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2章

作品:国殇|作者:辣椒王|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3:53:06|下载:国殇TXT下载
  岸选?伤夏娜グ岜兀课浜悍矫媸窃端呀饨省5掳哺浇氖乇覆慷油献「源澹沽Ω螅比桓荒芏g榧奔洌蚱鹆寺缴系?6军的主意。

  叶肇的第66军是蒋介石专门指定放在庐山上,准备在赣北失守后留在敌后打游击用的。调66军下山,获准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如果遭拒绝后再调,那岂不是公然抗拒统帅。66军他是一定要用的,不如索性碰钉子前再来一次先斩后奏。主意拿定,他便吩咐道:“先调再说。一边调一边向武汉请示。”

  (bsp;薛岳嘴上说的痛快,可对能否调来66军这支有生力量,他心中也没什么谱,他毕竟没有军委会的上方宝剑。那上头,没有命令谁肯主动为别人卖命,出力不讨好,打败了还得再背上个“抗命”的罪名,永世再难翻身。

  薛岳此刻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他想调66军下山扯来难关重撰。

  不知是先斩后奏的奇效,还是他跳上了顺途,一切事情都在按他最好的设想发展。原以为很难办成的事却一一迎刃而解。

  军委会对他的先斩后奏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虽未明确支持,却也没加阻止。薛岳原本也没打算从军委会得到什么好听的话,只要能调来66军就行。

  至于66军方面满口答应,顺利得出奇,原来薛岳的广东老乡叶肇,当初对蒋介石把该军留在敌后打游击十分不满,66军是清一色的广东子弟兵,在鄂赣地区打游击并不合适。从一支野战军降为游击部队身份降了许多不说,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官兵们谁也不愿呆在敌后钻山林。所以薛岳这个广东籍长官一招呼66军从军长到士兵,无不欢呼响应,其应战心切,甚至超过了薛岳自己手中的部队。

  薛岳得到意外的1个军兵力,且又是指挥顺手的粤籍官兵;叶肇借机走下庐山,避开了敌后游击的苦差事。双方皆大欢喜。

  日后的战斗证明,当薛岳与淞浦直打到最后5分钟时,要不是66军,要不是先前强留的74军和187师,薛岳的万家岭大捷不过是天方夜谭,充其量也只能是兰封之战围而难歼的翻版。

  有人说薛岳的辉煌靠机运,靠日本人的失误,实则大谬。骄横的日本人给中国军提供过多少机会,但又有几个能把握得住呢?

  又有几个敢为自己的使命担上抗命的风险呢?

  战争本身就是在比谁少失误,谁能抓住对手的失误。薛岳逼得对手孤注一掷,就是制造了机会。更令人信服的是他也把握住了机会。薛岳的辉煌说到底还是靠的他自己。

  武士阴魂绕群山

  10月初旬这十天,对薛岳来说既艰难悲壮、却又充满辉煌。他拼尽气力在通向胜利的峭壁上攀援而上,时刻都在承受着跌落深渊的风险。

  田俊六、冈村直至淞浦,给他出了太多的难题,设置了大多的障碍。军委会、蒋介石和一兵团支系杂乱的部队又给了他太大的压力。10多天了,他没迈出过兵团部充作指挥室的那座不大的民房。伴着他的,只有几部响个不停的电话,一张旧帆布行军床和伴死神的日军炸弹。他不怕死,但他怕失败。

  他指挥的泰然若定,在大战、恶战时,往往最能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从他那间不大的指挥部里,一份份电报,一个个电话传向第一线部队。他的指挥镇定,调度得当传染给了前线,尽管各攻击部队死伤巨大,但没有慌乱者,士气始终压住了对手淞浦师团的官兵。

  万家岭之战是武汉战场上战斗最激烈、最惊心动魄的一战。自然也是战果最辉煌的一场战斗。

  10月7日,一兵团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将军在鸭嘴垅总司令部里呆不住了。他带上几个参谋,来到了箬溪第66军军部。

  吴奇伟当时应该说是江南战区的前敌总司令。张发奎丢失九江被蒋介石召向武汉后,蒋介石曾明确指示南浔,瑞武战事由薛、吴两将军负责。吴奇伟一直身处前线,而薛岳是九月中旬才由南昌亲临德安的。遇到紧急情况,薛岳来不及与吴奇伟商量,大都自行裁定了。对此,吴奇伟从没在意。

  吴奇伟并非资历、能力不行。淡泊权位,正是他一生的特点。

  论资历,他与薛岳、张发奎、叶挺等都是四军中同行。论作战,他也是国民党军中能征善战之将才。但他心胸开阔、性格随和,不但下级尊敬他,同僚上司也多与他关系不错。而他,乐得如此,乐得把心思放在战场上。

  吴奇伟来到66军,就扎下了根。战斗激烈时,他喜欢下到前面,就近指挥。

  方从庐山下来不久的叶肇军长也是广东将领,知他脾性。几个老乡凑在一起指挥战斗,倒也踏实、舒心。

  吴奇伟的到来,却也让叶肇操心。连日强攻,淞浦把重兵放在了石头岭。66军攻上去,靠手榴弹和刺刀向前一寸寸地挪。双方来来回回,一日数易其手。这使日军意识到,石头岭方向有中国军大部队。

  伴随而来的就是日军雨点般的炮弹和疯狂的战机炸射,前线空防设施极差,只能以吹哨报警。有几次哨音刚响,日机已飞到头上,人有时被堵在屋里。若非命大,吴奇伟、叶肇也许就在劫难逃了。

  叶军长可不愿吴奇伟有个三长两短,尤其在自己军部。可每次劝说,吴奇伟都是一笑了之。劝急了,来一句:“不要紧,炸死算了。”

  吴奇伟没撤回去,一直到万家岭大捷之后。他不怕死。有几次日机炸得土房直摇,参谋人员跑进去劝他时,却发现他伏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66军虽然死伤累累,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损失,但最终还是克服了石头岭,把淞浦主力又向核心压了一层。

  德安以北74军51师师部里,作战会议正紧张激烈地开着。师长王耀武碰到了麻烦。

  74军是薛岳留下来围歼淞浦师团的绝对主力。长岭、张古山是薛岳突向万家岭核心的两大障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俞济时下了死命令,损失了数千官兵才攻克长岭,但张古山却像道难以逾越的高山,挡住了74军的去路。

  俞济时一时想不出办法,只扔给51师王耀武师长一句话:张古山我不管了,但两天后你要保证我能在山上向薛长官报告胜利。

  王耀武少将硬攻了几次,可还没接近山头日军主阵地,部队就被敌人猛烈的炮火和密如雨帘的枪弹打下了山来。

  “他妈的,尽给老子这些绝差事。”王耀武眼望丢盔弃甲被打下山来的部队,狠狠地骂道。骂归骂,张古山还得夺。无奈之际,他召来了手下的旅团长们,商量对策。

  可商量来商量去,结论令王耀武沮丧:地势太险,没有重炮,张古山没法拿下。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瘦削精悍的青年站起来开了口:“师座,张古山并非不可取,但不可硬攻。三国时,邓艾能偷渡阳平攻取西蜀,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绕过正面,从山背偷袭。”

  一口浓重的关中腔说出一席与众人相反的话。够王耀武注意的了。说话的人是唐生海旅305团团长张灵甫上校。

  此时的张灵甫非日后在山东战场上令解放军头痛的74师师长,他仍背着戴罪立功的重负。1年多前,他还是南京“模范监狱”的囚徒。至于原因,还是他自己说的好:“为杀妻室当楚囚。”

  抗战爆发,是王耀武在蒋介石面前保他出来,并把手下的1个团交给他。知遇感恩,他都想为王耀武尽些力。当然,他也想在战场上用实力改变黄埔同窗对他这个学习成绩太差的同学的冷眼。

  王耀武见张灵甫有些主意,一时又兴奋起来。他器重张灵甫,认为他作战很有本事。

  “钟灵、说说你有什么打算?”

  “师座,如果我们挑选一些精干官兵组成突击队,从张古山背面爬上去,然后两面夹攻,我想能拿下张古山。”

  “嗯,主意是不错,你们说呢?”王耀武说完,看了看众旅、团长。

  王耀武实际上已在心里接受了张灵甫的主意,征询众人意见,实际是在点将。众人喊喊喳喳,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自告奋勇。

  张灵甫看明白了一切,又开了口:“师座,如果方案可行,若不嫌弃卑职的话,我愿率突击队进攻。”

  张灵甫又提建议又自告奋勇,众将佐自然皆大欢喜。方案顺利通过。

  返回部队,张灵甫挑出几百精兵,当夜出发,踏上了人烟绝迹的崎岖峡谷。

  偷袭极其成功,张灵甫首先登上了张古山。以后的几天里,尽管日机炸弹和炮火把张古山翻了个个儿,但他还是与友军各团顶住了日军无数次的反扑。

  张灵甫拖着受伤的瘸腿一直坚持到最后。他为自己争了口气,也为王耀武、为蒋介石争了光。

  御敌他是有功的。在抗日战场上,他的疯狂劲犹如他在内战战场上一样。说到底,他是国民党军中的一支鹰犬,他只为蒋介石效劳。蒋介石为正义而战,他就是英雄。蒋介石行不义之战,他就是遭人唾弃的顽敌。

  张灵甫是一个无政治头脑的出色军人。

  战至10月8日,淞浦师团仅剩数千残兵,被压缩在万家岭,雷呜鼓,田步苏,箭炉苏等可数的几个据点里。淞浦师团已陷入绝境,虽然田俊六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但战局仍令淋浦透不过气来。

  一次空投数百名军官,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绝无仅有的事,也足见淞浦已处于何种穷途末路的境地。

  胜利对薛岳、对中国军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可这一步,薛岳和他的十万将士也迈不动了。

  随着10月10日的一天天临近,沉闷的武汉三镇又起了些许变化。人们的脸上又有了一丝节日来临的松快,数月来经受日机轰炸而残破萧条的街道广场上,行人又多了起来。更引人注目的,还是突然间出现的建筑物、广场、主要街道两旁的那一面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这国旗,在不屈地迎风招展,猎猎飘扬。

  “双十”国庆日在即,望着象征着国家、民族主权的国旗,武汉军民的眼中滚动着不屈的泪水。

  被日机炸得残破不堪的军委会地下室里,蒋介石阅过国庆日对全国军民的演说稿,信手在一边。例行的演说年年都有,但今年却将在一片失败声中唱高调,华丽的词藻连他自己看着都不舒服。必须在战场上拿出些东西。

  他叫来了军令部长徐永昌:“薛伯陵的进攻现在怎么样了?”

  “委座,万家岭双方损失都大,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不过再拖下去,薛长官所部怕是越来越不利。箬溪、隘口两方面,冈村军的27师团和101师团都在拼命猛攻,欲解万家岭之围,薛长官实际上已没几天时间了。”

  “那么怎么才能吃掉淞浦残部呢?能不能再调上些部队?”

  “恐怕不行。一来远水难解近渴,二来也无部队可调。”

  望着蒋介石渐趋失望的面孔,徐永昌又补上句:“除非,除非让薛长官拼尽气力,不留预备队,全部投入反攻,或许尚有获胜的机会。这最后的5分钟是至关重要的,我军难,日本人也几乎趴下了,这时就比谁意志更强。”

  蒋介石沉思片刻,命令徐永昌道:“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