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部分阅读

作品:女人花|作者:90后Am|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03:51:31|下载:女人花TXT下载
  《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后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数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甚惊,遂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一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伎,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二人再续一世情缘。

  临去香港前,你将你的那枚玉儿戴在了我的脖子上,我当然知道这玉儿不是韦皋送给玉箫的那玉儿,可是我依然想起了这个故事。也许我会很快死去,我也要托生来找你,如果你见到一个脖子上有形似半颗心之肉佩隐现的女孩,请记住:娶她!

  你的水儿

  高山自和姬水彼此交换了定情信物以后,他的心情就一直很沉重。信者,凭据也。好好的,要个凭据干什么?而且,爱情需要凭据吗?只有当爱情逝去的时候才需要留着凭据做个念想。所以,信物从来就是笼罩着强烈悲剧色彩的玩意。想当年,周培公流落京师,穷苦潦倒,身上分文不名,是阿锁用那滚烫的豆腐脑救了他的命,二人生出一段患难情。后来,周培公得遇微服私访的皇帝,一席倾谈之后,进了兵部当差。临行前,周培公赠阿锁一枚金瓜子以做定情信物。西征得胜归来,周培公一心要娶阿锁,阿锁却已是他人妇。从此,周培公一病不起。

  这样想着,高山在心里念了一串“阿弥陀佛”,遂将姬水留下的玉供在自家佛堂的神龛上。偏偏就在姬水说好要回来的那日下午,王红见佛堂的神龛上落了一些香灰,动手打扫,这一扫却将那玉儿扫不见了。高山大感不妙,一面令王红快找,一面给姬水打电话。他不敢说丢玉的事,只说:“你好不好?几点到家?”姬水说:“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刚刚接到总公司的通知,我要留在香港继续参加一个全封闭式的培训。”他于是问她要封闭多久,她说了四个字:周期不详。之后,便关机了。

  高山没有吃晚饭,一人坐在阳台浮想联翩。他想,水儿就职的那家公司可是一家集团公司,别说是这么大的公司,就自己这样的小公司组织个学习可都得造计划呢。怎么说培训就培训?还封闭式,还“周期不详”。高山越想越觉得姬水在骗他,可她为什么要骗自己呢?夜黑了又深了,因为没有吃晚饭,他的脑子里竟出现了幻觉。有科学实验证明:人在饥饿状态的时候是容易出现幻觉的。高山幻觉姬水回到了深圳,就在她自己那有着白色窗纱的家里躲着,或者她根本就站在那白色窗纱的后面。

  高山决定去找姬水。

  王红和李钢就住在他的家里,这会二人早睡着了,高山没有叫醒他们,除了幻觉,他还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不想连累他们。他自己推着轮椅进了电梯,一辆的士将他载到了姬水所住的楼房。

  这是一幢小高层,没有电梯,姬水住在五楼,这个高度对于一个双腿健康的人来说最多不过就是喘几口气,而高山要坐着轮椅爬上去,其难度却不亚于双腿健康的人第一次攀岩。高山学过攀岩,现在,他借用的就是攀岩的技巧。他将手掌曲屈张开,用力抠住楼梯护栏,借手臂的力量向上移动,吸气,用臀部带动轮椅……传说攀岩运动源自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悬崖峭壁的绝顶上,生长着一种珍奇的高山玫瑰,相传只要拥有这种玫瑰,就能获得美满的爱情。于是,勇敢的小伙子便争相攀岩,摘取花朵献给心爱的人。

  五楼到了,高山闻到了玫瑰的芳香。

  五楼没有玫瑰,却有美丽的红蕉。

  这是一幢花园楼,每家的门前均有一个开放式的小花园,姬水的花园里种的就是美丽的红蕉。“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悠。哥哥说:“你必须坚持每天码三千字!”我感觉自己是在码墙,文字变成了一块块沉重的砖头。继而,又感觉自己是在码多米偌骨牌,不知道哪一天,我的梦想就会随着这些字儿一起倒塌,一个接一个。

  2003年伊始,因种种原因,哥哥又回到了湖南株洲,临行前,哥哥看了我的小说,这时我已写了有十几万字,哥哥说:“是珍珠,”——所谓珍珠,是我对自己的文字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形容。“不过被埋在草里面,你要学会除草,否则你就会被你的读者当草一样的锄掉。”我说:“我不愿意做草,我是花。”哥哥说:“花过无影,你去悟。”这天,我们一起背诵了宋代词人张先那首著名的《木兰花》。

  小说的完成是在2004年的中秋佳节,我和哥哥坐在他株洲的家里,我们分吃了一个月饼,之后,他打开电脑,就小说最后一章的某段做了调整,并加了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上帝馈赠的一件礼物,死神无时无刻不在觊觎,并随时予以掠夺。

  六天后,2004年10月5日,在长沙至株洲的高速公路上,我的哥哥遇车祸身亡,年仅四十。我始终记得六天前的那个中秋之夜,月色清明,点点杨花飞舞,花过无影……

  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我将这两句宋词刻在了哥哥的墓碑上。

  和哥哥一同遇车祸身亡的还有我的父亲。哥哥是驾驶员,父亲坐在他的右边,当救护车赶到时,哥哥早已经死了,父亲则死在去医院的路上——父亲亲眼目睹了亲生儿子的死亡。殡仪馆,父亲的遗容虽经过休整,却依然显得魔怪森然,尤其是那双眼睛……

  我始终觉得这场车祸与我有些关联。父亲住在常德,他是为了看我而来株洲的。其实,我应该去看他,却因为小说刚刚完成,忙于出版等琐事而未能成行。出事的前一晚,父亲还在电话里说:“我写了一副对联,等你的小说出版了,我就高高地挂在正门口。”父亲擅长写联,他常说这在他们老家是一门手艺,而父亲的手艺却是祖传的。父亲的爷爷是乡里的一个秀才,一笔好字,出口成章。父亲的手艺还为我的小说添了一个亮点。书中之第六章有这样一副对联:雨过天晴高山格外壮丽

  时来运转陋室依旧悠然

  横批:来日方长

  便是出自父亲之手。

  2003年7月,我接父亲来深圳看病,父亲是坐飞机来的,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坐飞机,我去机场接他,问他晕不晕机,他摇头的动作很像一个孩子。父亲得的是帕金森综合症,幼稚是此种病的特征之一。我又问他飞机上有什么新鲜事,父亲继续摇着他的头,说:“没什么新鲜的。就是坐我旁边的老头,他的女儿也在深圳,他总向我炫耀他女儿有钱,俗!我懒得理他,只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我女儿是个作家!”给父亲看病的是个民间中医,传说很神,他的诊所距我住的地方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每天陪着父亲往诊所跑,加之煮饭煲药,写小说的时间自然少了许多。父亲很是内疚,几次闹着要回家,他一闹我便教训他,那情形完全是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互换。

  一天中,父亲最高兴的事情便是晚饭后边散步边和我谈我的小说。他总是换好鞋,双手搁在膝盖上,腰背笔挺地端坐在门口等我。父亲是个刻板的人,有一天下雨,他硬是让我陪着在门口的人行天桥上来回走了两个小时。

  父亲总想帮我做点什么,我说:“不如你来帮我改稿子吧!”父亲便严肃了一张脸,说:“充其量改几个错别字。”父亲是在谦虚,其实我这点所谓的文学根底都是他给的。八岁,他要我读《牛虻》《红楼梦》。那个年代,在偏僻的湘西,一书难求。我十岁那年,父亲捡了一本散文集,如获至宝,亲自包了封面,要我从头至尾地背……

  第六章中的那副对联,可以说是我为了给父亲找事做而别具匠心加上去的。父亲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几易其稿,书中这一稿他和我都很满意,我逗他道:“等书出版了,我一定要注明这副对联的作者,你老人家要出名了。”父亲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我一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这便是我和父亲最后的相处。

  我回到父亲在常德的故居,我没能找到父亲为庆贺我的小说出版而写的那副对联。

  父亲在深圳呆了三个月,其实,我陪伴他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其余的时间都是田姨在照顾他。

  田姨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

  田姨来的那天,我去火车站接她,天很热,她却穿得很多,满身的包裹,像只骆驼,她竟为我带来一大袋子书,全是我小时候读过的。她说:“你是写书的人,这些书派得上用场。”我在诊所的附近为田姨和父亲租了一套小房子,父亲怕吵着我,极少给我打电话,也不准田姨打。田姨说我瘦,怕我写坏了身子,做了好吃的总忘不了叫我,我不去,她便亲自送了过来。她是一个鲜少出门的人,父亲常说她出了门就会把自己弄丢,而她第一次来我的住宅便记住了路。一天,她送来了她最拿手的焖猪脚和红烧鱼,坐在一边看我吃,眼睛里有母亲的味道。走时,她对我说:“你有时间还是去看看你爸爸,他很想你。”我终于去看父亲了,田姨正在给他做按摩,满头大汗,见我来,手也不停,说要做两个小时,还差十分钟。看着田姨娴熟的指法,我的心里很是宽慰,之后,去看望父亲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父亲的病总不见好转,于是,便决定回家。走的那天,田姨的身上又挂满了大包小裹,看着她骆驼般的背影,我对父亲说:“等我的小说出版了,我要给田姨一笔钱。”父亲说:“你寄给她,她要面子。”父亲生怕我不知道田姨的名字,说了好几遍,还不放心,写在了我的记事本上。

  这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承诺里,10月5日的那天,田姨陪着我的父亲一同去了。

  我的小说终于要出版了,朋友知道我的故事,称之为一个家族的绝唱,也许吧,我不知道。

  2004年12月3日 于 长沙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