,小叔子总归算是外人,凭什么让她去迁就。
如果只是这样就罢了,到底这两年贾珠能再向上升的概率也不大,算起来怎么也得等任期满了才能再顺理成章的向上挪一步,贾母这样虽然让王熙凤心里不太愉快到底也不至于太过分。
可若是贾母若是因为贾宝玉的婚事没定下来就想耽搁了巧姐儿的婚事,对于王熙凤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不好了。
勋贵的势弱并不是荣国府一家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贡士出身又仕途坦顺的贾珠无疑是不少人眼里的香饽饽,哪怕贾珠因为贾政的名字的关系依旧有颇多桎梏,仍旧有不少人对他家的儿女有兴趣。
尤其是巧姐儿作为姑娘,只要贾珠还有本事,其实并不会因为祖父的名讳而有太多的不便,更是有不少人对她颇有兴趣。
不过贾珠想着自家虽然占着个勋贵的名头,实际上自己这一房人却并无爵位可继承,没必要再和勋贵人家结亲。更何况如今天下承平,由武转文是大势所趋,所以心里有意将儿女的婚事都顶给读书人家。而王熙凤虽然自身没什么学识,却因着并不舍得儿子习武辛苦,对丈夫的决定也深以为然。而从来读书人家的哥儿都讲究先考一两回试再考虑成家的问题,多是不会太早订婚事的,是以王熙凤听了贾珠的话之后,对女儿的婚事本来并不着急,更是完全没有在勋贵里寻女婿的打算。
但这并不代表听见贾母以“宝玉这个做叔叔的还没定下来,姐儿的岁数还小着并不急”为借口回绝了别人家想要给巧姐说人家的时候,王熙凤就能毫无芥蒂并心怀感激的接受。
这婚事上的长幼有序从来都只是平辈的人才需要讲究的规矩,若说贾母是以贾兰未婚所以巧姐儿不好先兄长订下婚事当理由就罢了,哪怕大多数时候堂兄弟姐妹其实并不必太讲究这个婚配顺序,毕竟荣国府的两房尚未分家,这会儿真要是非得算到一起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今贾母拿着宝玉这个叔叔做借口,再说什么贾宝玉比巧姐儿还大几岁却还没订婚事之类的话……王熙凤就难免出离愤怒了。
哪家都没有当长辈的不婚配小辈就不能说亲的道理,毕竟如今人人家里都许多孩子,老来子老来女的情况也不少见,未必做长辈的岁数就一定比小辈要大。只拿贾家本家的例子,宁国府那边贾蓉这个当侄子的都娶妻秦氏许多年了,惜春这个嫡亲的姑姑都还没到说亲事的年纪呢。甚至如林黛玉的夫家常家,林黛玉作为四太太还没过门呢,她夫家长嫂的孙子都已经订好了个娃娃亲了。
真要说起来,哪怕贾宝玉其实比巧姐儿大上几岁,贾母的说法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而且贾宝玉的婚事因为贾母的高标准严要求迟迟都定不下来,如今瞧着竟是半点眉目都没有,真要是拿贾宝玉当借口压着家里的其他孩子的嫁娶,想也知道只怕家里的其他人都得被耽搁下来。
好在虽然贾母过分溺爱贾宝玉了些,家里总还是有其他的明白人的。哪怕是王夫人身为贾宝玉的亲娘,在这种时候也能看明白自己在两个儿子之间该如何选择——小儿子俨然已经被自家婆婆养的歪了,而长子却在重重阻碍中仍旧为自己冲出了一条前程。
如此看来王夫人该如何选择已经不言而喻了,哪怕她心里依旧不是不心疼贾宝玉这个亲儿子的,也不认为让贾宝玉的婚事耽搁了贾珠的嫡长女的婚事是件合适的事情,要真是由着贾母闹腾到长子长媳离了心,哪怕只瞧着礼法规矩,她这个当亲娘的也不愁日后他们不孝顺,但作为□□的宝玉难道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王夫人虽然很多时候脑回路都格外的清奇,但总也有没失了理智的时候,对这件事的态度至少是没问题的。对此王夫人的应付方法简单粗暴,既然贾母总念叨着所谓的长幼有序,左右探春上蹿下跳的已经有一阵子了,她索性就越过了宝玉直接给探春订下了婚事,彻底的打了贾母的脸面。
这家里的女孩儿真的要顺着长幼有序的规矩的,算起来就只一个探春而已,若是连她的婚事都定下来了,贾母总归是再没理由?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