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章

作品:夜玫瑰|作者:|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3:46:08|下载:夜玫瑰TXT下载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预报」的不确定性相当大。如果要建立完整的预报系统,从气象局开始发布台风警报时,就该密切注意台风的路径。依据预测的台风路径、气压场与风场,由外海开始进行波浪演算,推估淡水河口的暴潮位。再由预测的降雨量,计算河道流量,并考虑排水系统排入河道与抽水站抽水入河道的流量。由于淡水河系包括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大汉溪等河流,因此必须做整个河系的洪流演算,推估沿河各桥梁及人口稠密区附近的水位。而上游翡翠水库万一得泄洪,也应加入演算,避免造成下游洪峰水位过高,因此需有最佳泄洪策略。预报一定会不准,所以要利用最新的观测数据,随时修正与更新计算结果。台北都会区属盆地地形,洪水宣泄不易,易导致洪水位快速上升,因此更应争取较多的防洪处理时间。另外,电子媒体报导不应只将焦点锁定在灾情多严重和降雨量多大,应配合预报结果,提醒民众该疏散,与疏散到何处的信息。总之,必须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以减少人命伤亡和财物损失。

  「你的意思是,时间是非常重要?」老板听完后,问我。

  「以防洪预警的角度来说,是的。」

  「那你今天为什么迟到半个小时?」

  「这是因为」

  「你无法估计因捷运停驶而改搭公车所增加的时间,是吗?」

  「是的。」

  「那么对于整个预报系统的不确定性,你又如何估计呢?」

  「这个我会估计。」

  「你要我相信一个迟到、对时间没概念的人,能够帮我争取到更多防洪预警的时间?」

  我一时语塞,低下头,不再说话。

  开完了会,我心情很郁闷。

  虽然知道不能估计今早上班所需增加的时间,跟防洪预警并无关连,但我心里仍觉得有些惭愧,还有一些尴尬。

  好像念小学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结果却答错的尴尬。

  本来没心情吃午饭,但疏洪道还是硬拉我陪他吃饭。

  第十一章

  「小柯,我请你喝杯咖啡。」吃完中饭,疏洪道说。

  我们走到一家咖啡连锁店,刚好店里正举行周年庆,推出一种新咖啡。

  由于新咖啡是特价,我和疏洪道各点了一杯。

  「这家店真是好心。」疏洪道喝了一口后说。

  「哪里好心了?」

  「这么难喝的咖啡,幸好一年只推出一次,如果天天喝到还得了?」

  他又要开始讲冷笑话,我宁可专心喝难喝的咖啡。

  「你知道为什么你和老板会格格不入吗?」他突然转头问我。

  「为什么?」

  「因为你今天穿蓝格子衬衫啊。」

  「嗯?」

  「蓝格子衬衫看起来不就是格格blue吗?」说完后,他又哈哈大笑。

  我继续喝咖啡,装死不理他。

  「小柯,说真的。刚刚开会时,你讲得很好。」

  「真的吗?」

  「你的观念很完整,我算是增长了见闻。所以我该谢谢你。」

  「喔?不客气。我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唷!这么谦虚喔。」疏洪道拍拍我肩膀:「我想问你,淡水河口的暴潮位推估,为什么也包括在预报系统中?」

  「洪水预报主要根据降雨预报而来。有了降雨量,换算成河道的流量与水位,便知道堤防的安全性。对堤防的设计流程而言,是先经由频率分析,比方说,先推估一百年频率的降雨量,再换算成一百年频率的洪水,然后才设计可抵御一百年频率洪水的堤防高度。」

  我喝了一口咖啡,继续说:「但台风的风场和气压场会造成河口的暴潮,这种暴潮位远比平时的海水潮位高。而海水沿着淡水河溯行,可到达基隆河的汐止附近,因此更会抬高河水水位。即使台风并未在上游带来太大的降雨量,仍有可能因下游暴潮位的影响,洪水会越堤泛滥。」

  「那翡翠水库的泄洪呢?」疏洪道又问。

  「首先要厘清,水库对防洪一定是正面的贡献。有水库在上游,便会吃下很多原本该流入下游的水。但水库绝对不允许吃得太满,否则一旦溃坝,可能淹没大半个台北。所以当水库吃不下太多的水时,便要泄洪。万一要泄洪,如何调配泄洪量,就是学问。举例来说,一百块分三天花完跟一天花完,并不一样。即使同样是三天花完,到底是50、30、20的花,还是40、20、40的花,也不相同。」

  「喔。」隔了一会,疏洪道应了一声,然后站起身说:「走吧,该回去上班了。不然老板又要说:' 你们喝咖啡就多花了10分钟,又怎么能为防洪预警多争取10分钟呢?'。这种逻辑好像是只要你家发生过火灾,你就没资格当救火员一样,都很白烂。」

  疏洪道的神情似乎很不以为然。

  我知道疏洪道是在安慰我,所以下午上班的心情便不再那么闷。

  但我不经意地,还是会回想起以前在台南工作的时光。

  当初应该多待在台南一段时间的,也许还有别的工作机会。

  如今觉得现在的办公室好大好大,自己相对地变得非常渺小。

  下班后仍然坐公车,不过我下班的时间比一般的上班族晚,因此路上不怎么塞车,我只在公车上待了20分钟。

  下车后回去的路上,看到几个快两层楼高的垃圾堆,堆满了泡过水的家具等杂物。

  很多商店门口摆着抽水机,引擎声达达响着,正努力把屋内的水抽干。

  我是学水利工程的,当然知道洪灾只能减少,不能完全减免。

  但洪灾后的景象是如此怵目惊心,我不禁有些罪恶感。

  回到七c ,打开了门,一阵饭菜香味扑鼻。

  「你回来了。」叶梅桂在厨房,背对着我说。

  「嗯。」我瘫坐在沙发上,浑身无力。

  「饭快煮好了。」

  「饭?妳怎么知道我会迟到?」

  「废话。我起床后看见你还没出门,就知道了。」

  「妳好厉害。妳应该来做水利工程,妳对时间的估计比我强得多。」

  「你在胡说什么。」她转过头:「快来帮我把菜端到客厅。」

  叶梅桂把最后一道菜端到客厅,然后坐了下来,说:「我们一起吃吧。」

  我本来伸手想拿碗筷,听到这句话后,动作突然停止。

  「妳能不能再说一遍?」

  「干嘛?」

  「就刚刚那句话啊。」

  「好话不说第二遍。」她瞪了我一眼:「快吃饭吧,少无聊了。」

  我不是无聊,只是突然又想起学姐。

  以前在广场阴暗的角落里,学姐总能以一句:「我们一起跳吧。」

  把我带离黑暗。

  如今,叶梅桂一句:「我们一起吃吧。」

  竟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又挨骂了吧?」叶梅桂看着我,问了一句。

  「算是吧。」

  「我就知道。」

  「妳好像什么都知道。」

  「当然。」她拿筷子指着我的脸:「都写在你的脸上了。」

  「是吗?」我摸摸脸颊:「我的脸写着:我又挨骂了?」

  「不。上面写着:我不听人家劝告,所以迟到挨骂是活该。」

  「妳哪是劝告?那叫警告。」

  「是吗?」她放下筷子:「你可以再说一遍。」

  「是劝告,是劝告没错。」

  我扒了一口饭,专心夹菜。

  我们安静了下来,不再继续交谈,连筷子也不曾交错。

  快吃饱时,叶梅桂喂了一声,我才转头看着她。

  「报上说,台北市的堤防可抵御两百年的洪水。」叶梅桂开了口。

  「喔。」

  「那为什么这次淹水这么严重呢?」

  「我怎么知道。」

  我又低下头吃饭。

  「喂!」叶梅桂突然喊了一声。

  「干嘛?」我咬着筷子,看着她。

  「我在问你呀。」

  「为什么要问我?」

  「你是学水利工程的,不问你,难道去问租书店的小姐吗?」

  「不要乱问租书店的小姐,她们的脾气不太好。」

  「你到底说不说?」

  「等一下妳洗碗,我就说。」

  「那算了。」她转过头,不再理我。

  「妳知道李白吗?」我试着开口,不过她没反应。

  「妳知道李白有一首诗叫' 将进酒' 吗?」她还是没反应。

  「将进酒里面不是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她依然没反应。

  「妳知道李白为什么要这样说吗?」

  「你到底想说什么?」她终于有反应,不过却是瞪我一眼:「把话一次讲完。」

  「喔。我是想问妳知不知道为什么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海拔超过4500米,所以李白才会说黄河的水好像从天上来的一样。」过了一会,她回答。

  「只是这样吗?」我放下碗筷,再问:「中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也通常发源于高山上,为什么李白不说:长江之水天上来?他看不起长江吗?」

  「好,那请' 您' 告诉我为什么。小女子洗耳恭听。」

  「不敢不敢。」我说完后,就闭上嘴。

  「快说呀!」

  「我说过我不敢了啊。」

  「喂!」叶梅桂也放下碗筷:「你再不说,我叫小皮咬你。」

  「好,我说。」我先看了看小皮,对牠笑一笑,然后说:「因为黄河泥沙量很大,河床常会淤积,水位便跟着提高,所以两岸的堤防必须不断加高才能抵御洪水。由于河床不断淤积,有时甚至河底竟然比路面还高。妳想想看,如果河底比地面还高,那么远远望去,不就会觉得河水好像在天上流动?」

  「哦。所以李白才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叶梅桂点点头。

  「嗯。李白不愧是伟大的诗人,这诗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棒。」

  「那这跟台北市的淹水有关吗?」

  「基隆河流域近四十年来,两岸土地过度开发利用,河道也呈现淤积现象,河床已经抬高了。」

  「是吗?」

  「嗯。而且台北的防洪计划是在1964年所草拟,距今已快四十年。这四十年来台北快速发展,很多地方原先是土地,现在却变成高楼。

  四十年前的一场雨,如果下在今日,所造成的河道流量并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简单地说,即使是同一场雨,现在的河道流量却会比以前大得多。」

  我顿了顿,接着说:「而且,洪水也会来得更快。」

  「所以呢?」

  「所以当初设计可以防范两百年频率洪水的堤防高度,现在可能只剩五十年不到。台北市的堤防安全性,并没有妳想象得那么高。」

  「那该怎么办?」

  「可以适度加高堤防,但一昧地加高堤防不是治本之道。应该要治理基隆河,并限制土地过度开发利用,不要再与河争地。另外,开辟一条疏洪道,分散基隆河的洪水,也是可行的方法。不过这个方法可能会很耗金钱,工程也不容易进行。」

  「多设抽水站不行吗?」她想了一下,又问。

  「抽水站通常设在堤防边,把市区内所淹的水抽到河道内排掉,所以对于防范市区淹水而言,抽水站当然有功用。但也由于抽水站不断把水抽入河道内,无形中却加重了河道的负担。」

  我顿了顿,再转头问她:「如果洪水不大,抽水站当然应该迅速将市区的水抽到河道内排掉,以避免市区淹水。但如果遇到大洪水时,河道的水位已满,抽水站又该把水抽到哪里去呢?」

  「所以关键还是在基隆河本身吗?」

  「嗯,妳好聪明。」我笑了笑,接着说:「基隆河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刚刚提到的以外,还有中山桥的问题。

  这些都应该包括在基隆河的治理方案中。」

  「中山桥有什么问题?」

  「中山桥附近的河宽约一百公尺,但上游的河宽却有四百公尺。洪水流经中山桥时,河道突然缩窄,水位便会上升,连带也会抬高上游水位。水位抬高,洪水自然就较容易越过堤防了。」

  「那该怎么治理基隆河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

  「为什么?」

  「因为在台湾治