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66章

作品:水浒枭雄|作者:悟来悟去|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4:18:38|下载:水浒枭雄TXT下载
  耶律淳所说的承天太后是辽国的一位女强人,便是我们熟知的小字燕燕的萧太后。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

  出身国舅帐,其父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其母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可见萧绰的出身是何等的显赫和尊贵了。

  辽景宗继位后,虽有励精图治的雄心,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萧燕燕。辽景宗生前便明确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与”,这可作为一条法令。可见萧燕燕的威权。

  之后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但萧燕燕却很快稳定了局势,并挥兵南下,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甚至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逼宋真宗签订卖国条约“澶渊之盟”,让宋真宗屈辱的向她称侄。算得巾帼不让须眉,可惜生不逢时,宋朝也不比腐朽的晚明,不然她恐怕能一统天下。孝庄恐怕也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萧德妃知道耶律淳说的是萧燕燕的丰功伟绩,可她脑海里却第一时间想起萧燕燕的感情史。对这位族中长辈的感情经历,辽国上下并不避讳,她自然也耳熟能详。

  萧燕燕年轻时曾许配给汉臣韩德让,但还没有来得及结婚,就被辽景宗选为妃子。辽景宗死后,萧燕燕便又决定改嫁给韩德让。这是契丹族的风俗允许的,想到便做,这位铁腕太后派人鸠杀韩德让的妻子李氏。从此之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讳地出入于萧燕燕的帐幕之中,过着事实上的夫妻生活。萧燕燕之子辽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还给了韩德让高官厚禄,其中暧昧,便不足为外人道也。

  她可真幸福啊,虽然所嫁非人,但最后却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萧燕燕突然对这位族中先人羡慕起来,脸上也闪过一丝坚定之色。

  天下篇 第一百六十章 一剂猛药

  “什么?耶律余睹叛逃到了草原,追击的二千金兵被草原部落和天朝骑兵围歼?”

  耶律淳“腾”的从床上坐了起来,盯着通报的李处温问道。

  “是,伏击金国追兵的主帅是天朝花荣。他手下的一万骑兵也是天朝唯一成建制的骑兵,先前征伐各国,花荣部都有参与,这次却停留在了草原,仿佛是在专门等待耶律余睹一般。而且若是没有天朝皇帝的许可,他也不一定敢收留耶律余睹,全歼金国追兵。”

  李处温说着,一面注意着耶律淳。

  年老体衰的耶律淳被天朝统一草原的消息吓倒之后,便想召集众人商议皇位归属,但却被李处温劝住。

  耶律淳便把政事委托给几个大臣,自己专心调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气色明显好了许多。

  李处温却不希望他康健,此次来皇宫,便是想给他来点猛药。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加上耶律淳年老体衰,病症定然不像表面那般去得快,只要给他一剂猛药,李处温相信他多半便会魂归极乐了。

  果然,耶律淳听得,脸色顿时浮现一层死灰,“啪”的摔在床上,喃喃道:“是了,是了,天朝这是想向北方动武了。辽国完了,辽国完了,辽国完了……”

  萧德妃见耶律淳两眼无神的看着屋顶,一动不动,只是念叨着“辽国完了”,仿佛入魔一般,顿时吓得她趴在耶律淳身上,哭喊道:“皇上,你怎么了?不要吓臣妾啊。”

  “噗”

  被萧德妃猛地一扑,耶律淳顿时吐出一口血来。正关切的望着耶律淳的萧德妃顿时被污血喷了一脸。

  萧德妃见自己误伤了皇上,顿时吓得从床上滑了下来。

  耶律淳吐了一口污血,胸中浊气也吐了出来,只是生命力仿佛也随着那口血流失不少。有气无力的道:“朕不行了,传晋王敖鲁斡,朕要传位给他。”

  李处温忙上前道:“皇上正当盛年,所染不过是小恙,调养几天便可痊愈了,何需传位。”

  耶律淳这次却死志甚坚。摇头道:“我的身体我清楚,这次怕是熬不过去了。我也不想当那亡国之君,快传晋王敖鲁斡来。”

  李处温见他生怕当了亡国之君,也不敢再直言反对,想了想道:“皇上若要传位,只召晋王恐怕不行。晋王要想安稳即位,必得大臣扶持。”

  耶律淳闻言,想了想道:“那便招萧干和耶律大石一起进攻吧。”

  李处温见耶律淳中计,点头道:“大石林牙现在还坐镇中京。皇上不若下旨让他回来,然后再召集晋王和萧干。只是现在金国还在觊觎我中京,若他们得知城中没有大将镇守,恐怕会趁机进攻,依臣看,还是让大石林牙秘密进京为好。”

  “还是你想的周到,就这样办吧。传令耶律大石火速进京。”耶律淳夸赞了李处温一句,却不知道他包藏祸心。

  李处温见耶律淳已经半死不活的样子。便道:“请皇上安歇吧,臣先告退了。”

  耶律淳也觉现在说句话都费力,点头示意他下去。

  萧干坐在书房里,瞅着窗外绿树发呆。翻开书卷并不阅读,备好笔墨亦不书写。茶凉透了也不喝一口。常常一坐就是半天。

  最近下人们经常看到他打开窗户呆坐着,也有几个亲信壮着胆子问他原因。萧干却都说没事。

  没事,会这样天天呆坐?说给谁也不信,只是下人们却不敢再追问。

  萧干何尝不想有人能分担压力,但这个压力却不能明说,他总不能告人说他担心要亡国了。那样不过是弄得人心惶惶,一个不小心说不定便把自己断送了。

  自从西夏被灭后,萧干便有种末日即将来临地恐惧。之后天朝一统草原,使得他这种恐惧更甚。今天耶律余睹叛金的消息更是令他有些难以喘息,也许这便是末日的征兆吧。

  窗外,几只小鸟在枝繁叶茂的老树上蹦着,欣欣向荣地景象。只有辽国却日显破败,虽然有了天朝武器后,辽国抵挡住了金国的攻势。但那武器却是搬空了国库又大肆搜刮百姓才换来的,虽然暂时抵住了金国进攻,却也动摇了辽国根基。若是这天下只有金辽两国,那以金国的野蛮和暴虐,百姓还是会选择辽国,但南方却偏偏有一个安居乐业、轻徭薄赋的天朝,辽国汉人又多,即使天朝不北上,恐怕辽国汉人也要奋起反抗了。高价购买武器之方也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等到天朝北上时,汉人必然会争相响应。虽然辽国上下都已意识到这点,但又不得不接受天朝开出的这个方子,因为不用,那辽国灭亡之期便在眼前了,虽然明知是苟延残喘,但也不得不一试。

  不过现在天朝似乎不愿再多给他们时间了,装备了天朝二手武器地他们如何能抵挡百战百胜的天军呢,更何况天朝又加了数十万悍不畏死的草原狼骑。

  难不成立国百年的辽国气数将尽了么。

  萧干想着,不由又叹了口气。

  见总管向书房走来,这才摇头清了清神。打发了几个家人的问询后,这几日,便很少有人来烦他了。

  “李处温大人和回离保大人求见。”

  总管走到窗外躬身道。

  天下篇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树即倒

  “回离保和李处温?他们是碰到的还是结伴而来?”

  “据门房回报,是结伴而来的。”

  “请他们到这里来吧。”

  萧干起身,在书房门外迎接。

  他们的宅子可不在一起啊,怎么会走在一路呢?

  自打耶律淳病倒后,便把政事委托给耶律匀骨、萧干、回离保和李处温四人。

  (bsp;虽然萧干出身国舅帐,官位也最高,但对这两人还是不敢怠慢的。

  因为回离保和李处温是拥立耶律淳的发起人,深受耶律淳宠幸。李处温位居参知政事,回离保更是知北院枢密事,兼诸军都统,掌握了大半兵权。

  萧干虽然仍然身居北府宰相之职,但因为萧奉先一案,国舅帐牵连甚多,耶律淳对国舅帐虽然仍然重用,但不免会有些警惕。最明显的便是那兵权的调整,建国以来,辽国便是皇室所在的王帐主管民政,而后族国舅帐则掌管兵权,但耶律淳却借着萧奉先一案,把国舅帐兵权分给王族耶律匀骨和耶律大石一部分。

  感受到耶律淳的警惕之意,萧干也不得不小心做人。每日深居简出,处理政事,也是多依着其他三人,可谓深知明哲保身之道。

  不多时,管家便领着李处温和回离保到来。

  萧干把二人请进屋,和逊的见过礼,便道:“不知两位大人所来何事啊?”

  回离保闻言便下意识的看向李处温。

  正仔细观察二人的萧干,便也知道这次牵头之人是李处温了,只是心中疑惑却更加深重。李处温虽然颇得新皇宠幸,但他官职并没回离保高,武人出身的回离保一向也看不起柔弱书生,四个理政大臣中,他反而和萧干、耶律匀骨走的更近些。只是不知今日如何和李处温混在一起了,而且看情形还是李处温为主。

  李处温见二人都看向他,便也道:“不知萧大人如何看那耶律余睹叛金和天朝歼灭金国追兵之事?”

  难不成他们也是为国家未来奔波,只不知他们想出什么对策来没。

  萧干叹了口气。道:“大概天朝准备向北用武了吧,看来和金国的和谈不得不抓紧了。唇亡齿寒,想来金国也不敢在和谈上多纠缠。”

  李处温盯着萧干道:“即使我们和金国休战,我们能挡住天朝吗?”

  “我大辽建国以来,对上南朝便少有败绩,虽然天朝比宋朝强大。但也未必就能占得便宜。”

  萧干说着,不过却避开李处温目光,底气也有些不足。

  “萧大人真的这样想吗?湘阴王去年便尝过天朝厉害,现在地天朝不仅火器更加犀利,更新添了数十万草原狼骑啊,我国真有胜算吗?”

  李处温却并不放过萧干,步步紧逼着问道。

  难不成是皇上让他来试探自己的忠心?

  萧干想着,用更加坚定语气道:“皇上英明神武,在他的光辉照耀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来犯敌人。”

  李处温见他样子,知道他误会了,摇头道:“皇上若是要试探您,也不会让我们一起来的。我和回离保这次来并不是受皇上指派,大人尽管放心。”

  李处温表明自己立场,接着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

  “如您所说,天朝确实准备北伐了。天朝定北王已经整顿河北十万兵马,华荣也在草原召集了十万骑兵。不日便要攻打我国了。”

  “什么?河北兵马已经整顿?还有十万草原狼骑?”

  萧干先前地镇定自若再也装不下去了,腾地站了起来,两目圆睁的看着李处温,声音中已经有着掩藏不住的惧意。

  李处温点头道:“是的,这是我从天朝得来的消息。天朝的北伐已是一触即发。更令我担忧地是。方才我去皇宫探望,皇上的病情又加重了。恐怕这次熬不过去了,皇上已经召耶律大石秘密回京,准备禅位给晋王敖鲁斡。”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使得身体强壮的萧干,也感到脑袋一晕,身子晃了晃,才站稳,问道:“前几日我去探望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