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章

作品:王小波十年祭|作者:津股巡览|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4:39:55|下载:王小波十年祭TXT下载
  李银河编著:王小波十年祭 作者:李银河 编著

  序

  转眼之间,小波离世已经十年了。他的文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仍旧如日中天。我想其中的原因有二:

  一是他写的东西是纯文学,而纯文学生命的计量单位不是月,不是年,甚至不是十年,而是百年。如果一个文学家写的是生活、爱情,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多大岁数的人,都会喜欢读的,因为人们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活了多大岁数,他只要活着,只要向往爱情和美,就总是能够从纯文学中找到共鸣,用作家带给我们的精神来填补自己的心灵。

  二是他传播的许多思想仍然是目前的中国所需要的。这十年也许是中国人物质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但却肯定不是我们精神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当然,我们有了互联网,有了一亿多的网民,这是小波在世时完全没有过的新鲜事物。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是老样子。所以小波的许多话题不但没有过时,有的甚至还很前卫。记得当年有一位专门研究先锋艺术的意大利电影人采访过小波,同批被采访的人中有崔健、金星等人,可见他是把王小波当做先锋艺术家来看的。时至今日,王小波的思想、他的艺术还是前卫的。什么时候,他的思想成为人们的共识,不再显得前卫,中国就进步了。

  这本书是在十年前的一本纪念集的基础上重新选编的,其中大部分篇幅是原有的,也增加了一些当时没有赶上收入的文章,以及人们新写的文章。希望人们从这本书中了解王小波其人其书,希望他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李银河

  2007年3月10日

  想看

  目录(1)

  一?顽童时代???????????????????????

  成长岁月/艾晓明……………………………………003

  ——与宋华女士、王小平先生谈王小波

  母亲的忆念/宋华……………………………………033

  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克林……………………………040

  吾弟小波/王小芹……………………………………043

  ——王小芹致李银河信

  艺术的内丹/王小平…………………………………046

  ——纪念我的弟弟小波逝世10周年

  忆小波/王小平………………………………………056

  我的弟弟小波/王征…………………………………059

  童年时的小波哥哥/王晨光…………………………065

  我的舅舅/姚勇………………………………………068

  二?诗人之爱???????????????????????

  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李银河………075

  ——悼王小波

  我们曾经拥有/李银河………………………………079

  《绿毛水怪》和我们的爱情/李银河………………082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李银河………………………085

  他的名字是一个接头暗号/李银河…………………087

  三?工作肖像???????????????????????

  下载

  我希望善良,更希望聪明/王锋……………………091

  王小波:最初的与最终的/黄集伟…………………096

  以理性的态度/田松…………………………………105

  黄金时代的革命、爱情与荒诞/王伟群……………118

  ——关于《黄金时代》的对话

  有关《东宫·西宫》/丁东…………………………122

  ——访导演张元

  王小波:一位知识分子和一个时代/谢泳、丁东…127

  四?阅读王小波???????????????????????

  王小波作品暨小说集《黄金时代》研讨会纪要/

  李银河整理……………………………………………137

  狂欢?诅咒?再生/崔卫平…………………………142

  ——关于《黄金时代》的文体

  王小波缔造“黄金时代”/黄集伟…………………154

  重说“黄金时代”/艾晓明…………………………158

  超越羞耻心文化/丁东………………………………164

  满纸荒唐言/朱正琳…………………………………168

  初读《黄金时代》/何怀宏…………………………171

  我读《黄金时代》/邢小群…………………………174

  ——关于性价值观的超越

  革命时期的心理分析/艾晓明………………………178

  未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李公明………………………184

  重说生命、死亡与自由/艾晓明……………………186

  ——读现代传奇《红拂夜奔》

  跳下床来评《红拂夜奔》/张世君…………………192

  寻找智慧/艾晓明……………………………………196

  穷尽想象/艾晓明……………………………………200

  ——谈王小波的《万寿寺》

  爱情最美好之处/艾晓明……………………………203

  ——谈王小波的《万寿寺》

  思维的乐趣/艾晓明…………………………………210

  欲解王小波/朔维……………………………………214

  引人注目的王小波/杨泥……………………………219

  打屁股与爱情/和菜头………………………………222

  五?记忆之河????????????????????????

  忆王小波/许倬云……………………………………229

  悼念王小波/李慎之…………………………………232

  难得明白/王蒙………………………………………235

  目录(2)

  悼念王小波/崔卫平…………………………………244

  王小波的遗产/静矣…………………………………246

  我所认识的王小波/赵洁平…………………………250

  寄往仙界/刘心武……………………………………255

  自由的灵魂/周国平…………………………………259

  我与王小波/林白……………………………………262

  批判王小波/段小东…………………………………264

  你很寂寞,所以你走了/邢小群……………………267

  怀念/张卫民…………………………………………272

  因遗忘而被铭记/和菜头……………………………280

  地久天长/刘晓阳……………………………………283

  世纪之交的文学心灵/艾晓明………………………298

  成长岁月/艾晓明(1)

  ——与宋华女士、王小平先生谈王小波

  艾晓明

  时间:1997年5月14日、15日、16日上午9点至11点

  地点:国家教委宿舍宋华女士家中

  访谈人:宋华,王小波的母亲,国家教委离休干部。王小平,王小波的哥哥,1949年生于济南,在北京长大。美国图兰大学哲学博士,现居美国。王小波出事后赶回北京。

  一、家里的孩子

  (bsp;艾晓明(以下简称艾):我原来看小波的作品,觉得家长挺不容易的,允许孩子写到这个程度。一般的家长看了会说,哟!怎么能这样写啊!

  王小平(以下简称王)?:哪有家长啊,他都那么大年龄了,谁管他呢。

  艾(问宋华女士):您看了他的书吗?《黄金时代》。

  宋华(以下简称宋):我看了。

  艾:好多人看了其中的性描写觉得不能写到那个程度,写到那个程度太野了。那您也没管他啊?

  宋:我不管,也管不了。

  艾:您觉得可以接受,无所谓是吗?

  宋:我无所谓。他有些散文我看了。我觉得你仔细看看,里面有很深刻的内容。以前我没大看,银河走了以后,他经常回来,顺手带来一些东西,我就看了。过去他还写了些什么,我不是全都了解。

  艾:说说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宋:初中。

  王:什么时候?云南兵团回来的时候。

  艾:你最早看到他的作品是什么时候?

  宋:他俩住一个屋。他跟小平住一个屋。小平每月从煤矿回来。

  王:写作,他是从山东回来的时候开始写的。好像一开始写了一个人如何变驴的。

  宋:还有《绿毛水怪》。

  王:还有《刘三姐》,现在找不到了。

  艾:《刘三姐》找到了。银河说,《绿毛水怪》在一个朋友那儿。你当时看了感觉怎么样?

  王:佛头着粪,翻案文章。

  宋:他能把一本书看成个卷儿,就像个海带卷儿一样。

  王:咱们家的人都不爱惜书,国外的教授们看完了书,那书还是雪白雪白的。

  艾:他说你们家的家训是不学文科,他后来还是转到这上面来了。

  宋:他从小爱看书,爱讲故事。他看一本书以后,能给他们小孩讲故事,从头到尾讲下来。

  艾:看小波的书,觉得你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给他念《青铜骑士》。你看过他给《青铜时代》写的序吗?说小时候,我哥哥给我念《青铜骑士》。

  王:我确实给他念过《青铜骑士》,那都是真事。普希金的《青铜骑士》,那时候我能背相当多的段落,2/3都能背下来。我当时给他背了一段。

  艾:他说比较起来,还有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有东北二人转的调子。

  王:那也是我跟他讲过的。讲过的话有一些我忘了,不过看到他写的东西,我能回忆起来。我好像跟他讲过,就是不同的译者,高下,云泥一样。诗是很难翻译的。

  艾:那你那时候喜欢文学是受了什么影响?看书是家里的书还是别人的书,借的书?

  王:有家里的书,也有借的书。小波和我一样,只要见了书就没命了。小波看书时像根木头,你喊他,他听不见,你要踢他一脚。

  艾:可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书。

  王:怎么没有好看的书,我父亲的书架,他的书房里,大概得有两千本书。他藏书比较多。

  下载

  宋:卖了七麻袋。

  艾:是吗?什么时候卖的?“文革”的时候?

  宋:“文革”,“文化大革命”啊。

  王:“文革”以前,当然都是现代文学的东西。你看现在市面上,介绍的东西,英法的居多,美国现代文学的东西,中国人可能比美国人知道得多。他们到美国去跟人交流,中国人看过的东西,美国人也没看过。或者是很早很早的。在“文化革命”以前,西方的古典的作品,介绍得很多啊。所以,我们那时候,也看了一些。

  txt电子

  成长岁月/艾晓明(2)

  宋:他爸爸,虽然是搞逻辑的,实际上也很喜欢文学。他爸爸的文笔挺好的。一个早晨起来,六七千字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艾:写论文吧。

  王:小波像我爸爸。我爸爸从小也有相当的文学天才。过去他读私塾,四书五经,旧学功底很好。小波还有一个地方也像他,就是会写东西,不会做活。

  艾:我今天听沈原说,你爸爸给他们上哲学课,学生说这个老师上课特开心。

  宋:他爸爸讲课,学生都很喜欢。

  王:那时候我爸爸已经有病了,他有脑血栓。其实他早年就是以写文章见长的。

  宋?:念了9年私塾,上小学就是把英文、数学都补上去。后来就上师范。

  王:后来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